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外戚专权与宦官专权之比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uey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出现,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利用皇帝作为工具进行斗争的产物。皇帝小时,大权掌握在监护人母亲及其娘家一方组成的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要夺回大权只能靠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乘机专权。二者比较,宦官专权危害更大。
  宦官制度产生于周朝,周王建立庞大的后妃制度,为防止数目众多的妻子红杏出墙,把她们关在后宫与世隔绝,但王宫工作不能完全由女人承担,因而想出一种残忍的办法,即由阉割的男人承担,称宦官。这一制度延续三千年,直到清朝灭亡止。所以,宦官制是奴隶主残余和封建专制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宦官的来源:(1)罪犯子弟(一般罪犯16岁以上处死,16岁以下男子罚为官奴,女子罚为官婢,如赵高原是赵国贵族,因为父亲犯罪才沦为宦官);(2)被迫卖身(家贫);(3)被拐卖;(4)少数民族地方被征服的子弟;(5)无赖流氓(明朝魏忠贤)。因为他们都出自社会下层,谈不上文化、道德、修养和情操,入宫后不仅失去人身自由,而且失去生育机能,被视为社会最下层而受到歧视,一般士大夫均不愿与他们为伍,所以心理畸形、变态。一旦依靠皇帝掌权之后,便出现两种心理:一是暴发户心理,他们知道他们的权力时间有限(只限一个皇帝),而且不像外戚有家有业有所顾虑,多没有后代和亲属,故及时享受。二是报复心理,他们历来被歧视,一旦掌权,全然不顾地主阶级的法律、道德的舆论而无法无天,便对所有人报复,尤其是对官僚士大夫更是仇恨。过去用人选官的权力在官僚,现在则完全由宦官把持,其亲属和义子也占据许多地方要职,地主官僚极其不满,中小地主出身的太学生既拿不出巨款行贿宦官,又不能按正常途径进入政治舞台。这样一部分开明官僚及一些太学生由于利害相同,政治见解一致便相互联合,结成反宦官集团,经常以太学为阵地,议论抨击朝政,互相标榜,激扬各声,称“清议”,而宦官则指责他们为“党人”,并由此发生两次党锢之祸。“锢”即禁锢,“党锢”即“党人”被禁锢,终身不准做官,部分地剥夺政治权利。“党锢之祸”是专门术语,特指东汉桓灵时期大规模地镇压迫害党人的事件。
  第一次是延熹九年(166年),张让之弟张朔为野王令,贫贱无道,被司隶校尉李膺处死。当权的张让乃指使人上书桓帝,诬告李膺与太学生“共为部党,诽讪朝廷”,桓帝下令逮捕了李膺等200余人,次年,太学生贾彪、郭泰联合外戚窦武及一些有名官僚向桓帝施加压力,党人才赦归田里,但禁锢终生,不得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167年桓帝死,12岁的灵帝即位,由窦太后父亲窦武辅政,窦武与太傅陈藩合作,起用李膺等被禁锢的“党人”,168年共谋诛除宦官,事泄,窦武自杀,陈藩被害。169年,再次逮捕李膺等100多人并处死,受株连者,达六七百人,176年又把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内亲属,一律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次党锢时间长,一直到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为镇压农民起义才起用他们。
  两次党锢之祸持续时间近20年,对此事件的性质,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贪贱的宦官对正直的官僚和士人的迫害事件,一种认为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我偏向它是统治阶级内部当权派镇压反对派的事件,从主观上看,“党人”的确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党人”对宦官的抨击,从客观上揭露了东汉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黑暗,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博得了社会的同情。但所有“党人”出于自身阶级利益,毫无例外地对农民起义持敌对态度,故184年被起用后,屠刀又指向农民起义军。
  这次事件对后世影响很大:(1)党人政野分化,原来同仇敌忾之党人出现进、退、勇、懦,有的挺身就义,例如李膺,当时有人劝他逃走,他以“事不辞难”的坚毅精神,挺身殉节。有的自首,有的逃亡、藏匿。例如夏馥剪掉胡子逃到深山给人炼钢,袁闳在一个小房子里藏了18年。有的则改变对宦官的强硬态度,如陈实,张让父死,他去吊唁,博得张让的好感。(2)对当时和以后的士林风气产生巨大的影响。此事件在许多知识分子心灵上投上难以抹去的阴影,到魏晋时许多知识分子装疯卖傻,以谈玄而掩盖内心痛苦。明清时,则到古书堆里寻找乐趣,不参政事而出现考据学,从此知识分子不再直率,而是迂腐、隐讳、拐弯抹角、影射史学等。
  总之,皇权的旁落,造成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导致统治集团的矛盾和腐朽。外戚宦官争先横征暴敛,加重了人民的灾难,成为东汉后期黑暗统治的重要特征。而皇权的旁落,既有皇帝短命、新即位皇帝年龄小的偶然原因,更有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使得官僚体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互相牵制的作用之必然原因(宰相等三公被消权,变成不能接近皇帝的外朝官,起不到牵制外戚、宦官的作用,给外戚、宦官造成可乘之机)。
  宦官是旧制度的产物和受害者。宦官的身心特点,决定宦官专权具有更大的危害。然而,历史上不乏充满正义感和卓有成就的宦官(太监),如七下西洋的郑和、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永远彪炳史册,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其他文献
阐述了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现役飞机的类型及其装备的先进机载雷达型号及性能对比,并对国外机载雷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型号进行了预测和探讨。简述并探讨了2000年机载电子设备
胡金铨是港台最著名的新派武侠片导演之一,代表作品主要有《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尽管他一生拍摄的影片不多,但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特别是港台武侠电影史上却
期刊
该部装备的三种型号进口雷达设备,A型雷达服役十余年,处于设备故障的耗损期,B型雷达服役五、六年,处于设备的偶然故障期,C型设备刚服役二、三年,处于设备早期故障期。该文通过对三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再耻于言利,而是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对利的过分追求导致人们的道德水平日益下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中西义利观的比较,分析二者的优缺点,旨在为解决今天的社会问题提出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 中西义利观 比较 现代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再耻于言利,而是积极主动地追求物质经济利益,在促进物质生产发展的同时,精神出现一定的失守现象。为了个人、小团体利益不惜
期刊
摘 要: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许多方面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包容性、整体性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是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是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灵魂。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观多元统一的内在机制包括宣传教育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干部先行
期刊
摘 要: 坐落在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工程赋予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它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尘烟,至今仍在向人们昭示着秦帝国及那个时代伟大的创造力。都江堰工程不仅在秦帝国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的物质基础作用巨大,而且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秦帝国对都江堰工程决策、治水意义和历史定位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工程决策 治水意义 历史定位  今天,人们提到都江堰,谈论得最多的是它巧夺天工的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