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归芎胶囊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复方归芎胶囊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一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n=53)与对照组(n=53)。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复方归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与血小板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聚集率(PAR)值比较,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HF)是成年人最常见的住院和死亡的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
目的探究针刺耳穴“肝”在治疗颈椎病中伴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确诊的60例颈椎病伴随失眠症状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分为针刺耳穴“肝”组20例、针刺耳穴非“肝”组20例、空白组20例。收集并观察对比颈椎病临床评定量表(CASC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治疗前后评分,运用统计软件SPSS 24.0完成数据处理。结果针刺耳穴“肝”组20例治愈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针刺耳穴非“肝”组治愈8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
目的探讨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磷酸化AKT蛋白(p-AKT)、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影响。方法2020年3—5月,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和LY294002组,每组12只。丹参组灌胃给予丹参水提物灌胃,LY294002组肌内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脑梗死体积,检测缺血脑组织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与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80例MRS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采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为对照组(n=90),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为研究组(n=90),观察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对肺炎相关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公开发表的文献,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包括119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605例,对照组585例)。Meta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止血时间[WMD=-9.48,95%CI(-13.4
目的 探究程序化护理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00例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
功能性烧心(F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诊断以罗马Ⅳ为主要标准,西医以改善生活方式、抑酸、抗抑郁以及联合胃肠促动力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杨小军教授以古
目的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诱发的不良反应为例,介绍并阐述诺氏(Naranjos)评估量表在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诺氏(Naranjos)评估量表评价1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致大面积皮肤红疹的相关性,分析其诱发不良反应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第6天突发皮肤红疹,立即停用,并予抗过敏对症处理;第7天皮疹面积扩大至前胸后背、双上肢和双大腿。继续抗过敏治疗,后未再发皮疹,并于停药后第4天好转;诺氏量表评分为3分,评定为可能有关。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致皮肤红疹后应立即停
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的一线用药,大量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阻断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血脂康是由中药红曲发酵而成的天然降脂药,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已被大量循证学证据所证实,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有指南指出,对于那些高龄、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既往有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血脂康可代替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但临床中血脂康的应用多为常规保守剂量(1.2 g/d),大剂量(2.4 g/d)的临床应用尚不广泛。大剂量血脂康强化降脂的临床效果究竟及安全性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