利用CRISPR/Cas12a技术快速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ltt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可用于临床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方法,本研究根据App apxIVA基因3’末端保守区,设计CRISPR/Cas12a特异性gRNA,在gRNA序列与靶序列结合位点的上下游区域内,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引物,利用RPA引物扩增靶基因apxIVA,通过gRNA识别特异性靶基因序列,激活Cas12a蛋白单链DNA酶的切割活性,根据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原理设计单链DNA报告分子,使用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体系内报告分子是否被切割进而实现对靶基因的检测。
其他文献
为探究牛源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是否发生共转移,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29株牛源非O157 STEC利用“Top six”血清群筛查、系统进化分群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1.03%(9/29)STEC为O145血清群;系统进化分群以A群为主(68.97%);75.86%(22/29)STEC的毒力基因谱为stx1a+stx2a+ehxA。采用K-B法测定STEC的抗生素敏感性,通过PCR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bla TEM、bla CTX、bla SHV、tetA
目的 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大肠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6年符合晚期大肠癌诊断标准的106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希罗达(XELOX)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至化疗结束.分别于化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微生物计数,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随访并记录入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
微生态是微生物与机体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机体健康与疾病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养代谢、免疫调节和基因调控参与人体内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内毒素释放、肠道稳态破坏、模式识别受体激活等,这些都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癌的发展.本文从以上因素着手,通过文献检索对肠道菌群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为建立检测盖他病毒(GETV)的敏感、特异且快速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TV E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GETV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GETV以及临床猪常见病毒(PRRSV、PCV2、PRV、JEV、PTV、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GETV检测为阳性,而对其他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特异性强;以10倍倍比稀释后的质粒标准品pMD19-CETV为模板,采用该方法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最低检测下限为6.87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危重症,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尚无特效疗法,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因其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调,而由胰腺炎引起的菌群失调和菌群移位导致的肠源性感染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进展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探索新的微生物共生协调策略,获得人类健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PED病毒(PED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PEDV感染是引起仔猪死亡的“第一杀手”,对7日龄以内仔猪致死率可高达100%,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另外,PEDV与SARSCo V-2、 MERS-Co V同属于冠状病毒,作为新发再发病原,近年来在世界范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由于病毒没有完善的代谢系统,必须依赖于宿主才能完成自身的增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是一种球形、带囊膜的病毒。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大小约为15 kb[1-3],包含10个开放阅读框。PRRSV主要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和仔猪呼吸道疾病,高致病性PRRSV(HP-PRRSV)甚至能引起各日龄的猪发病。根据病毒基因组和GP5的抗原性差异,可将PRRSV分为PRRSV-I和PRRSV-II,我国常见的是以NADC30-like、 HP-PR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禽类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在禽类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急性淋巴瘤并通过渗入外周神经系统导致其瘫痪和麻痹[1]。世界上各养禽地区均有MD的广泛流行且每年因MD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惨重[2]。因此,为了有效控制MD在鸡群中的发生和流行,降低MD对养禽业造成的经济影响,对MD病原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必须的。
肠道微生态是由数量巨大且结构复杂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肠道与肝脏有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肠—肝循环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肝脏疾病的进展.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癌进展密切相关,肠道中关键功能菌可作为肝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预测标记物与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多种肝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为筛选猫细小病毒(FPV)特异性核酸适配体,本研究利用体外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80 nt的单链DNA随机文库中筛选出与FPV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对FPV适配体共进行14轮筛选,采用dot blot鉴定,确定其中的Apt27和Apt52为候选适配体。MTT试验表明,Apt27和Apt52对CRFK细胞(猫肾细胞)无毒性作用。利用酶联寡核苷酸法(ELONA)测定Apt27和Apt52的解离常数,结果显示分别为18.3249±7.1723 nmol/L和24.7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