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实验与推理并重的学科,其实验成果与理论知识都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初中物理重在为学生科普浅层的物理学理论,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向,因此并未涉及深奥复杂的领域,其中的实验课程由于模式新颖,常可作为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为了让初中生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物理实验中的创新教学必不可少,本文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初中教育;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从原有事物中发现新思路的能力,是当前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思维极度活跃,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绝佳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一味的基础知识学习很容易引发枯燥心理,因此在新课改后,许多教师会试着转化教学方法,以维持初中生的心理舒适。初中物理本身涉及大量实验,教材中也例句出丰富的实验情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去培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一、为物理实验设置情境以吸引注意力
  在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要求大多为,遵照实验要求的步骤每一步都正确操作,然后记录下来实验数据,走过场一般完成某一实验。在完成这种形式的实验后,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没弄清实验的意义是什么,更不要说能够主动从中寻找到什么有价值的创新思维。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留下的误区,即教师认为初中教育中简单的物理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学生只需验证便好,根本不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观点。新课改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正视实验教学对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释放学习活力,亲手操作并激活灵感。
  例如,在讲解了“浮力”这一章内容后,课程设置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验证浮力的实验,过去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自己演示一遍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去“自由探索”,并不会对学生的具体步骤再作出指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在现代化教育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为该实验创设一个对于青少年有吸引力的情境。教师可模拟一个打捞情境,让学生去计算拉起木块与金属块所用的力。
  二、借助物理反应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习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都离不开兴趣,兴趣是打开学生思路的源泉。教师需注意的是,许多初中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创新思维培养,因此其在创新领域仍是一张白纸,需要教师从最基础的兴趣培养与思维建立做起,让其明白什么叫创新与如何在实验过程中捕捉创新要素,同时教师也要教会教学用语言和文字的方式记录自身创新灵感。而这一切的活动,都是要建立在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基础上的,若是学生本身厌恶物理,那么即使物理实验的启发作用再大,也不会在学生脑海中掀起任何创新相关的涟漪。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通过奇妙物理现象的展示,讓学生明白参与实验可以探寻未知,并对这一探寻活动产生兴趣。
  例如,在带领初中生学习了“大气压”相关内容后,教师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大气压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教师可用一张白纸将事先准备好好的装满水的纸杯盖上,然后再将杯子倒转过来置于光滑的桌面上,这时学生会发现水并没有洒出来,这与其常识是违背的,于是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忍不住问教师其中原理。这时教师便可顺势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抱着对物理现象的强大好奇心去进行实验,可以更加容易从实验中获得创新灵感。
  三、确保学生细心观察课堂实验的内容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产生创新灵感的重要途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强调每一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要让学生留心观察,争取从实验现象中获得新的感悟。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力学”有关的基础实验时,教师会用木板与小车作为探究运动规律的实验材料。教师可让学生调整木板与桌面的角度,然后测量小车离开木板,到达光滑桌面时的速度,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思考其中规律。在这种观察过程中,学生可逐渐摸透“牛顿第一规律”的内涵,并且在使用时自觉遵守其中条件。
  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现象
  当初中生从物理课堂中验证了基本的物理原理之后,也就具备了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对物理实验课堂作出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让学生观察诸如“水管中有水流过时为什么会有声音”等生活情境中的现象,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去解释。待学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解释方案后,教师可公布答案,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肯定。在历经多次类似的训练后,学生就会自觉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物理相关的现象并且主动发挥奇思妙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当代青少年在初中学习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否则便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可多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借用实验本身的丰富内容,可让学生在精彩的实验体验中主动进行创新活动。首先,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动手实验的热情,可为简单的实验设置生动的背景;其次,教师可借助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避免压迫式教学;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创新,既要细心观察课堂实验的现象,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晓琳.放飞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74 80.
  [2]苑文领.浅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18(32):51-52.
  [3]赵玉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68-16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生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如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实践能力,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中之重。文章将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整合,提出措施,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完善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现状
广场是为人服务的,满足人的行为需要是广场人性化设计的主要目标。通过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广场活动内容,人的行为对广场空间、尺度、设施设计的要求,广场绿化对人活动的
[摘 要: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十分关键,但是部分小学生却没有重视单词学习,缺乏学习兴趣,还有的学生始终没有掌握学习单词的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依然不能有效的学习单词,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兴趣为引导,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单词。本文对当前小学五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述,并分析如何提升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是我们学习的开端,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数学课堂对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以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增加数学学习的活动形式,
[摘 要:“双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是高职教育的尝试和突破,其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教育与就业的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本文重点分析“双证书”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模式不实用,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问题,从而提出可以使“双证书”制度顺利實施,有效进行的策略。  关键词:“双证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在我国,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
室内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IAc+CpTI)抗虫棉6种不同组织器官对棉铃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抗虫性及时空动态、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棉叶外,转双价基因
[摘 要:幼兒园开展一日活动,能够保证幼儿的身体和心灵都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渐发展,这既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幼儿园的义务,同时也是幼儿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研究问题。本文就简单研究与分析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组织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很多内容,不仅有幼儿的课程内容、生活习惯,还有生活常识和学习习惯等等,一日活动是细节较多,环节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