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健康心理是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学习提高,在中职药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至关重要,尤其是药理教学理论性较强,在难掌握专业学习时,还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给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对中职药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药理教学 心理健康 渗透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学核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学生健康成长的不仅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同时,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职药理学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难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医学是比较严谨的学科,学生需要有健康的心态理解专业知识,并且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药理学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方式,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在高考失利情况下走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与生俱来的压力很大,而且所学学科跨度比较大,对药理学专业既陌生,又无从下手,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不能有效完成学习,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等情况,如抵触学习,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中途退学,等等。
二、药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拉近师生关系,树立心理健康榜样。
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改变学生的教育现状,教师的作风需进一步改进。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靠单一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用此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应该让学生对教师有一定好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融入到学生环境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相处的环境,与学生形成良好友谊关系,放下架子。例如,教师在自我介绍中,往往除了介绍自己的名字外,更多的是介绍自己的学术及辉煌的成果等,采用这种方式无非是提高自己的身价,如果改变一种介绍风格,如“同学们,咱们愉快地在一起了!”这样就像朋友一样聚会,给学生以亲近感,无形之中与学生拉近距离,然后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在下姓张,名峰,可以叫我小张老师”,“不要叫我药理老师,我不姓药呀!”学生听后就会有一阵笑声,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然后可以讲解小张老师名字的来历,是个头小的原因等,这样就能很融洽地与学生一同进入课堂,而且让理论性较强的药理学科显得不那么陌生,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样的老师。教师对自身缺陷的幽默风趣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勇于承担责任,努力改进。再者要注意在学生面前脱去家长、长者的威严,与学生亲近,平等对话,这样可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当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无形之中带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从另一角度看,教师也做出了心理健康的表率,真正为人师表,师生共同积极面对药理学专业学习。
2.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语文和政治教学中才能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不应该区分课堂,每个课堂都需要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例如,青霉素这一药理教学,因为青霉素是克服敏感菌的首要药物,此时可以问学生:“日常用药过程中,还能经常见到青霉素吗?”好多学生知道,青霉素不常用,这是什么原因呢,青霉素其实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害怕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另一方面是一些医生觉得用药价格低廉,没有很高的利润,即使患者致病的原因是青霉素敏感菌,也不予用药,这就是没有医德的现象,这样的医德我们不应该提倡,并给学生以教育,一个合格的职业医生应该德才兼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德育教育,进而使中职生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传送正能量,在一些医疗过程中不选用青霉素,如由乡镇医院转入市级医院的病人在基层医院已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在上级医院会直接应用价格高的效果更好的头孢类药物,解释这是正当的用药方法,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再者介绍学生看到周围现实版的“白求恩大夫”,并解释媒体对医疗工作者的片面报道,同时加深学生对医疗工作特殊性的认识,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结合学生心理,提供心理健康的形成条件。
药理学的专业和理论性极强,教学过程中,如果都采用专业术语讲解内容,学生就会出现难理解的情况,更不能深入应用知识,长时间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信心,因此,要把抽象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把抽象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理解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青霉素的药物作用时,细菌为什么能够杀死青霉素,此时,教师可以举例,用卧薪尝胆的故事理解教学内容,说:“吴王夫差有强大的势力,打败了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把西施献给夫差,通过西施的诱导,使吴王被瓦解。”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此时,教师可以转移话语,说:“这就是青霉素的耐药性,和故事联系起来,吴王就是青霉素,勾践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西施就是内酞胺酶。”同学经过回味,就会对药理恍然大悟,激发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对药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迎合学生心理,有利于抽象药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帮助经历中高考失利的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教法改变让中职院校学生在新的知识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为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环境。
三、结语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国内外专家都在探讨,但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药理教学中的还为数不多,中职药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要对传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出现在语文、政治等学科中的观念加以转变。目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得非常频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一科都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佐文.现代临床医学丛书——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82-783.
[2]李淑琦.台湾华杏护理丛书——心理学与心理卫生[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97-221.
关键词: 药理教学 心理健康 渗透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学核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学生健康成长的不仅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同时,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职药理学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难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医学是比较严谨的学科,学生需要有健康的心态理解专业知识,并且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药理学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方式,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在高考失利情况下走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与生俱来的压力很大,而且所学学科跨度比较大,对药理学专业既陌生,又无从下手,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不能有效完成学习,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等情况,如抵触学习,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中途退学,等等。
二、药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拉近师生关系,树立心理健康榜样。
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改变学生的教育现状,教师的作风需进一步改进。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靠单一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用此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应该让学生对教师有一定好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融入到学生环境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相处的环境,与学生形成良好友谊关系,放下架子。例如,教师在自我介绍中,往往除了介绍自己的名字外,更多的是介绍自己的学术及辉煌的成果等,采用这种方式无非是提高自己的身价,如果改变一种介绍风格,如“同学们,咱们愉快地在一起了!”这样就像朋友一样聚会,给学生以亲近感,无形之中与学生拉近距离,然后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在下姓张,名峰,可以叫我小张老师”,“不要叫我药理老师,我不姓药呀!”学生听后就会有一阵笑声,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然后可以讲解小张老师名字的来历,是个头小的原因等,这样就能很融洽地与学生一同进入课堂,而且让理论性较强的药理学科显得不那么陌生,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样的老师。教师对自身缺陷的幽默风趣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勇于承担责任,努力改进。再者要注意在学生面前脱去家长、长者的威严,与学生亲近,平等对话,这样可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当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无形之中带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从另一角度看,教师也做出了心理健康的表率,真正为人师表,师生共同积极面对药理学专业学习。
2.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语文和政治教学中才能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不应该区分课堂,每个课堂都需要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例如,青霉素这一药理教学,因为青霉素是克服敏感菌的首要药物,此时可以问学生:“日常用药过程中,还能经常见到青霉素吗?”好多学生知道,青霉素不常用,这是什么原因呢,青霉素其实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害怕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另一方面是一些医生觉得用药价格低廉,没有很高的利润,即使患者致病的原因是青霉素敏感菌,也不予用药,这就是没有医德的现象,这样的医德我们不应该提倡,并给学生以教育,一个合格的职业医生应该德才兼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德育教育,进而使中职生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传送正能量,在一些医疗过程中不选用青霉素,如由乡镇医院转入市级医院的病人在基层医院已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在上级医院会直接应用价格高的效果更好的头孢类药物,解释这是正当的用药方法,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再者介绍学生看到周围现实版的“白求恩大夫”,并解释媒体对医疗工作者的片面报道,同时加深学生对医疗工作特殊性的认识,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结合学生心理,提供心理健康的形成条件。
药理学的专业和理论性极强,教学过程中,如果都采用专业术语讲解内容,学生就会出现难理解的情况,更不能深入应用知识,长时间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信心,因此,要把抽象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把抽象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理解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青霉素的药物作用时,细菌为什么能够杀死青霉素,此时,教师可以举例,用卧薪尝胆的故事理解教学内容,说:“吴王夫差有强大的势力,打败了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把西施献给夫差,通过西施的诱导,使吴王被瓦解。”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此时,教师可以转移话语,说:“这就是青霉素的耐药性,和故事联系起来,吴王就是青霉素,勾践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西施就是内酞胺酶。”同学经过回味,就会对药理恍然大悟,激发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对药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迎合学生心理,有利于抽象药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帮助经历中高考失利的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教法改变让中职院校学生在新的知识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为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环境。
三、结语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国内外专家都在探讨,但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药理教学中的还为数不多,中职药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要对传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出现在语文、政治等学科中的观念加以转变。目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得非常频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一科都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佐文.现代临床医学丛书——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82-783.
[2]李淑琦.台湾华杏护理丛书——心理学与心理卫生[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9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