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求职过程中,就业心理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自身的就业观,并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本文结合就业心理发展现状,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常见的一些择业观及就业心理问题,对毕业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更客观地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关键词: 高职 软件技术 就业心理
  
  职业选择是一个人对其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是其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选择的职业。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就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转折时期,不仅社会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就业心理和困惑。高职院软件专业学生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正确分析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教育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努力提高就业心理的调试能力成为当下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发展过程
  高职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就业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就业心理也随之变化。
  (一)前期阶段的就业心理。
  刚刚踏进大学校门,学生对于环境、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感到不适应,加之当初选择专业时基本上是什么都不懂,多是听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有的学生是通过专业名称是否好听来决定是否填报志愿。通常,在大学初期学生就开始关心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当客观现实与他们的心理期望出现差距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过分担心未来就业。
  (二)中期阶段的就业心理。
  通过一个学期的在校学习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慢慢适应大学生活,逐步改变自己的心态,变消极倦怠为积极进取,转变为了应付考试而看书的学习方式,努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后期阶段的就业心理。
  在即将结束学校生涯踏入社会的阶段,大多数毕业生关心的是如何使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怎样才能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长处,积极参加择业招聘会,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
  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遇到种种问题能够以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们会正确地分析自我,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正确而清晰的认知,择业的时候能够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够如此,不排除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有着不良的择业观,他们往往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的定位,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暴露出急躁不安、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就业。我曾对就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切实际、过分理想化的择业观。
  (一)谋求社会地位高的职位,不愿从事软件销售类职业。
  软件行业研发人才5年前确实很缺乏,但随着软件专业在各类高校及高职院校中的迅速普及,此专业的研发人员在社会上的需求已经逐步饱和,同时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在择业竞争中与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同专业大学生相比存在很多劣势。我院软件专业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目标认识缺乏,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不愿从事销售类行业,认为销售类岗位工作不体面,工作性质单一,对于自身的专业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希望从事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但目前就业竞争激烈,高职生无法跟本科生、研究生竞争技术岗位的职务。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课程结构设计不尽合理,重点不明显;课程内容缺乏弹性,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等。我所在单位的软件专业有部分同学在校期间各科成绩都能达到八九十分以上,处于班级前茅,但在求职过程中与用人单位需求有明显的脱节现象,笔试过程中连最基本的计算机程序代码都编不起来。
  (三)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不能适应公司加班的需求。
  大多数80后学生成长环境优越,从小没有受过苦,父母都是尽最大能力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其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公司有加班要求的都有所排斥,甚至有的学生一开口就问用人单位的薪金和待遇,让对方产生反感。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尤其是软件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远远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企业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进行培养。
  三、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大范围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他们必须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就需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这种激烈的竞争所产生的压力容易导致毕业生产生某些心理问题。
  (一) 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历处于弱势地位,加上人数逐年递增的本科生、硕士生,面对硕士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的现实,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尤其对高职软件技术类毕业生的影响更为突出,一些自感在校期间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一般,能力一般又无特长的学生表现在就业找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勇气和自信,从而无法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我,错失良机。一些在校期间自认为专业知识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期望值较高,但由于其涉世不深,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赏识,便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难以找到工作。
  (二)盲目从众心理。
  由于高职院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没有考虑自己的性格、气质、特长、爱好,没有对自己进行认真而全面的分析,人云亦云,一味跟风,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他们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便会出现盲目从众心理。表现为有的同学在求职时三心二意,认为大家喜欢的职业就是好职业,在招聘会现场,对所应聘的单位不作基本的调查和了解,看见哪边应聘的人多,就往哪边凑,完全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岗位的要求,结果在求职过程中错过了其他适合自己的求职机会。
  (三)相互攀比心理。
  有的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而是喜欢往热门岗位,薪酬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岗位挤,有的甚至盲目攀比。比如,我所在单位的软件专业存在某些在学校表现优秀的,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签了好单位,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理应找到理想的单位,而给自己定了更高的职业目标,带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会遭遇失败。
  (四)等待心理。
  有的学生自认为在校期间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还不错,找工作的时候往往是眼高手低,对一般单位不屑一顾,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明明已经找到了工作,但迟迟不愿意签约,采取消极、等待、观望的态度。还有的学生是缺乏个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依赖学校、父母、社会关系,等待就业机会,其往往错过了很多次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心理压力较大。其要想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矫正择业观、就业心理方面的种种偏差。从社会、学校的层面出发,教育者应切实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排除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和挫折,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尽早地落实就业岗位,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生庭,巨明庆,方云东.大学生就业指导[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8).
  [2]李碧方.高职院校计算机方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南方论刊,2009,(6).
  [3]王丽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相应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4]胡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及其形成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08SJD7100038)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大连市塑料工业协会近日召开大会,宣布注销大连市轻工行业协会塑料分会,成立大连市塑料工业协会。会上,选举产生了大连市塑料工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第一届理事会理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现代专业教师的角色特点:民主型和激励型、精密型和复合型、研究型和开发型、实践型和操作型、市场型和社会型。因为教师只有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角色转变
在当今世界,商务英语在很多领域中也越来越重要,是当代企业的谈判、合作、贸易时的重要交流手段。商务英语源于普通英语,也并以普通英语为基础,是英语在商务场合的应用。本文
W职业学校自2004年开始即实施全员聘任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论文简述了W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薪酬改革历程,客观分析了薪酬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绩效工资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在分析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意义的
本文在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的同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及保障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
中国传统哲学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天人相通,一是天人相生。由于“天”的多重意蕴,“天人合一”思想有其内在的问题,要发挥古代“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就必须把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
利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系统研究了配加烟煤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非等温模型Kissinger-Akah-Sunose(KAS)对主要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煤粉燃烧主要包含三个过
广州大道南批发市场园区;增槎路批发市场群;新港西路批发市场群;黄沙—南岸批发市场群;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群;站西路鞋业批发市场群。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是"教育公平"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