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了伟哥,13天搞定一地鸡毛?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问题SD卡被曝光的经过,其实很简单,完全不至于被搞成一团浆糊。
  早在今年7月份,SD卡就出现过一次促销降价的热潮,到了本是销售旺季的十月份前后,市场又出现了反常跌价的奇怪现象。据相关媒体调查到的情况,台湾市场金士顿SD1G存储卡的价格当时由138元跌至117元以下,其他品牌还有降幅在25%以上的。在深圳,金士顿、创见等几个主要品牌的产品在150-160元之间就可买到,分别下降了20-30元。
  也许当SD卡出现大面积降价的时候,除了业内人士在犯疑,一贯喜欢便宜的消费者还觉得这是行业进步带来的福利,并无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随后,台湾电子时报的首次报道,引发了导火索。紧接着“千万颗问题SD卡抛售中国大陆?”的传闻出现,各大媒体及网站介入调查使问题SD卡事件的真相被更多暴露。尤其慧荣当苟嘉章接受相关媒体采访中的一些表态,更是火上浇油。
  苟嘉章的话证实了“千万颗问题SD卡抛售中国大陆”别非包藏祸心的流言,而确实事出有因。
  中国数码相机、高端的手机和电脑用户紧张起来,原来便宜没好货,消费者很能成为问题SD卡的受害者。顺利成章,人们下一步关心的问题是:谁家的产品有问题?除了兼容性问题,会不会还有别的问题?这些已经被消费者购买的问题SD卡会不会被召回?消费者的个人损失能否得到赔偿?
  事态没有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随着“SD问题卡”事件的持续升温,三星、东芝等闪存芯片制造商,台湾慧荣、擎泰等控制芯片厂商,以及以打假著称的金士顿等知名跨国公司均被卷入进来。相关媒体的追踪热情,各家厂商的“对掐”,给本来就扑朔迷离的所谓“千万颗问题SD卡抛售”传闻更蒙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面纱。
  不知道众多使用了SD卡的数码相机、手机和电脑用户有何观感,也不知这场唾沫横飞的口水战还将给不明真相的观众抖出何等好看的包袱,仅将各方提供的信息综合比较,已经让人疑窦四起了。
  其中,首先引发了这场混战的台湾电子时报前后两篇报道给人的感觉,是第一等奇怪的。
  2006年10月26日,台湾电子时报以《三星MLC又惹风波控制芯晶片厂忙翻天支援63纳米制程不易客户产品受延误引爆求偿问题》首次披露:由于三星转产,台湾控制芯片厂商来不及反应,导致新一代SD卡出现兼容性问题,有可能引发求偿风波,此类问题过去也曾发生,但这一次是“最严峻”的。该报记者从下游记忆卡和随身碟机客户那里得知,这次问题SD卡涉及面相当广,除了群联和亮发两家的产品在MLC晶片支援度上最为稳定,其他的控制芯片厂商都不同程度遇到类似的难题。问题SD卡引起的赔偿问题不只是控制晶片本身,也会使上游制造商蒙受损失,相关厂商对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索赔问题态度暧昧。尽管问题不时出现,三星电子还是决意发展MLC晶片,三星电子转产给下游控制晶片厂商带来更多压力,“出错率也相对增加”。
  报道还指出,由于MLC制程的SD卡晶片品质较差,如果将写入次数设定在一次以上,不小心就会造成资料流失。这也是此次问题SD卡出现兼容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台湾多数控制晶片厂商过去的设计标准一直比较宽松,将写入次数设定在2次以上的习惯性做法也为这次问题SD卡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综上所述,应该说,台湾电子时报的这则新闻是相当严谨的,其披露的问题也不是很快就可以解决的,否则,它就不会在此后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但是仅仅13天后,台湾电子时报于11月9日再次发表了题为《台模组厂商:MLC控制晶片问题解决绝无瑕疵品流入大陆》的“辟谣”文章。
  台湾的问题SD卡究竟有没有流入大陆姑且不论,仅仅在13天的时间内,曾经忙得团团转的台湾厂商们就全都能整齐划一地解决设计更改、配合客户出货以及赔偿等所有的善后问题吗?
  13天啊,如果台湾电子时报的第一则报道没有任何瑕疵,那么舆论监督促进行业自律的作用实在壮观!
  我们姑且相信相关问题厂商的责任感和高效率,相信它们在台湾时报报道前已经差不多解决了与“MLC控制晶片”相关的技术问题,但是有一点,“绝无瑕疵品流入大陆”这样的壮举是13天就能够实现的吗?
  然而,慧荣公司总经理苟嘉章先生告诉我们,“绝无瑕疵品流入大陆”之说是不可靠的,就在11月9号当天,苟在深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的确有一批不兼容的控制芯片流到市场上,但是数量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仅有几十万颗”。
  台湾电子时报和有问题的厂商,究竟谁在说谎呢?恐怕没有人能搞清楚。
  水既然已经被搅浑,剩下的就只有各家的表演了,可惜这些表演全部跟积极解决问题SD卡的善后事宜无关。
其他文献
北京电影学院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造星工厂,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报考这所高等学府,大家怀揣着艺术热情踏入这个梦开始的地方。而在大学里最不缺的就是恋人,电影学院的花前月下会有一些特别,因为交织了艺术理想,显得格外动人。虽然“艺术青年”的爱情被认为是极为不靠谱的一种,但相濡以沫的也是大有人在,黄磊孙莉、顾长卫蒋雯丽、曾念平李少红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黄磊&孙莉:    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拍摄
期刊
cris,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摄影师,时尚追随者,专栏作者,精通各种雕虫小技,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作为一个图像工作者,写专栏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争取来日方长,笔耕不辍。   1998年夏天,我拥有了我的第一双NEW BALANCE的球鞋,那时候它还叫做纽巴伦。黑色翻毛皮面上橙色的N字清晰而又醒目,脚上踏着它,立刻感觉自己距离传说中的追风少年更近了一步。  368元人民币对于一个尚未毕业的
期刊
皮肤可是没有性别之分的,虽然如此,男性皮肤天生质地的确就和女性有一定的差别,青春痘、油脂、粗大毛孔一直困扰着很多男性。尤其男性大多天生爱运动,狂欢之后油面小生的形象让人不忍目睹。油脂分泌过度旺盛是大多男性问题肌肤的根源,所以,如何抗拒油面小生是男性护理肌肤的第一步。  男人天性疏于护理皮肤,所以男性护肤一直不受到关注,但是由于男性皮肤天性比较油腻,所以更容易出现问题,让皮肤显得粗糙干燥。    要
期刊
任田,记者、专栏作家。出版作品集《蝴蝶的声音》与《一寸声色一寸灰》。现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不做SOHO,觉得做SOHO的人都太厉害,害怕赚来的钱不够花。  虽然采访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尤其外人觉得你是可以靠着明星的肩膀打盹儿的那种角色,但其实还隔着千山万水十万八千里。  来自《东周刊》的Z先生,跟我采访的时候,只要镜头能捕捉到的,再高难度他也要做做看,他的一条马尾辫,为
期刊
又一个艾滋病患者去世。我记得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男人,记得他的溃烂、腹泻、低烧,记得他的欢乐和呻吟。   临死前,他把孩子托付给了我,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啊,一想到这些,我就想大哭一场。虽然为了去看一个孩子常常要坐十几个小时的车,但是这值得,这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事实上,我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因为这些孩子而改变。2001年,我还在担任一家法国银行的副总裁,得知河南艾滋病村一些消息后,我去了。在那
期刊
其实《福布斯》根本不用搞什么排行榜,数数玩足球的人就知道谁是中国最大的老板。    ——徐 明   别看我一年投5000万到一家俱乐部身上,其实我是来玩足球的。   ——朱 骏  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这个效果每年花几千万做广告都达不到。  ——尹明善   当阿布挥舞着钞票在欧洲大陆叱咤足坛的时候,地球的这一端,若干个商界大佬们也在通过足球,实现着一个个属于私人的梦想。    商道泱泱,
期刊
棉棉:1970年出生于上海。17岁至25岁之间生活极其动荡,去过很多城市,做过各种短暂职业。1995年回上海养病,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个人小说集《啦啦啦》,长篇小说《糖》、《熊猫》。  有一天晚上在YY’s,我的一个朋友突然问我:棉棉,爱情是什么?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那我就不回答你了,你自己去找答案多好。接下来他又问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反正我说到了自慰的问题,我的朋友对我表达了作
期刊
同居已成为时下都市男女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有人说同居是婚姻的前奏曲,当有一天谁也离不开谁的时候,两人自然就踏上了红地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也有人说同居是爱情悲剧的开始,生活一段时间后,他或她很可能会变成你的“鸡肋”,出现分手或是继续都无关痛痒的尴尬。你的同居生活健康吗?你的感情生活是否已暗藏危机呢?下面的这个小测试会为你的同居生活把把脉。    1. 你和伴侣之间的交谈  A 空洞乏味,每天说的都
期刊
吴士宏,女,初中学历,一个著名的婆姨。  她的辉煌履历包括,在北京椿树医院当护士,在IBM和微软两家公司担任高管,在TCL集团当副总。她翻译了两本有关公益事业的书,其中一本叫做《穷人的银行家》。来自异邦的荣誉是,美国的一家著名财经杂志把她作为封面人物。  最近,已经从TCL退出的吴士宏宣称厌倦了跟富人打交道,自己的后半生要去帮助穷人。尽管还不能看到她的具体动作。我们依然要向这位著名的婆姨致敬。  
期刊
不久前,和一个老朋友吃饭闲聊,她说起她们公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颇有趣的。这些小事情说起来确实不大,但不能不看到对公司运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前因后果,先简单介绍一下她们公司:某某公司,业务主要是网络和电信相关产品,名义上隶属北京某著名大学。  某日,此公司发文重新规定出差条例,其中重要规定有:补贴时间头尾算一天;每天补助80RMB/天(各种费用均在内,含住宿费),但若你是销售人员拿佣金的,则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