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力尼泊尔震后历史遗产修复

来源 :布达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25日,“高山之国”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严重。中国承诺在基础设施、山区灾后民生恢复、文物古迹修复、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医疗卫生等5大领域帮助尼方实施25个灾后重建项目。目前已完成2个项目,在建17个项目,剩余6個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调研。此外中方承诺提供的援款已全部落实到位。
其他文献
西藏嘻哈音乐从诞生至今已有十年多的时间。藏族嘻哈歌手的音乐除了對自我情绪的表达外,对家乡的赞美,对往日旧时光的怀念,对民族性格的描述等也占了很大比例。他们的创作灵感大多源于自己的生活,以及所有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藏地嘻哈”并不算是一个成熟的音乐行业。然而,即便这条路上有太多不确定性,但还是有很多说唱歌手们将其作为毕生追求,即便这个行业并不能让他们衣食无忧,但这也不妨碍他们给听众们献上一首首激动
期刊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藏医药充满陌生感与神秘感,而就在“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之时,这一中华医药文明瑰宝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当申遗结果揭晓的时候,我们团队每個人都眼含热泪。”在“藏医药浴法”传承发展研讨会上,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白玛央珍激动地分享着心中的喜悦。
期刊
中国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由尼泊尔大使馆和尼泊尔驻上海名誉领事馆联合举办的尼泊尔——中国投资前景研讨会同期举行。尼泊尔工业、商业和供应部长马特里卡在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尼泊尔等沿线国家释放经济发展潜力。通过签署关于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備忘录,尼泊尔为中国企业进入尼泊尔创造了有利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成功典范,也为共同发展创造了机会,进口博览会就是成果展示的窗口,也必
期刊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西藏来讲,也是發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首2018,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极大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刊
在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舉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上,经过评审,通过决议,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藏医药浴法的列入,中国共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体现了中国日益提高的履约能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对于增强社区、
期刊
山南是雅砻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没有奇特的建筑,没有都市的繁华,但是这里有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赞普,第一座三宝俱全的寺庙。第一部经书、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山南几乎囊括了西藏所有的“第一”。  與川藏线及阿里大环线相比,山南环线风光更富多样性。遇到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路线,合适的领队,所以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一切恍如天意。
期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历史标尺,衡量改革开放的不凡意义。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是必胜的信念,更是改革的宣言。  改革開放40年,中央先后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各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惠政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西藏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期刊
藏药浴是藏医内病外治方法之一,具有疗程稍长,但副作用较小的特点,对风湿、类风湿、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坐骨神经痛、皮肤病等疾患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療效果,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藏族百姓所认可,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患者来中国体验治疗。
期刊
近日,中国驻印度使馆举办首次神山圣湖朝圣者交流活动。罗照辉大使在致辞中表示,朝圣不只关乎印度香客的个人信仰,也是中印关系的一部分,是中印民间的友好使者,在两国民间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民间香客联合会主席塔伦,维杰高度赞赏并感谢中国政府为香客提供的各种便利,表示神山圣湖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无可替代,将继续组织好香客朝圣工作,致力于两国民间友好,推动印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印官方与民间香
期刊
10年爱心路,百余名书法家,3000多个日夜,100000公里行程,300多万善款,3000多次手术、不计其数的作品……这项足迹遍布西藏和四省藏區的善举,有一个温暖的名字——“翰墨光明行”。  2009年,在十一世班禅倡议下,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联合书法界共同发起了面向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期无偿提供医疗援助的公益活动——“翰墨光明行”。10年来,这一支以上百位热心公益的书法家为主体的慈善队伍走进了雪域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