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得到了越来越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可,都在尝试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但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实习场地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诸多原因,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探索之路前行缓慢。本文在探讨一体化教学改革现状的前提下,以我院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为基础,结合实际提出“学院领导亲自抓是关键、专业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是强力推手、完善的机制是催化剂、加大实训设备投入是重要保证”的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1 学院领导亲自抓教改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而其中的教研教改又是教学工作的生命,只有不断地进行教研教改,学校教学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学校领导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广大教师是主体。只有广大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教研教改,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生机勃勃。教师的思想敏锐,有迫切的成就感,只要显示才能的机会存在,他们就会去努力,这个机会就需要学校领导提供。从学校领导方面来说,他们是受党和人民的委托对学校进行管理,又是联结上级教育部门与广大教师的桥梁,他们在教师中形成的威信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导者对某个教师的某项教研教改工作寄予一定的合理期望,那么这个教师必定会加倍努力,积累经验或教训,为促进学校其他教师的教研教改增加动力。教师提出的合理教学改革方案,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会大大挫伤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改革环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资金支持;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去。
2 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强力推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得到各级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也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和热情支持。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成为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體化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专业带头人作为教师中的优秀群体,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他们具备了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在备课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专业带头人首先应确立与新课程相通的专业信念,深刻领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课程目标出发,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业观等方面确立全新地教育观念,重构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从发展的角度来开发课程,使新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的课程改革才有它的生命力。
要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本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建立一支善于团结协作、整体作战的队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基础,努力将业务培养与指导示范相统一,从而带动学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目的。
3 完善的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学校在投入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应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另一方面应制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估体系,包括年度评估、聘用评估、教学效果评估等。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整体发展,“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所职业学校不是靠一两个“双师型”名师就可以办好的,必须是一个又一个普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合作,共同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开发学生的技能潜能,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以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才能使学校立足于强林之列。
学院积极派送多位电工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或人社部举办的理论及技能培训,学院教务处还通过开展教育理论培训、老教师“传、帮、带”等方式,确保“双师型”教师培训正规化、长期化、经常化。经过培训的“双师型”教师返回学校后,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如何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应用于技能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断创新技能教育教学方法,改善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技能训练。现代的实训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仪表的使用,学会测量几个数据,会接几个电动机控制线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规范、守时、协作等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实训设备建设中,配备与现实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先进的实训设备,不仅为学生进行设计性与综合性训练创造学习环境,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和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实习场地,所以建好校内实习基地是实施教学的保证。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学院近年来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电工基础、照明电路、仪器仪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动机控制线路、PLC、变频技术等八个实训室已投入使用,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保证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先进、充足的教学实训设备,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条件。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实训设备的建设是提高实训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09年7月.
[3] 黄献红.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2007.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1 学院领导亲自抓教改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而其中的教研教改又是教学工作的生命,只有不断地进行教研教改,学校教学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学校领导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广大教师是主体。只有广大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教研教改,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生机勃勃。教师的思想敏锐,有迫切的成就感,只要显示才能的机会存在,他们就会去努力,这个机会就需要学校领导提供。从学校领导方面来说,他们是受党和人民的委托对学校进行管理,又是联结上级教育部门与广大教师的桥梁,他们在教师中形成的威信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导者对某个教师的某项教研教改工作寄予一定的合理期望,那么这个教师必定会加倍努力,积累经验或教训,为促进学校其他教师的教研教改增加动力。教师提出的合理教学改革方案,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会大大挫伤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改革环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资金支持;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去。
2 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强力推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得到各级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也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和热情支持。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成为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體化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专业带头人作为教师中的优秀群体,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他们具备了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在备课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专业带头人首先应确立与新课程相通的专业信念,深刻领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课程目标出发,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业观等方面确立全新地教育观念,重构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从发展的角度来开发课程,使新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的课程改革才有它的生命力。
要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本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建立一支善于团结协作、整体作战的队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基础,努力将业务培养与指导示范相统一,从而带动学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目的。
3 完善的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学校在投入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应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另一方面应制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估体系,包括年度评估、聘用评估、教学效果评估等。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整体发展,“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所职业学校不是靠一两个“双师型”名师就可以办好的,必须是一个又一个普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合作,共同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开发学生的技能潜能,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以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才能使学校立足于强林之列。
学院积极派送多位电工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或人社部举办的理论及技能培训,学院教务处还通过开展教育理论培训、老教师“传、帮、带”等方式,确保“双师型”教师培训正规化、长期化、经常化。经过培训的“双师型”教师返回学校后,一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如何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应用于技能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断创新技能教育教学方法,改善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是加快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职业学校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技能训练。现代的实训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仪表的使用,学会测量几个数据,会接几个电动机控制线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规范、守时、协作等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实训设备建设中,配备与现实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先进的实训设备,不仅为学生进行设计性与综合性训练创造学习环境,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和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实习场地,所以建好校内实习基地是实施教学的保证。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学院近年来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电工基础、照明电路、仪器仪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动机控制线路、PLC、变频技术等八个实训室已投入使用,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保证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先进、充足的教学实训设备,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条件。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实训设备的建设是提高实训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09年7月.
[3] 黄献红.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