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z1970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明从没间断过,而有些国家的文明却中断过。西方国家在发展的历程中,宗教影响极大,以致在很多时候超越了世俗政权,可以说和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宗教成为他们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历代却没有受到宗教的支配,究其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不论是外来的宗教还是本土的宗教,都没能从总体上影响人们的一切。
  相信大家都还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记忆犹新,这次开幕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展示,以更好地让其它国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时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后来展出的大大的“和”字,都会唤起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深深地为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通过这次研究与探讨,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有更深地了解,同时认识它与道家和法家思想的相互影响,从这些思想在发展中的相互吸收和借鉴,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在发展中为了符合当时的时代,在封建社会中能够站稳脚跟,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所认可和接受,都会在本思想流派中开拓或吸收一些新的思想。其中儒、法、道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治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所以我们应全方面地掌握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和思想,深切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现实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更好地吸收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弃其糟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影响较大的学派
  战国之时,学派蔚起,其影响较大者为儒、墨、道、法四家。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在这一时期,法家思想被统治者所重视,它适应了这一时期各诸候兼并战争和加强对人民统治的需要,而儒家思想虽然有比较大的影响,但却不适合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冷遇,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才取得了统治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为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战国时的孟子、荀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这一时期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需要,成为传统思想中的主流思想。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导“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继任者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孔子的学说,使之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中国一直延续下来,对后人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说之所以会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两千多年,与它能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以适应封建统治者需要。如在西汉时董仲舒对进行改造,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适应了当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代儒学则在吸收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备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到了明清时则发展为心学,为阶级矛盾尖锐状态下的统治者提供了大量的统治理论。
  道家: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他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道家学者多为隐士和智者,他们主张回到自然,对本体论的研究有许多贡献,但又有反对文化、反对文明的倾向;他们强调个性自由,对统治者采取批判和不合作的态度,同时又有一种消极无为的处世态度。
  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墨家: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利人为义,亏人自利为不义,以是否利于人民作为衡量是非的重要标准。他的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同时他要求人们学习大禹治水,自苦为极的精神,在个人物质生活方面,只取最低的标准。所以孟子说他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尚同。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要求百姓逐级与上级官长保持一致,最后上同于天子,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表现出专制主义的倾向。
  他反对天命思想,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禽兽以羽毛为衣,水草为食,不必耕织,衣食已足;人则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突出强调了一切要依靠人自己的努力。他还提出衡量人们言行是非的三个标准:上古圣王的经验,百姓耳目之实和符合国家人民之利。这都是有价值的思想。 这些都反映出小生产者思想的特点。
  二、儒、道、法的互补性:通过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研究发现,这三种思想具有互补性,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以法家思想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任何思想的发展都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例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就是由于当时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封建制确立这一社会大动荡时代的产物。所以,一定的思想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的。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今天发挥有益的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不同的学派都有其进步的方面,也有其局限性,历朝统治者会根据统治的需要进行利用。但总体来说,儒家思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从西汉汉武帝开始确立统治地位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的有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传统文化中进步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儒家学说有很大的适应性,不同时代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从而能够为历代统治者所接受。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当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时,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用来作为维护反动统治的精神工具,随着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儒家思想成为反对的一个重要对象,这在新文化运动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存在片面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在兴起了国学热,有许多学者对传统文化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儒家思想的许多合理的内涵仍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3月23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再次上调。价格上调尽管早在预料之中,仍然引起消费者和舆论哗然。不满首先指向成品油定价机制,不透明、不合理、不公平。在人们的感受中,新机制
期刊
过去几年,全世界遭遇了自“大萧条”以来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其间向全球提供了(大量)援助.目前IMF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全球经济切换挡位,从迄今为止
期刊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地处龙岗区中心城,属深圳东部地区的传统经济重镇、商业重镇、产业重镇和文化重镇2017年又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东进战略”的步伐加快,龙岗经济社
期刊
随着普通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普通高校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现阶
养鸭是传统的家禽项目,养鸭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的饲养管理给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众多无养殖经验的农户也一拥而上纷纷效仿,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结果形成了无序养殖。针对农村养殖现状,笔者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鸭场的防疫与环境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一、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一个地区鸭群可能发生多种传染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活跃农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阵地和纽带,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载体,也是基层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  新农村建设,人民群众全面奔小康,农村是关键。所谓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乡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乡镇文化站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奔小康、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期刊
现在很多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各种评奖、示范、优质等课堂教学中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给人一种繁荣的景象。许多教师认为,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似乎也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但这样的课究竟有效吗?当谈到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很多老师在批改作业或试卷的时候又常常这样抱怨:我花了那么多时间,下了很大功夫,学生的成绩却如此差,真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