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棋的迷人细节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记得有一年,去汪先生家,先生拿出湖南吉首的一瓶酒给我们喝,席间汪先生说老人有三乐:一曰喝酒,二曰穿破衣裳,三曰无事可做。
  二
  苏州大学的范培松教授曾给我讲过一个笑话,他说陆文夫多次说“汪老头很抠”,有次他们到北京开会,要汪请客。汪总是说,没有买到活鱼,无法请。后来,陆文夫他们摸准了这是汪的遁词,就说“不要活鱼”。可汪仍不肯请。
  三
  汪先生的小女儿汪朝也给我说过一件事。她说过去她厂子里的同事来,汪先生给人家开门后,总会朝屋里一声喊:“汪朝,找你的!”之后就再也不露面了。她的同事都说她爸爸架子大。于是,她便“警告”老爷子,下次要同人家打个招呼。下次,她的同事又来了,汪老头不但打了招呼,还在厨房里忙活了半天,端出一盘削了皮、切成滚刀块的小萝卜来,萝卜上面插着牙签,边上还配了一碟蜂蜜。结果,同事一块没吃。汪朝又抱怨老爷子说,还不如削几个苹果,小萝卜也太不值钱了。老头还挺奇怪,不服气地说:“苹果有什么意思,这个多雅。”
  四
  又有一年,我去汪先生家,汪师母说了一件趣事。说前不久老汪酒喝多了,回来的路上跌了一跤。老汪跌下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再站起来,结果站起来了,还试着往前走了几步,“咦!没事。”老汪自己说。回到家,老汪就一个劲地照镜子,照得汪师母心里直犯嘀咕:他今天这是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外遇了?七十多岁满头银丝的汪师母说完这事,就哈哈大笑起。其实,汪先生是照脸上皮有没有跌破。
  五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文学青年偶然认识了汪先生,就经常去汪先生家拜访。为了每天都能聆听先生的教诲,后来他索性住进了汪宅的地下室,而且一住就是多日,每天一大早就举着一把牙刷上楼敲门。
  汪先生认为他很不容易,可他写的东西又确实不行,每次带来的稿子都是脏兮兮的。汪先生终于还是忍受不住了,用了一种很“文学”的方式,下了逐客令——一天早起,那个青年又举着牙刷上楼敲门,汪先生开了门,堵在门口,两人就这么一个门里,一个门外地站着,最后还是汪先生率先开腔了:一、你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很忙;二、你不可以在外面说我是你的恩师,我没有你这个学生;三、你今后也不要再寄稿子来给我看了。说完,就把门给关上了。
  据《读者》苏北/文
  成舍我:此人非用不可
  1922年,张友鸾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求学,后因编辑《文学周刊》而崭露头角。
  1925年,《世界日报》总编辑张恨水提出辞职。报社经理向社长成舍我推荐了张友鸾。成舍我见张友鸾是个才20岁刚出头的小青年,不禁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加之张恨水经挽留已答应暂时不走,所以张友鸾才到报社上了三天班,就被辞退了。
  张友鸾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信大骂成舍我,说成就是“狐埋之而狐捐之(語出《国语·吴语》,谓狐性多疑,刚埋一物,又不放心,还要再挖出来看看),所以什么事也做不成功。”
  成舍我见信,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喜过望。他说:“此人量出言不逊,但骂得痛快,切中要害。文章也写得漂亮,有才气。”继而,他又斩钉截铁地说:“此人非用不可!”于是立马请回张友鸾,让他做了《世界日报》社会版的编辑。
  1926年年初,张恨水正式去职,遂由张友鸾继任了《世界日报》总编辑。那一年,张友鸾才22岁。
  臧克家得遇良师
  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国文考试有两题:
  1.你为什么要报考青岛大学?
  2.杂感。
  考生只要选一个来做就行。
  臧克家选择了第二题,全文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写完,连标点都算在内,一共30个字。考官是闻一多,给打了98分,再看数学:0分。零分就零分,录取!如果不是遇到了闻一多,臧克家的大学梦很可能就会破灭了。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事母至孝,追求自由恋爱的他,最终还是与母亲选定的儿媳妇江冬秀订了婚。但胡适就是抒心里不喜欢这位江小姐,订完婚就出洋留学去了。二十七岁,胡适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出任北大教授时,这才奉母命完了婚。婚礼那天,江冬秀穿了件花袄、花裙,胡适则穿了一身西装,头戴礼帽,脚穿黑皮鞋。两人相对,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胡适还发表了一通演讲。当天,胡适为自己的这次婚礼写了一首白话诗:
  记得那年,你家办了嫁妆,我家办了新房,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这十年来,换了几朝帝王,看了多少世态炎凉,锈了你嫁妆剪刀,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越陈便越响。
  后来,胡适还写过几首“以记闺房之趣”的白话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十三年没有见面的相思,于今完结,把一桩桩伤心的旧事,从头细说,你莫说你对不住我,我也不说对不住你——且牢牢记取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胡适婚后有过几次婚外情,但都被厉害的江冬秀及时扼杀了。不仅如此,赵元任与杨步伟结婚请胡适当证婚人,江冬秀就拒绝去喝喜酒,说是看不惯这种孟浪习气,胡适只好自己去了。胡适的好友粱实秋想和老婆离婚,另娶新人,江冬秀就把梁实秋的老婆接到自己家里,为她出谋划策,闹到法院去打官司。结果堂堂北大教授粱实秋竟然败诉,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丢尽了这位大教授的脸面。江做这一切也等于是间接地向胡敲山震虎,唬得胡适不得不做出种种妥协的举动来。
  张千载与“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张千载,字毅甫,号一鹗,南宋庐陵人。他年轻时就和文天祥是朋友,文后来做了丞相,很多认识他的人,都争着去“攀龙附凤”了,只有他没有去。文曾多次推举他出来做官。但他也为避嫌,始终都不肯出来为官。
  后来,文天祥因抗元被抓,面临被杀头的危险,张千载却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文说话。不久,文在被解往燕京,路过吉州时,张又偷偷跑去见了文天祥,他还痛哭着说道:“丞相您要去燕京,我也要去那里。”文被押到燕京,关入大牢后,张又住到了大牢的附近,每天给他送吃的,一送就是三年,从来没有间断过。其间,还冒险将文在狱中写的诗文都带了出来。文被杀的当天,他又冒着杀头的危险偷藏了文的尸首,然后安葬。后经多方打探,得知文夫人的下落后,又历尽艰险,将文的头发、牙齿及文稿等送到了文夫人的手中。后来人们都把朋友之间重情重义的生死之交,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其他文献
叶永烈不仅是一位传记作家,更是一位资深科普作家。6月27日,他以科普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了央视科普栏目《加油!向未来》第二季节目发布会上。而上一次他以“科普作家”的身份高调出席公开活动,还是在4年前,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做签售活动时……  世界上有两个“写书的叶永烈”。一个是写科普文章的,一個是写传记文学的。很多人一度以为这是两个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人。这次,叶永烈是作为科学顾问,加盟《加油!向未
期刊
1978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
期刊
她是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女记者,也是在苏德两军交战前线采访时间最久的中国记者。此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共秘密党员。  胡济邦年轻时,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用句今天时髦的话讲,那就是美女外交官、美女记者。但她的名气,并非来源于她的美貌。她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曾这样评价她说:“胡济邦女士是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苏德战争的结局会是什么?我看中国武官的分析是错误的。而胡济邦女士所说的胜利一
期刊
一个都市女性,看到“无国界医生”招募赴前线工作的财务人员,她毅然报名参加,在经历战场的洗礼后,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逃离繁华走向兵荒马乱  柴溪2001年从河南郑州考到北京上大学,学会计的她毕业后开始职场打拼,加班、买房、还贷、读研,职场中她上紧了发条,拼命往前冲。  每個人在事业发展中都会遭遇瓶颈期,柴溪也不例外。有一天,柴溪如往常在上班的拥挤地铁上,不经意间,她瞥见车窗
期刊
我小学六年级,正值1972年,有幸参加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少年广播合唱团。  有一天,在我上小学的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来了一位四五十岁的叔叔,学校的音乐老师把我们几个年级嗓子好的学生,叫到音乐教室。来的叔叔叫沈克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因为台里要重新组建少年广播合唱团。这次沈老师是到各个小学挑小合唱队员的。沈老师是合唱团的指挥加指导老师。“文革”前沈老师就已经管理指导少年广播合唱团了。  此刻,沈
期刊
高龄妈妈为儿子接受200次腰部穿刺采骨髓,为没有血缘的儿子,爸爸卖房卖车,为了没有血缘的哥哥,妹妹放弃留学,这场拯救行动究竟经历了多少挫折?  20年前,家住广西柳州的谢雪霜与丈夫离婚,10岁的儿子郭志彪被判给了丈夫。2016年6月4日,29岁的郭志彪被确诊为白血病。由于儿子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因此很难找到同样的血。为让儿子顺利手术,谢雪霜与现任丈夫宗锡文开始四处筹钱,不惜卖房卖车。虽然移
期刊
我是从1973年开始走上医学道路的,到现在已经43年了,我一直在临床一线。都说不忘初心,我的初心是什么呢?我的初心就是要做一个好医生,怎么样才是一个好医生呢?我想给大家说一说我的体会。  “当时我半天没说出话”  首先,作为一个好医生,必须以病人第一。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贾知道病情就是命令,争分夺秒,这对我们这个职业太重要了。我有一个病人,她是一个江西的农民,来看病的时候75岁,她血压很高,180
期刊
她搭档最多的还是新浪潮旗手弗朗索瓦·特吕弗。《朱尔与吉姆》不仅是广大影迷的启蒙,在影坛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影片中三人在桥上奔跑的画面在电影史上堪称传奇经典。  66年的从艺历程,149部参演作品,戛纳影后,柏林、威尼斯终身成就奖,奥斯卡和恺撒的荣誉致敬……这些业内的光环虽然耀眼,可对观众而言,却不及她在银幕上留下的一个个侧影。让娜·莫罗走了,带走了新浪潮和整整一个时代。日前,这位在电影中主宰命运,主
期刊
我是溥杰的原配夫人。促成这段婚事的,是我的四姑母瑾太妃和溥杰的母亲瓜尔佳氏。当年这两位长辈的关系极好,四姑母提出这桩婚事时,她早已请人测定了溥杰与我的生辰八字,吻合相生,双方家长一拍即合,立刻订了婚。那年我17岁,溥杰14岁,正符合那个时代“女大三,抱金砖”的吉利说法。  结婚新房在醇亲王府  我和溥杰正式结婚是在4年之后,我已经21岁,他也18岁进入成年了。我们结婚的新房在醇亲王府内,是男家精心
期刊
司马懿在取得襄阳大捷后,并没有立刻回到许都,而是屯兵于宛城,都督荆、豫两州军事,使东吴不敢妄动。而此时,曹真正在西线与诸葛亮打得不可开交。  孟达原是刘璋手下的大将,后来投降了刘备。当初,关羽被围,刘备要时在上庸的他发兵去救,但却被他拒绝了,终致关羽兵败被杀。孟达惧怕刘备报复,于是又投降了魏国。可司马懿却始终觉得他是一个阴险狡诈、反复无常的小人,曾多次向文帝进言,不要重用此人。但文帝还是让他做了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