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塑班魂r——基于“小班额”的班级管理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化解大班额,将大班额分解成小班额后,孩子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班级,新的任课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言传身教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
其他文献
育人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素养,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成长相关问题的关注,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从育人的“十二要”出发,阐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活力,不仅是教师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生力.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做好“四让”,教师发展更具活力.“四让”,即下移管理中心,让用人机制更顺畅;健全一套制度,让干事环境更公平;落实读写工程,让教育情怀更深厚;做好平台助推,让教师发展更专业.
从管理制度、理念行为文化、工作环境、团队建设、多彩课程、隐身靠后六个方面,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校长如何激发教师乐享幸福教育的管理策略,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活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实操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学业任务变重,竞争更加激烈.很多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掌握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可以帮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教学教育措施,以便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这个过渡期.笔者就高一学生遇到的普遍适应性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辅导学生新环境适应性,提供入学教育;为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提供帮助和辅导;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管理时间,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加强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加强提供心理辅导干预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策略.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职业活力的产生是基于其外在的诱因和内在的个体需求产生的融合体.学校领导如果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激活教师的活力动因,采取有效的方式让教师自发地产生职业幸福感,那么,教师的工作活力也就会自然迸发.
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是校长的根本职责.虽然学校实际各不相同,但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工作活力的基本策略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校长善于用真心、动真情、念真经.具体而言,应该用向上的眼光看待教师,用向善的心态对待教师;制定制度要“一碗水端平”,评价教师要“两腿走路”;师德教育与示范带动相伴,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并行.
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学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通过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实施目标引领、建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构建良性竞争评价机制等策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定海神针,怎样能带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风优良、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艺术以外,还要讲究策略.培养班干铸班魂、严管细抓养习惯、正面引导树班风、集体活动助凝聚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四条铁律,用好了就可以培育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心生畏惧,一些“失范”情景在英语环境下也时有发生.面对学生的行为“失范”,英语教师一要分清学生“失范”情况下的是与非;二要把握学生“失范”情形中的轻与重;三要考量学生“失范”情境中的得与失;四要化解学生“失范”状态中的矛与盾.如此客观对待、深入分析、考量有度、处理有方,教师才会在思维的高度运转中稳定情绪,在情绪的有效调控中正确处理学生的“失范”行为.
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在教育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育实例,引出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并阐明当我们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可以用平和的话语去引导.它不仅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让老师的教育行为更加有力,还可以呵护孩子的自尊、建立孩子的自信、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修炼这种语言,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