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脱贫攻坚,擎起责任担当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广播电视媒体如何以更大力度助推脱贫攻坚?文章从主题宣传、精品创作、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广播电视媒体提升助推脱贫攻坚能力的实践路径,为脱贫攻坚汇聚广电媒体的力量。
  关键词  脱贫攻坚;广电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07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随后,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媒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掀起广电媒体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潮,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精准扶贫”到新疆广播电视台连续开展“帮老乡,奔小康”公益助农活动,从湖南广播电视台助力江华县桐冲口村精准脱贫到云南广播电视台开展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融媒体直播活动……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主题宣传、搭建平台、举办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助力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媒体有责任、有义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献计出力。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以创新思维推进媒体融合为依托,以践行“四力” 强化舆论引导为手段,汇聚脱贫攻坚最后冲刺的强大合力,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1  聚焦主题,形成声势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的责任担当。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广播电视媒体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宣传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重要方式,更是职责所在。为此,广播电视媒体应始终聚焦主题主线,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深入实施“头题工程”和“首页首屏工程”,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宣传各地聚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奏响主旋律,唱响最强音[1]。此外,广播电视媒体还应整合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积极构建全媒体覆盖、多角度展现、多极化传播的宣传矩阵,全力营造主题突出、高潮迭起的脱贫攻坚舆论氛围。
  以新疆广播电视台为例,其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坚持“全台一盘棋”,采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短视频、H5等多种形式,打通大屏小屏、网上网下,以全媒体报道、互动式传播形成强大合力,为新疆上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今年1月,新疆广播电视台汉、维、哈、蒙、柯五种语言重点新闻节目《新广早新闻》《新疆新闻联播》中开设“脱贫攻坚一线见闻”“脱贫攻坚纪事”等专栏。选派骨干记者编辑分赴南北疆各地,深入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具体举措,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积极作为;深入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措施;深入宣传报道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努力脱贫改变生活面貌的显著变化。3月以来,新疆广播电视台重点新闻节目以每天2篇稿件的频次加大脱贫攻坚报道力度,同时,派出50多名记者,深入新疆今年将退出的10个深度贫困县559个贫困村和已经脱贫摘帽的12个深度贫困县开展采访报道,累计采制翻译播出了各类稿件近300篇。新疆广播电视台重点专题节目《新广行风热线》《金土地》《新疆企业之声》《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开设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栏,及时播发了全疆各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做法,用好的脱贫故事鼓舞激励各族群众积极脱贫致富奔小康[2]。此外,“新疆新闻在线网”“丝路视听”客户端开设“脱贫攻坚纪事”专栏,目前已发稿3 000多篇,还创作了一大批短视频、图文、H5等原创产品,传播脱贫攻坚声音,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激发脱贫攻坚正能量。
  2  创作精品,书写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脱贫攻坚的中国成就是为推动人类生存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华彩篇章、精品力作记录好、展现好这一辉煌壮举,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这几年,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媒体聚焦脱贫攻坚主题,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践行“四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创作,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形式,制作推出了《脱贫大决战》《一个都不能少》《伊犁河》等一大批讴歌各地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时代主旋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还应精心组织策划,聚焦一线的火热实践和基层的多彩生活,用带着泥土芬芳的图像和文字,持续推出一批有影响、有分量、接地气的精品力作,为脱贫攻坚鼓劲加油,为时代立传。
  3  提升服务,满足需求
  脱贫不仅仅是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随着脱贫攻坚即将收官,我们在持续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满足其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同等重要。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在广大基层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充分挖掘基层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广播电视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质信息资源、节目资源向基层覆盖、向老少边贫地区延伸,高质量满足基层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对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13%、99.39%。随着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下一步,广播电视媒体还应借力媒体融合大势,加快普及应用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新兴技术,推进贫困地区互联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帮扶等业态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多样化服务,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4  整合资源,务求实效
  作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广播电视媒体,其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社会资源相对富集,为此,充分盘活、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广电媒体扶贫的新路径,不失为多方共赢的成功之举。这几年里,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纷纷通过宣传推介扶贫产品、搭建沟通合作桥梁等方式,不断开拓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新渠道,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也开创了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协调共进的崭新局面。例如,新疆广播电视台自2018年起连续策划实施“新疆优质农林产品全国广播電视大行动”,借助全国广播电视产业联盟百家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平台资源,在全国叫响了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吐鲁番葡萄、和田石榴等特色林果品牌。2019年,新疆广播电视台策划并实施“推进南疆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把直播间搬到南疆贫困地区田间地头,组织林果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活动,同时继续联合全国广播电视产业联盟推介全方位推介新疆优质林果产品,不断拓宽新疆林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新疆果农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农产品销售受阻,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积极践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想方设法帮助各地群众销售农产品,纷纷联合各大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通过开展展览展示、举办直播带货等方式为滞销农产品寻找销路,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之,广播电视媒体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激活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坚决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的广电媒体力量。
  参考文献
  [1]编辑部.脱贫攻坚广电媒体在行动[J].中国广播,2020(1):38-40.
  [2]聂辰席.坚决履行广电行业职责使命全力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N].学习时报,2020-06-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籍的重庆货车司机是游离在城乡间的双“边缘人”,因而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需求。文章采用线上网络民族志与线下深度访谈等方法,考察在微信群中的传播实践对这一边缘群体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微信群中频繁的互动使群员构建了一个联系紧密的、同质性较高的“微”共同体,并赋予了群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 微信群;边缘人;群体认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人机关系的思考,以机器人记者为例,技术赋能下的超高生产力是技术的典型优势,而人类的语言、创造力与情感是无法取代的人文特征。把握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重点是理解技术,坚守人的价值。  关键词 智能时代;技术;人文;人机关系;机器人记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68-03  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对人类的影
期刊
摘 要 结合2016年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尺·度》,从选题、编辑到出版发行后的受众反馈的情况系统思考主题出版供给侧改革的创新范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位一体”的供给侧改革创新模式,精准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大政策规定文件,从政策导向落实供给理念;通过情景动漫剧的形式体现差异导向创新供给内容;采用全媒体呈现和互动式发行两种方式从效率导向优化供给方
期刊
摘 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义乌作为枢纽和支点的城市,如何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同时为我国和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在义乌的本地人、外乡人和外国人做关于义乌城市印象和媒介使用习惯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义乌城市形象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及行动。  关键词 义乌;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不断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具有更多自主性的参与传播过程中。近年来,短视频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抖音则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它打破了传统视频传播的模式,重视用户的个性化发展,增强了用户体验。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平台,用户通过其发布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表达个人的情感。而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来说,抖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贵阳为
期刊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意义重大,世界范围广泛关注。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新传播格局下,新华网融媒体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布的数据新闻报道,符合网络传播的规律,赢得了受众的情感认同,生动践行了“四力”。文章从数据新闻的采写和制作两方面进行分析,为重大主题报道中数据新闻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大主题报道;数据新闻制作;数据来源与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城市之间的交锋也日益激烈。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城市形象的作用都不可忽略,而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城市宣传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针对上海市的城市宣传片展开研究。通过对于受众的调查和数据的整理,发现上海市城市宣传片整体上对于上海市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是有正面的塑造作用,但是在宣传片发布的连贯性、宣传内容上的市民形象打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树立国家形象也成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面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文章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三个角度分析其传播困境。并提出“整合”文化差异、加大政策补贴、进行二次编码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中国电影;文化折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文章将微博作为分析语境,选取2018年10月28日发生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反转新闻的案例,利用Python爬虫技术获取有关该事件的微博热搜及内容,试图分析在新闻的反转过程中,哪些力量参与了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影响力。研究发现,虽然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分割了传统媒体机构的集体记忆的建构权力,但官方机构号依然主导了集体记忆的建构,个体的影响力主要在于补充记忆层面。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武汉为例,从城市音乐、本地饮食、景观特色、科技感四个方面,分析抖音平台上城市形象的呈现,同时为武汉城市形象发展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 抖音;城市形象;武汉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011-02  抖音短视频是字节跳动公司发布的一款社交软件,用户可以拍摄15至60秒不等的视频,在基础的剪辑后,可以添加音乐和特效对视频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