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鸦片战争》为例分析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问题,不仅是贯彻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需要,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哲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鸦片战争》为例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历史问题。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鸦片战争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历史问题,既是贯彻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鸦片战争为例来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鸦片战争能否避免即鸦片战争是否必然会爆发?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来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两种发展趋势,而且这两种发展趋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根本不同的,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过渡、互相转化的辨证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对于历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从历史事实来看,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必然的,但其发生在1840年,却是偶然的。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已经开始查禁鸦片,但收效甚微。道光时期,鸦片战争前夕烟毒的深入已经危及清廷的统治,清廷上下禁烟的呼声不断高涨。因此只要英国坚持鸦片贸易,清政府必然会禁烟,而禁烟必定会引起中英之冲突。鸦片战争因严行禁烟为导火索,而毒品的扩散也是一个有主权的政府所不会允许的。既然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应该禁烟,那么禁烟必定会造成中英的冲突,英方因中国禁烟必定会有所行动,战争的爆发只是早晚而已。
  有人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失败归结于道光帝的“智商平平,只懂守成”方面,但这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是唯心史观的一种体现。按照唯物史观,历史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不是某个人决定的,因为所有的历史人物总是受一定的历史条件制约的。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不是皇帝个人所能决定的。晚清清政府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与列强维持和平的局面是造成国内上下不满政府所为、加速革命的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国内的舆论氛围是统治者所不能绕开的。以此观点来审视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与当时的国内氛围分不开的,领导者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国家的臣民要求他必须那样做的。
  第一次鴉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没有推行改革以应付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的战争?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内、外因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首先,鸦片战争后清廷上下认为英人惟在通商,不是要篡权夺位,战争已经结束。既然和平时代已经到来,就不必再为对外战争多费脑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鸦片战争后清廷没有进行军事革新。
  其次,清政府当时没有进行军事方面的革新,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国缺乏军事变革的内在动力。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的发达,不与其他国家通商贸易也能自己自足。政府只要维持国内和平的局面,做好治安、税收等方面的基本工作,其他的交给民间自行发展就可以了。当时的中国,由于地理优势,仍然维持者天朝大国的尊严和荣耀。中国不可能因为一次战争的失败就会引发彻底的变革。
  最后,在以农业为本位的中国,当时也不具备去推行军事变革的客观条件。因为军事方面的变革,牵涉到重工业发展,而重工业的起步牵涉到政治的革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艰难的,这从后来的洋务运动可以看出来。中国的重工业尚未起步,连最基本的冶金、交通、燃料等问题都不能解决,哪来条件进行军备的革新?清廷不是不想进行军事方面的革新,但当时的中国确实不具备革新的条件。
  总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问题,不仅贯彻了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各学科融会贯通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在带队参加各种比赛时,尤其是三人制篮球赛,学生参赛热情高涨,兴致激扬。不但能在训练和比赛期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发展,也能提高自己的篮球基本技能水平,还非常愿意团队合作,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再者是学生还会有在困难面前勇于冲锋、挫折面前敢于面对的更高心理品质的体验,而且更为突出的是他们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游戏或比赛中来,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篮球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
摘 要:在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office软件知识点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内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互动式新型教学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关键词:office软件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职 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合作形式、操作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为学生顺利高效地展开信息技术学习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中信息 合作学习 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深入人心,让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得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首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由此可见,校长对一所学校发展的影响之大。校长必须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才能在学校教职员工中树立威望,校长的办学思想、治学主张才能得以贯彻执行,学校才能走向进步和繁荣。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那么校长如何在师生员工中塑造良好形象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