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两级班子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要求,是关系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积极围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段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后备干部队伍,为段的稳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下面,就我段的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针对我段干部队伍在思想认识、工作水平、领导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铁路现实发展要求的问题,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年度考核、挂职锻炼、全员竞聘上岗、岗位日常交流和开展督导检查等多种方法,重点解决意识差、标准低、不落实、不作为等各类问题,并把其作为干部调整、交流、使用、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达到增强各级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切实向干部要管理、要安全、要效益的目的。
1、坚持面向一线,依靠民意选拔后备干部。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干部管理规定要求,坚持面向一线、依靠群众、扩大民主、大力选拔两级后备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段在制定后备干部资格条件上,明确要求把一线工作经历作为推荐选拔的一个必备条件,段副职后备干部重点从中层党政正职中产生,中层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重点从中层党政副职中产生,中层党政副职干部重点从大学生挂职锻炼和经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确定的一般干部中产生。二是注重依靠民意选拔后备干部。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后备干部民主推荐中,注意吸收职工代表、工长、党员代表、党风廉政监督员和车间干部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推荐,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三是注重审查把关。对列为后备干部的初步人选,严格按照干部选任程序进行考察,并与纪检、计生、等部门沟通信息,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2、坚持以提升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特色培养后备干部。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是建立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根本保障。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后备干部的特点,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后备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组织并优先选拔后备干部参加中青班、优秀大学生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并把后备干部纳入段中层干部培训计划,将中层干部学习计划、标准和要求延伸到后备干部身上,使后备干部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深入系统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注重转变后备干部的思维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先后组织后备干部参观西安东车辆段、现代汽车等先进企业;到齐齐哈尔车辆厂组织大学生车辆知识培训班,邀请路局、检察院、党校的教授讲述工作重点、技术要点、法律知识、管理方法,拓宽思维方式,开拓眼界,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管理水平。三是坚持正确合理引导,注重提高后备干部的创新能力。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安排后备干部参与各类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工作,有目的的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开展技术论文评比、专题调研等活动,把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评指标,引导和鼓励后备干部主动思考,自我加压,大胆创新。
3、坚持大学生岗位成才战略,加强后备干部梯队建设。
我们在大学生的使用上遵循扬长原理,将大学生用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制定了大学生车间主任助理挂职锻炼制度。一是定性与定向相结合。我们按照大学生的工作表现,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在培养使用上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大学生的使用,不求全责备,强拉硬拽。二是有的放矢,重点培养。通过一个时期培养和考察,对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品质好、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管理型”大学生重点纳入视线范围,列为各级干部后备,重点加以培养。三是合理流动,复合培养。通过定期对大学生考察,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大学生,采取岗位交流、党政交流、横向交流等形式,用艰苦复杂环境和多岗位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和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取得效果
1、后备干部实现动态管理,总体数量基本满足需求。
我段整合之初时中层正副职后备干部只有63名,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已发展到2010年底的119名,平均年龄只有38.3岁,其中全日制大学生11人,占9.2%,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水源”,并形成后备干部备用结合的制度,做到在新提拔使用干部时,首先从后备干部中挑选,真正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两级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我段加大了大学生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特别是2008年以来先后安排31名大学生到生产车间主任助理和专业科室副科长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经综合考评有23人已经走上中层副职管理岗位。
2、两级班子结构趋于合理。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我段两级班子结构趋于合理。一是知识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我段在两级班子调整和职务任免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倾向于年轻化、知识化。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走上段领导和中层正副职岗位。特别是去年我段有4名段领导班子后备经上级组织审查后提拔到段行政副职岗位,平均年龄只有40岁,其中3人为全日制大学生,现段领导班子14人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3人(其中全日制大学生6人),大学专科1人;去年33名车间班子后备经段考察后提拔到中层正副职岗位,平均年龄38岁,其中16人为全日制大学生。二是专业结构趋于合理。我段在两级班子调整和职务任免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倾向于专业化、权威化。两级班子的专业性管理,是确保科学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处理能力和知人善任能力等各项工作目标不跑偏的基础。去年新提拔的4名段行政副职之前分别在安全、技术、调度、动态等专业科室系统主政一方,属于各自工作領域内的“领军人物”,其中3人是大学本科车辆专业毕业,2人目前正在进修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
3、两级班子作用明显提升。
近年我段党委荣获全路“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铁路运输站段合并整合后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荣获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尤其是路局“三年三项工程建设现场会”,“走进高铁时代、创新企业文化现场会”在我段成功召开,各级领导参观了我段石景山南运用车间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展后给予高度评价;安全知识竞赛、专业技术比武、经验交流会等许多有实效力、影响力的做法、措施在全段各车间生根发芽,两级班子整体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
经过近些年实践,我们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仍存在着不足:一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和计划性仍需加强,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中长期后备干部队伍发展规划,在培养使用和配套制度建设的系统考虑还有所欠缺;二是后备干部人才库仍需进一步调整充实,后备干部的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与科学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三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形式不够灵活。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切实做好建设规划,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地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干部队伍的需求,使后备干部队伍与段的发展在目标上相协调、结构上相衔接、制度上相配套;二是要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推选渠道,充实后备人才库的储量。三是多渠道提高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针对我段干部队伍在思想认识、工作水平、领导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铁路现实发展要求的问题,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年度考核、挂职锻炼、全员竞聘上岗、岗位日常交流和开展督导检查等多种方法,重点解决意识差、标准低、不落实、不作为等各类问题,并把其作为干部调整、交流、使用、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达到增强各级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切实向干部要管理、要安全、要效益的目的。
1、坚持面向一线,依靠民意选拔后备干部。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干部管理规定要求,坚持面向一线、依靠群众、扩大民主、大力选拔两级后备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段在制定后备干部资格条件上,明确要求把一线工作经历作为推荐选拔的一个必备条件,段副职后备干部重点从中层党政正职中产生,中层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重点从中层党政副职中产生,中层党政副职干部重点从大学生挂职锻炼和经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确定的一般干部中产生。二是注重依靠民意选拔后备干部。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后备干部民主推荐中,注意吸收职工代表、工长、党员代表、党风廉政监督员和车间干部等不同层次人员参加推荐,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三是注重审查把关。对列为后备干部的初步人选,严格按照干部选任程序进行考察,并与纪检、计生、等部门沟通信息,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2、坚持以提升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特色培养后备干部。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是建立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根本保障。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后备干部的特点,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后备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组织并优先选拔后备干部参加中青班、优秀大学生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并把后备干部纳入段中层干部培训计划,将中层干部学习计划、标准和要求延伸到后备干部身上,使后备干部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深入系统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注重转变后备干部的思维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先后组织后备干部参观西安东车辆段、现代汽车等先进企业;到齐齐哈尔车辆厂组织大学生车辆知识培训班,邀请路局、检察院、党校的教授讲述工作重点、技术要点、法律知识、管理方法,拓宽思维方式,开拓眼界,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管理水平。三是坚持正确合理引导,注重提高后备干部的创新能力。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安排后备干部参与各类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工作,有目的的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开展技术论文评比、专题调研等活动,把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评指标,引导和鼓励后备干部主动思考,自我加压,大胆创新。
3、坚持大学生岗位成才战略,加强后备干部梯队建设。
我们在大学生的使用上遵循扬长原理,将大学生用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制定了大学生车间主任助理挂职锻炼制度。一是定性与定向相结合。我们按照大学生的工作表现,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在培养使用上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大学生的使用,不求全责备,强拉硬拽。二是有的放矢,重点培养。通过一个时期培养和考察,对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品质好、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管理型”大学生重点纳入视线范围,列为各级干部后备,重点加以培养。三是合理流动,复合培养。通过定期对大学生考察,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大学生,采取岗位交流、党政交流、横向交流等形式,用艰苦复杂环境和多岗位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和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取得效果
1、后备干部实现动态管理,总体数量基本满足需求。
我段整合之初时中层正副职后备干部只有63名,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已发展到2010年底的119名,平均年龄只有38.3岁,其中全日制大学生11人,占9.2%,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水源”,并形成后备干部备用结合的制度,做到在新提拔使用干部时,首先从后备干部中挑选,真正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两级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我段加大了大学生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特别是2008年以来先后安排31名大学生到生产车间主任助理和专业科室副科长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经综合考评有23人已经走上中层副职管理岗位。
2、两级班子结构趋于合理。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我段两级班子结构趋于合理。一是知识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我段在两级班子调整和职务任免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倾向于年轻化、知识化。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走上段领导和中层正副职岗位。特别是去年我段有4名段领导班子后备经上级组织审查后提拔到段行政副职岗位,平均年龄只有40岁,其中3人为全日制大学生,现段领导班子14人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3人(其中全日制大学生6人),大学专科1人;去年33名车间班子后备经段考察后提拔到中层正副职岗位,平均年龄38岁,其中16人为全日制大学生。二是专业结构趋于合理。我段在两级班子调整和职务任免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倾向于专业化、权威化。两级班子的专业性管理,是确保科学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处理能力和知人善任能力等各项工作目标不跑偏的基础。去年新提拔的4名段行政副职之前分别在安全、技术、调度、动态等专业科室系统主政一方,属于各自工作領域内的“领军人物”,其中3人是大学本科车辆专业毕业,2人目前正在进修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
3、两级班子作用明显提升。
近年我段党委荣获全路“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铁路运输站段合并整合后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荣获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尤其是路局“三年三项工程建设现场会”,“走进高铁时代、创新企业文化现场会”在我段成功召开,各级领导参观了我段石景山南运用车间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展后给予高度评价;安全知识竞赛、专业技术比武、经验交流会等许多有实效力、影响力的做法、措施在全段各车间生根发芽,两级班子整体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
经过近些年实践,我们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仍存在着不足:一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和计划性仍需加强,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中长期后备干部队伍发展规划,在培养使用和配套制度建设的系统考虑还有所欠缺;二是后备干部人才库仍需进一步调整充实,后备干部的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与科学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三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形式不够灵活。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切实做好建设规划,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地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干部队伍的需求,使后备干部队伍与段的发展在目标上相协调、结构上相衔接、制度上相配套;二是要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推选渠道,充实后备人才库的储量。三是多渠道提高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