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空氣質量標準須改革 加強人性化預警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2日本澳市面能見度十分差,坊間形容為“毒霧霾城”,雖然氣象局網站顯示24小時污染物濃度超標,但空氣質量指數竟只屬“普通”程度,不少巿民質疑當局標準能否反映真正空氣質量情況;直至昨日下午近五時當局才發出提示,預料當晚至翌日的空氣質量會達“不良”水平,不少意見質疑當局的空氣質量預報能力。
  澳門空氣質素冬差夏佳
  如果熟識本澳氣候的朋友都明白,由於春夏季本澳主要吹南風,吹到本澳的空氣主要是以南海的無污染的海上空氣為主,故一般而言,本澳春夏季的空氣質量較佳,能見度亦較高。但在秋冬季,本澳季風改吹北風,容易將帶有內地工業污染物的空氣吹到本澳,故冬季本澳空氣質素一般較差,能見度亦較低。而一月廿二日當天,有業餘氣象組織就指出,澳門因南邊有高壓形成一道無形的屏障,令原本北部吹來的污染物在本澳積累,是空氣質量迅速轉差的原因,為何一些經常出現的氣象情況,氣象局無法及早作出預測及提醒公眾?當局有必要認真檢討。
  筆者認為,今次事件除反映當局的空氣質量水平要加強外,也同時反映澳門整套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和指標都過時,尤其未能及時和量化反映空氣質量對巿民健康所造成的影響,當局須重新檢視現有機制和制度,包括要收緊空氣質量標準、縮減指數代表的時段,並參考香港做法引入以巿民健康為本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讓社會及時知悉空氣對健康的影響狀況。
  指數時段跨兩日失代表性
  目前澳門的空氣質量指數屬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負責,標準是以PM10、PM2.5、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六種污染物中最高濃度污染物的相應指數值作為當日的空氣質量指數,前三個為24小時平均,第四、五個為八小時平均的最高值,最後一個為一小時平均的最高值;但由於澳門當日空氣質量指數,是計算昨日中午12時至當日中午12時期間的空氣污染物濃度,正因這個原因,1月22日當日的空氣質量指數並未能真正反映當日空氣質量由早上八時到十二時左右急速變差的情況(詳見圖一),空氣變差時段實僅佔當日指數時段的六分之一,相當於當日早上的空氣污染變相被稀釋,且當日下午的嚴重污染,亦不會被計入當日空氣質量指數。此外,儘管澳門也有空氣質量實時指數,但社會認知度十分不足,當局有必要多加宣傳,讓居民得悉有關實時指數,並在有需要時及早提出預警。
  很明顯,通過今次事件,反映本澳空氣質量指數代表的時段根本未能人性化反映空氣質量實況,甚至會有誤導之嫌。當局有必要參考香港,將目前廿四小時的指數時段分為早晚兩段,並提供未來十二及廿四小時的空氣質量預測,令指數更人性化和代表性,也讓預報可以更凸出相應時段的空氣質量指數,讓需在戶外活動的公眾及早作出安排和準備。此外,香港的污染物統一用三小時移動平均濃度作標準,亦較澳門用廿四小時、八小時平均,可更緊密跟隨空氣質素的變化,向社會更適時地通報健康風險。
  港指數量化污染對健康影響
  從整體而言,目前澳門空氣質量標準,僅以記錄物理及化學記錄角度出發,並非以巿民健康為本去設計。鄰埠香港,在2013年底推出以香港市民健康為本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取代由1995年沿用、使用了18年的空氣污染指數,參照世界衞生組織的空氣質素指引及當地的入院風險,制定1-10及10+級,並分為低、中、高、甚高和嚴重五個健康風險級別,讓市民在計劃戶外活動時,可掌握充分資料以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預防措施,無論分級的細緻程度、還是與巿民健康的關係,都更勝本澳。
  除整個空氣質量指數應以人的健康為本外,本澳的空氣質量標準落後亦是問題之一。根據澳門的空氣質量指數定義,PM2.5 的24小時平均濃度低於3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已屬良好水平,氣象局網頁顯示,對人類健康沒有影響,但根據世衛標準,PM2.5 的24小時平均濃度低於25微克/立方米才對健康無害。PM2.5的年平均濃度,更低於10 微克/立方米才能避免健康風險。若PM2.5的年平均濃度達35微克/立方米,即長期曝露在“良好”的空氣質素之下,亦會增加大約15%的死亡風險(詳見附表一)。
  六監測點代表性受質疑
  本澳現時六個空氣質量監測站的位置也確實值得商榷,除“九澳路邊監測站”及“路環一般性監測站”的位置相對合理外,位於水坑尾的“澳門路邊監測站”在離馬路逾十米處的水井斜巷,“澳門的高密度住宅區監測站”則位於鴨涌河旁的澳北變電站,“氹仔高密度住宅區監測站”甚至在中央公園,“氹仔一般性監測站”則在大潭山,筆者認為都難以反映出本澳真正路邊、高密度住宅區或“一般”地區的空氣質量。監測站選址不夠代表性,根本難以真實反映居民感受到的空氣質量情況。
  香港空氣質量健康指數是由環境保護署負責制訂、執行和發佈,目的是希望指數能夠充份反映出環境問題與人類健康的關係,並以巿民健康為本,以便在空氣質量影響健康的情況下及早作出可量化的預警和提醒,讓巿民及早採取防範措施。澳門目前的空氣質量指引由氣象局制訂及執行,其目標更著重於反映空氣中污染物的情況,而非將空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量化的預警和提醒,考慮到本澳氣象局和環保局均同由譚偉文擔任,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應該不存困難,無論將來空氣質量指數的制訂和執行最終由哪個部門負責,為澳門制訂一個以巿民健康為本、可量化及適時作出預警的空氣質量標準的工作,確實需盡快展開。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17日,澳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圓滿落幕,黎世祺首次參選便當選為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說到鏡平學校校長黎世祺,澳門街不少人都會覺得親切熟悉。鏡平學校前身是鏡湖小學與平民學校,1948年兩校合併。現鏡平學校附屬於鏡湖醫院慈善會,黎世祺校長從事教育事業多年,18年來一直擔任該校校長一職,為澳門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社會上有目共睹,因此他還曾在2012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教育功績勳章。這次
期刊
前 言  為有效保護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於1月20日至3月20日期間,對《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進行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期間將舉行4場公眾諮詢會,讓澳門公眾可以積極參與,發表意見。  根據文化局發出的新聞稿,這次諮詢的文本,會針對澳門歷史城區提出了具體的保護對象,如11條重要景觀視廊、19條風貌街道和24處須作保護的城市肌理區域和線路等,並因應其價值提出明確的管控措
期刊
根據法令規定,提供飲食或飲料埸加收額外附加費但需提交民署或旅遊局部門知悉,但據悉推行實際成效不佳,有店舖漏通報或任意通報,是否應該對此進行檢討,尤其在具體的罰則有否阻嚇性,加收附加費的幅度合理性?將來會否研究一個完善的機制?  李汝榮表示,提供飲食或飲料埸加收額外附加費但需提交民署或旅遊局部門知悉,這一點大部分食肆都做得比較規範,但無可否認部分食肆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漏報或者任意通報,但這只是極少
期刊
阿里巴巴2017年8月4日宣佈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架構協議》,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見證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柯嵐、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分別代表雙方簽署。雙方合作將聚焦推動澳門雲計算中心建設;將澳門打造成新型智慧旅遊城市;構建城市的智能交通網絡,全面整合水路、陸路、空路的資源優化配置;以及培訓雲計算人工智能人才。  儘管如此,
期刊
澳門發展目標是成為世界旅遊城市,上一年更獲評“美食之都”稱號。但每逢大時大節或者強制性假期,市面不少商舖都會選擇休息,旅客來到澳門消費購物,卻發現店舖關門。為此本期時事辯論邀請到了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理事長李汝榮、澳門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許龍通、澳門廠商聯合會副理事長王世民、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副理事長關家平與他們一起探討以下問題。  關於“三工”是否影響澳門的營商環境及旅遊業形象,李汝榮表示,多個店
期刊
強制性假日推行“三工”,折射出來的問題很多,面對勞資關係,以及勞、資和社會的關係的有效長遠發展,政府未來應該如何平衡各方面的關係?  李汝榮認為,店舖在強制性假日關門或休息也反映了澳門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不過,自強制性假日施行以來,大部分遊客以及居民都能夠理解假期飲食增加一點附加費。因此勞工法關於這個條文的修訂顯得尤為迫切,今年春節估計已經來不及修法,希望2018年政府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切實修訂法律
期刊
為方便市民購買年花及傳統賀年禮品,民政總署於農曆新年前在塔石廣場及祐漢公園設置年宵市場。塔石廣場設有24個賀年禮品檔位、6個年花檔位及4個小食檔位,祐漢公園則設有7個賀年禮品檔位、2個年花檔位及1個小食檔位。農曆新年期間(年三十至年初五),將在澳門孫逸仙大馬路(近旅遊塔)及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近海傍處設置爆竹、煙花及火箭售賣處,增添新年氣氛。  主辦:民政總署  年宵市場  日期:2月8日至15
期刊
旅遊局於農曆新年大年初一(2月16日)在大三巴牌坊及議事亭前地舉行新春慶祝活動,與全澳市民和旅客歡度春節。大年初一將於大三巴牌坊廣場進行大金龍和醒獅點睛儀式,並有龍獅隊將呈現精彩表演向市民拜年,隨後巡遊至議事亭前地燃放炮竹,向市民和旅客派“利是”和金元寶。  大金龍、醒獅隊、財神、福祿壽三星、12生肖、金童玉女及5位澳門旅遊大使將從大三巴出發,途經過議事亭前地、東方斜巷、崗頂、龍嵩街、擺華巷、政府
期刊
由文化局及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主辦的“啓明氣象——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館藏洪武時期珍品展”現正展出。這是繼展出永樂、成化、宣德瓷器之後,澳門與景德鎮兩地合辦的第四個專題文物展覽。是次展覽共有一百件(套)明代洪武時期御窯出土的瓷器,包括青花瓷、白釉器具、帶有銘文的瓦片等。展品反映洪武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宮廷生活、人文藝術。  首次展出的釉裏紅碗極為珍稀,釉裏紅碗外壁以釉里紅為地作留白裝飾,飾有紅地白花纏枝
期刊
人流、物流、財流,蓄勢上漲  2017年澳門整體經濟發展勢頭較快,前三季度GDP(本地生產總值)得到顯著增長,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11月底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按年實質增長9.3%,尤其是第三季度的服務出口強勁,按年上升14.6%,在內需上除了受投資按年收縮25.1%的影響,使得消費領域略微下調以外,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上升14.9%,總量已經到達約162億澳門元,較上一季度又顯著上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