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解人生 杯酒尝滋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文人历来对“酒”情有独钟,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中有大量与“酒”有关之词。本文将对李清照的酒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 词 酒
  诗与酒历来就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绝佳伴侣,诗人尤甚。无论是《周南·卷耳》中的“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还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我们都可以窥见酒与诗之密切关系,如宋大樽在《茗香论》中所说的:“宜言饮酒者莫如诗”。据徐培均先生做注的《李清照集笺注》统计,在确认为李清照的五十三阕的词中,虽没有直接以“酒”为题的词,但与“酒”有关的就有二十五阕。这二十多阕与“酒”有关的词分散在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中,有直言“酒”之处,如言“淡酒”“残酒”,也有隐晦地提到“酒”之处,如以“金尊”“绿蚁”代酒,或言“醉”以暗示饮酒等等。无论“酒”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一、前期之“酒”:浪漫与相思并存
  李清照的词,传统上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赞同这种分界方式的学者认为,李清照在前期家庭生活优越,夫妻相爱,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伉俪之别,基本上可以说是安定美满的。这段时期的词蕴含着“酒”的约有十六阕,从其表达的情感来看,主要是写了李清照少女时期外出游玩的欢乐之情和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游玩欢畅
  李清照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少女时候的她也向往大自然,经常外出宴游交友,有些酒诗正是写于这些时候,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记游诗。可以想象出,李清照在一个荷花开放的日子,携她的姐妹们一起出游。她们在亭子里快活地饮酒暢谈,直到太阳落下,不知不觉间竟有了醉意。看到天色已晚,她们准备乘舟而归,但因为醉意未消的缘故而迷失在了荷花深处,惊起了一群正在栖息的水鸟。这里的“醉”可谓是点睛之笔,若是不醉,怎么会误入藕花深处,又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如果在游玩当中少了点酒,可能也就会少了点生趣了。因此“酒”作为李清照等人外出游玩的助兴之物,更加突显了她出游的欢畅愉悦的心情。
  (二)伤春闲愁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常有伤春惜春之作。最典型的当属《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为何提“残酒”来表达伤春之情呢?海棠花一般在春季开花,五月份的时候便会逐渐凋谢。从李清照追问“知否,知否”我们可以大概猜测出,她是因为不忍海棠花谢去而喝下了过量的酒。不难想象出李清照在海棠花下杯酒入肚的画面。而且她担心海棠花凋谢并非醒来后才有的,在昨夜就已有之,“浓睡不消残酒”便是很好的证明。故在这首词中,“酒”是词人用以消解这种伤春的愁情的,可以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思念丈夫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恩爱的李清照与赵明诚难免有分离之时。结婚之后没多久,也即是1103年,赵明诚出仕,因此夫妻分居两地。在分别的这段时间里,李清照多次在诗中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丈夫没有陪在身边的那种寂寞之情。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丈夫出仕后,日子过得甚是愁烦。又到一年重阳节,李清照独自一人躺在玉枕纱帐中,半夜感到凉意渗透全身。这种日子过得格外没意思,于是她就在东篱边饮酒一直到黄昏以后,就连淡淡的酒香也染到双袖。
  此处的“酒”与曹操所咏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样,都是用来排遣消愁的。因思念丈夫,心中不免感到惆怅。这种情感的表达在词中体现为几个方面:晚上的“薄雾浓云”,重阳节的到来,半夜的透身凉,东篱边上饮酒,西风吹起卷帘。除了饮酒以外,剩下的都是自然引发或者感知的。可以理解为,李清照被这思念之情缠绕得太久了,不得不借酒抒发。因而这里的“酒”,流露出了藏也藏不住的孤寂、思念之情。
  除此以外,还有《忆秦娥》(临高阁)、《木兰花令》等也同样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些词表达思念的方式各有千秋,有忆往昔的,有触景生情的,而且在表达思念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了词人深深的寂寞和哀愁,可谓是情真意切。
  (四)依依惜别
  李清照还在其酒词中表达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如《蝶念花·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首词是李清照路过昌乐时,晚上在客馆里怀念姊妹而作。这里的“酒”出现了两次。第一处是隐含的,在“四叠阳关”中。众所周知,离别时所唱的这首《阳关三叠》实际上是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一句提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处的“酒”也隐含在李清照的诗中了,因而这里表现的是一种离别共饮的情景。第二处是下阕的“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此处的“酒”是她们互相送别时喝的。虽然喝了酒,但却忘了喝了多少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的心情无比不舍,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计算喝了多少了。无论是哪一处,“酒”都藏着李清照与姊妹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二、后期之“酒”:悼愁与乡思共生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即位,北方大乱,李清照南渡,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卒于建康。亡国与亡夫,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哀,于是李清照的词也因这种感情而展现了无限的张力。
  (一)悼念亡夫   建炎三年,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的词中不时流露出失去丈夫的孤寂感。如《怨王孙》: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这首词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苏轼那首《江城子》中所说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上阕写李清照由梦中醒来,昨夜喝酒的余醉以及内心的忧愁依然未消,周遭空寂无人,只剩下自己孤独无助。词的下阕写李清照对丈夫的悼念:“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看似是因情生怨,实则是以怨衬情。最后一句三个“此”,语气急促,如生生哀嚎,表达出断肠般的思念。
  除此以外,同样是悼亡丈夫的还有《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好事近》等等。
  (二)怀念故乡
  宋亡以后,李清照南渡避难。一个多情的女子,难免会为失去故国失去故乡而感到无限的悲伤。如《诉衷情·枕畔闻梅香》: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这首词的上阕写残梅的香气打扰了她的梦,使她无法在梦中回到故乡。下阕集中写词人在一个寂静无人的深夜百无聊赖月夜的赏花的情景,三个“更”让人联想到李清照边抚花边闻香,心中想的却是那远方的故乡。
  在这样一种思念故乡的状态下,李清照借酒沉醉在梦中,希望在梦中回到自己的故乡。这表达了她回不去却又十分想念的那种挣扎的心态。酒醒了,不仅在梦中没有回到故乡,而且醒来也发现此时此刻难以回头,心中的忧愁更是增添了一分。
  李清照后期的酒词中同样表达对故乡故国怀念之思还有《鹧鸪天》《菩萨蛮》等等。
  (三)应酬附和
  除了以上两种在李清照后期的词中比较普遍的情感以外,她的词中还有关于应酬附和的内容,不过仅《长寿乐·南昌生日》一首: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李清照先是对寿星及其显赫的家庭进行夸赞,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寿星的敬意。然后为寿星有两个有出息的儿子而感到羡慕,说他们前途不可限量。这首词比喻贴切,委婉含蓄,用典自然,展现出李清照高超的语言功底,确是一首贺酒词中的佳作。词人不仅借“玉酎”表达了对寿星祝寿的意思,而且也以酒为这场寿宴增添了几分热闹。
  三、易安酒词之特点
  (一)酒词之真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礼仪道德束縛着女子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李清照则突破了这层束缚,将自己从内心而发的真情实感倾注与这缠绵的诗句中。在她的酒词中,没有一点故作伤感,没有一丝浮言艳语,只有饱满而深切的感情。她直白地表达“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毫不避讳地说“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这些词都是她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情之后付诸笔端的,彰显出了李清照作为大家闺秀的风范,这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二)酒词之善
  自古以来,酒都是消遣发泄的很好的助推器。酒鬼只会在无尽的杯酒中寻找一种麻木的感觉,或是借以排遣晦气寻求一时的痛快。然而李清照作为一个伟大的词人,她的酒词所表现出的并不是这样一种消极的态度,她也并不是一口闷,而是以细细品尝的态度,将自己的感情和对社会的理解蕴含在其中,总而言之,她的酒词表现出丰富的哲理思辨。
  (三)酒词之美
  李清照之酒词,虽有多处写到她自己喝酒助兴或是借酒浇愁,但是却完全没有展现出任何醉酒的丑态,即便是写“沉醉”,也侧重于表现沉醉之后那美好的形态。比如“夜来沉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这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她那温婉柔弱的样子,不禁让人感到怜惜。易安酒词中的“酒”只是一种包装、一种象征,从中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酒味,而是清新脱俗的意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李清照的酒词所表现出来的美,实则是她自我的解放,这比起许多纯粹地借酒浇愁的酒诗酒词要更加打动人心。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李清照前后期的酒词的分析,我们可看出其前后期的感情变化:前期的她有着少女般的浪漫,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期亡国与亡夫的伤痛使她的内心满是忧郁悲愁。从前期到后期,李清照的情感逐渐从个人的感性体会转移到了家国情怀上。“酒”穿插于这些不同时期的词当中,成为了无论是于李清照而言还是于其词而言都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愉悦时,她举杯畅饮;忧郁时,她借酒浇愁。正是这几盏酒,引发了伟大词人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从而有了“惊起一滩鸥鹭”的一瞥,有了“应是绿肥红瘦”的春伤,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感怀。“酒”和诗一样,是她的人生寄托,是她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是她的生命与生活的再现。
  参考文献
  [1]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沈荣森.李清照酒词浅探[J].东岳论丛,2003(01):118-120.
  [3] 黄利平.词·酒·人生——以李清照的酒词观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01):54-56.
  [4] 李燕子.谈李清照的酒词[J].语文学刊,2011(01):46-48.
  [5] 宋霞霞,陈宁.独酌一杯清酒——论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03):47-49.
  [6] 刘丹.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世纪力作,主人公布里奥妮因为年少无知想象力旺盛而使罗比蒙冤入狱,此后死于战场。布里奥妮亲手断送了姐姐塞西莉娅和罗比的浪漫爱情,此后她花费毕生精力,一直致力于赎罪之中。文章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小说主人公布里奥妮从无意识坚持本我到找到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摈弃自私无知欲突破自我又自我辩解的矛盾心理变化过程。  关键词:《赎罪》 布里奥妮 精神分析法
期刊
摘 要:《摔跤吧!爸爸》一上映就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充满人情味和现实意义的剧情中,该电影将运动竞技、梦想实现与父女亲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启示。通过对电影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思考父亲如何协调情与理的关系来实现子女的梦想。  关键词:梦想实现 个体意识 家庭教育 情理兼胜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研
期刊
摘 要:“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技能课,更是一门人文课。社会实践性很强是应用写作不同于普通写作极其重要的一点。应用写作的目的是借助于应用写作的技能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考察当下,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明显滞后于目前人才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向教育界、教学界提出了严肃的课题。通过研究试图站在更高层面上,对当代大学应用写作的困境做出判断、分析,从对接国际定位、摆正学科地位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思
期刊
摘 要:以往针对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自然拼读的研究较多,但根据中国小学生英语学习英语自然拼读和英语绘本学习之间的关系研究讨论还较少。因此,本文用小学生英语课堂观察案例来探讨英语绘本阅读与学习英语自然拼读的关系和作用。  关键词:英语自然拼读 英语绘本阅读  一、英语自然拼读定义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 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孩子用来学习英语读音和拼写的教学方法,是英语母语国家的学龄儿童
期刊
摘 要:数据驱动学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方法。本文以any为例,探讨语料库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外语课堂中的应用。限定词any能与英语中的三类名词共现。通过检索真实数据,学生可充分了解,any和名词的共现关系有规律可循,也有例外。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学 语料库 any 共现  一、引语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DDL)在教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常用词经常成词块形式出现,形成固定或半固定的搭配关系,搭配形式较为丰富,具有很强的调查价值。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本文选取动词、名词、形容词各一,对其搭配特点进行调查,归纳其常用搭配形式。基于此,对比《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相关词条,指出该词典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语料库 现代汉语常用词 搭配特点 学习词典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搭配研究,
期刊
摘 要:通过相邻污染侵害纠纷实证研究发现,法律适用依据的法律规范主要是物权法中的相邻制度与环境法中的环境侵权有关规则,审理案件中最多援引的法律规范除《民法通则》外就属《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相邻污染侵害案件中大部分是通过相邻关系得到救济的,少部分适用环境侵权调整。司法审判中在具体适用规则上发生竞合,以致发生案件认定不一、同案异判的混乱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法律适用存在局限性,相关制度立法与
期刊
摘 要:从别现代视角来看,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精神坚守与文化认同,构成了石舒清小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物质层面,物质的现代性与尊严坚守;精神层面,信仰坚守与认同危机;个人层面,离去还是回归。石舒清以现代人的视角,观照西海固传统农村的转型与危机,描绘了一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交织下的西北乡村图景。  关键词:石舒清 别现代 精神坚守 认同危机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
期刊
摘 要:鲁迅先生可以被称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反讽家,他已经把反讽作为“一个主体的自我精神觉醒和反思,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这种反讽精神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随处可见。鲁迅先生的反讽艺术不仅仅运用于某一个句子、某一个段落,而且已渗入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的设定、环境的描摹、情节的布局,有暗必反,有恶必讽。  关键词:反讽 有名之人 无名之人 文本细读  鲁迅先生是一个长着看得见反讽的眼睛的人,他的整体人格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演绎出了人世百态,这源于此外它自身具有极大的艺术张力,其中体现在人物的前后行为表现,人物的命运走向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在百二十回本《红楼梦》里表现更为强烈。本文以《红楼梦》的第三回和第九十七、九十八回为研究对象,对比贾府中诸人对林黛玉态度的极大转变,人物所处场景的反差,来感受这部巨著的艺术反差力量。  关键词:《红楼梦》 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