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關键词】地理文化;表现形态;艺术特色;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地理文化
  中国哈萨克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人口有1800万。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而哈萨克斯坦使用的是斯拉夫字母(西里尔文字)哈萨克文。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 也是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国等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与古代历史上的游牧部落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乌孙、克普恰克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哈萨克族最初也成型于突厥化国家白帐汗国。
  1932-1933年苏联哈萨克大饥荒期间,数以千计哈萨克人从哈萨克斯坦逃到中国。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哈萨克族人民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民间乐器有冬不拉、杰特肯、霍步子。其中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古老乐种之一,它是在古代许多氏族、部落、部落联逐步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哈萨克族悠久历史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并历代积淀而形成的多元艺术。关于冬布拉的起源,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其萌发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相传公元12-13世纪乃曼部落的克尔布哈以术赤汗之死有关的事件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冬布拉曲“阿克沙克库兰—术赤汗”(瘸腿野马与术赤汗)。15-18世纪间为冬布拉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有阿山·海戈、哈孜吐干、拜哲格提、波格达、江托列等人。19世纪后,冬布拉乐曲、冬布拉弹唱和舞蹈伴奏的形式、题材、内容以及冬布拉演奏技法和冬布拉的制作工艺日趋完善。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库尔曼哈孜、塔特木别特、达吾列提克列依、迪娜、拜山拜·都南拜、卡衣拉合拜·恰列凯、库节凯·那扎尔、木库依·阿布勒卡依尔、阿西木·冬切、阿特汗·依沙、卡斯木巴依·胡赛英、塔依尔·别尔格拜、艾力甫别克·马力克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由他们创作的大量冬布拉音乐为后人称赞,并不断得到传承,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兴盛时期。
  哈萨克族的冬布拉艺术是以冬布拉为中心而发展形成的古老乐种之一,它是在由古代许多氏族、部落、部落联逐步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哈萨克族悠久历史过程中产生、发展并历代积淀而形成的多元艺术。以艾赛提·乃曼拜、唐加勒克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草原弹唱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还继续以传统的弹唱方式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弹唱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冬布拉乐器的研制与制作工艺也逐步成熟,并形成规模,相关的演奏技法与理论的成果也陆续传播,这时的冬布拉演奏方式由独奏、伴奏、自弹自唱逐步得到发展至乐队合奏。1934年由阿合买提·舟巴诺夫创建的冬布拉乐队也已建立并编配演奏了一批以冬布拉为主的合奏曲,1950年乌鲁木齐哈萨克文工团建立了冬布拉乐器组,1955年该组调至伊犁州文工团组成冬布拉组,1986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正式成立了以冬布拉为主的民族乐队。
  关于冬布拉的起源,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其萌发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二、表现形态
  冬布拉弹唱是哈萨克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体裁按民间传统分类可分为:安(弹唱)、阿依特斯(对唱)、铁尔麦、托勒傲、克萨、达斯坦六类,冬布拉音乐是这些艺术种类和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布拉的制作历史也非常悠久、工艺考究,选用材料多样。音色甜美、音量宏大、工艺精细是使用者品琴与选琴的标准。自建立了以冬布拉为主的民族乐队后,改良制作的最高音冬布拉、高音冬布拉、低音冬布拉、倍低音冬布拉在乐队音响学、声学、多声部编配以及与此相关的演奏技法与技巧等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影响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冬布拉的种类也比较多,但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椭圆形音箱、琴把较长的,名为“江布勒冬布拉”;二是扁平音箱、琴把较短的,名为“阿拜冬布拉”。
  哈萨克人在长期的冬布拉演奏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完整而系统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在演奏姿态、左手指法、右手弹与拨法、声音力度控制、音色变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传统和理论。其中最有名的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所辖5市、19个县和木垒、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以及乌鲁木齐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各县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由乐曲(冬布拉奎依)、弹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演奏方法与技巧、乐器与制作工艺五大部分组成,它既可用于歌者的自弹自唱又可用于当作舞者的音乐伴奏。它有独奏、齐奏、合奏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几千首曲目。它既为自弹自唱的弹唱者的歌声增加光彩,又为舞蹈者的舞蹈增加强烈的动力和细腻的感情。它有多种多样的演奏技巧组成的完整的演奏法和多种形制精良考究的乐器与制作工艺,且琴法有规可循。它是哈萨克族草原文化和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是艺术种类、表演形式、音乐型态多样化和内容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体系。   哈萨克人把冬布拉乐曲称之为“冬布拉奎依”,“冬布拉奎依”根据音乐结构和演奏技法的不同,分为“托克别奎依”(弹击乐曲)、“切尔特别奎依”(拨奏乐曲)两大类。“冬布拉奎依”的数量很多,据统计,在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冬布拉乐曲就达几千首。冬布拉乐曲的流传方式为口传心授,乐曲在演奏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和创意性。“冬布拉奎依”是独立的器乐曲,在民间拥有相当多的听众。演奏者在乐曲表演的开始前,有讲述乐曲故事或描述乐曲内容的传统。“冬布拉奎依”的题材与内容非常丰富,音乐形象的描述(包括音乐本身的形象)往往由演奏者用多种演奏手法进行夸张的塑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草原上,冬布拉与冬布拉乐曲被广大牧民所崇尚,广大的听众有知琴、识琴、听琴、论琴的传统,是草原文化和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它的内容与表演丰富多彩,历史源远流长,在哈萨克阿吾勒的毡房里,冬布拉的琴声总是伴随着口若悬河的弹唱家们向人们讲述着历史、英雄、爱情、神话、故事、谚语、教诲等。在优美动听的情歌中,在即兴演唱的赞美家乡、赞美生活、赞美忠贞不渝爱情的抒情歌曲中,在祈祷、祭奠、生丧嫁娶、岁时礼仪和节庆聚会上,在阿肯弹唱会中,冬布拉的琴声都以它那独具特色的话语向人们倾诉着,并伴随着优美的歌声飘逸在草原上。
  三、艺术特色
  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艺术具有一些自己相对较独立的艺术特色。
  (一)多样性
  1.艺术种类多样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涵盖了哈萨克族在草原上所流传的各类口头文化、冬布拉音乐和民间舞蹈音乐以及乐器与制作工艺等。
  2.内容多样
  冬布拉内容丰富,表现范围有赞美壮丽山河、歌颂英雄人物、叙说历史事件、表现各种动物等。在弹唱音乐的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叙唱诗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也有篇幅宏大的历史长诗、英雄史诗、爱情长诗、叙事长诗,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叙事诗、传说、诗歌、谚语、神话、教诲、谜语、格言等。
  3.表演形式多样
  有器乐(独奏、对奏、重奏、齐奏、合奏等)、歌(包括叙咏歌、叙事歌、史诗、对唱、习俗歌等)、舞乐(群众性自娱舞,单、双或集体表演的舞蹈)。
  (二)综合性
  1.体裁的综合性
  集器樂、歌乐、舞乐、乐器与制作工艺、演奏方法与技巧于一体。
  2.风格的综合性
  哈萨克族的形成是由古代许多氏族逐步融合而成,其音乐的文化基因复杂多样。
  (三)完整性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中的各部分都有着相对完整的体裁、结构、曲式、奏法、工艺等。各种类别中音乐的调式、旋律、节奏、速度等都有一定之规,器乐演奏中的弹法、拨法、奏法等也有一定章法,乐器制作与工艺也有着一定的流程。
  (四)即兴性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中各类原生态的艺术传承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方式,演奏与技法、唱词选用与创作、歌唱与伴奏、段落反复、旋律与装饰、弹奏(唱)与舞蹈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即兴创造。
  (五)民众性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哈萨克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草原每个阿吾勒的毡房里,在哈萨克的聚居区里,在生丧嫁娶、岁时礼仪和节庆聚会上,在阿肯弹唱会中,在转场的路上、驼队中、篝火边……冬布拉的琴声都以它那独具特色的话语向人们倾诉着,并伴随着歌声飘逸在草原上,更与哈萨克的民间礼仪、民俗习惯息息相关,它与哈萨克人生死相依。
  四、艺术价值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以草原游牧生活为基础,广泛流传在哈萨克草原、牧区以及各个聚居区,是这一文化类型的代表,也是体现本民族现存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既能见到古代许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草原音乐的因素,也能见到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地区文化的影响,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冬布拉艺术的萌生、形成、兴盛、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与哈萨克的民族史、文化史、音乐史、乐器史等息息相关,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哈萨克族的草原文化传统和草原民族精神。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集民族音乐之大成,与冬布拉乐曲、弹唱、民间舞乐、乐器史和制作工艺、文学、诗歌、历史等诸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是哈萨克人在艺术方面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在弹唱音乐中的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历史长诗、爱情长诗、英雄史诗,还有神话故事、谚语等。是哈萨克口头文化的代表,也是研究古代、现代哈萨克文字、民族、历史、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源于哈萨克人的草原生活,是用独特形式反映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反映着多种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它体现和传承着哈萨克民族文化传统,体现着哈萨克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各类历史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哈萨克族传统音乐、舞蹈、文学、说唱等各类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五、结束语
  新疆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是自古以来草原文明和哈萨克传统文化交融的体现,反映了哈萨克人崇尚自然、歌唱人生的精神特质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成为哈萨克人体现民族凝聚力和教育培养后代的重要手段。在岁时礼仪、生产、劳动和节庆聚会上,在阿肯弹唱会中,冬布拉艺术都以它那独具特色的“话语”和“唤醒”作用,成为哈萨克人民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维护团结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标志,也是解读哈萨克人审美心理与民族文化的依据,是维系哈萨克民族精神的纽带。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二袖套法行全肝移植和部分肝移植,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存活情况.结果 全肝移植组和部分肝移植组2天存活率分别为88%(22/25)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杠杆之功,在于选准合适的支点,利用较小的作用力,达成较大的工作目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杠杆的作用显而易见.优化杠杆结构,调整杠杆的力度和角度,是提升工作效能,实现管理
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把人的价值转化为企业的价值,实现组织目标。文章
投资人要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把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现状和未来,没有其他任何工具可以比正确使用财务报告更重要.投资者如果致力于中长线投资,学会正确使用财务报告十分重要.因为
期刊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放射性125Ⅰ粒子椎弓根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脊柱转移瘤患者25例(共30个椎体),采用PVP治疗,在CT引导下利用放射治疗
财政法治建设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命题,多少年来,社会有期待,业内有构想,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现实图景似乎离我们理想还十分遥远。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笔者时常拷问自己,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在近日举行的“价格操纵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价格操纵是证券市场欺诈的一种,……向各国市场监管者提出日益严重的持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
期刊
会计计量就是计量发展的一定水平而得到的体现,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时代”,会计计量是经济信息系统“数字化”的重要工具.然而,到目前为止,会计计量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