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义务教育免费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影响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强调公共 产品经济属性的同时,更应看到其社会属性:公平、平等、公益。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将农村义务教育定位为公共产品,从而得出加大国家直接投入,在农村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公共产品;完全免费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规模庞大。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一种强制性的、免费的国民教育。在义务教育发展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经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统计,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一般均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90%左右。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从颁布到实施已有近30年了,但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当务之急就是界定农村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明确政府应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农村义务教育量大而广。它的发展质量和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更影响着城乡差距的变化。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改善可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财政支农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农村义务教育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直接投入仍显不足。
  
  一、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
  
  1.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
  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情况,它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性动因,因此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是一种纯度较高的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也符合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①非排除性;②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在普及了义务教育的地区,某个人的义务教育并不会妨碍其他人也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也不存在因某人没有或不愿付费就将其排除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外。总之,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性质。
  2.义务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联系,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义务教育不仅使个人获益,也使他人受益。从表面上看,教育是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率相对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都要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政府理应重视农村的义务教育,提供较多的教育财政支持。
  3.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共原则
  作为政府,要公正地筹集和分配从而使具有特质的公民得到相同的待遇。也就是说,无论公民居住在哪里,都应该拥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有义务教育、治安、基本社会保障等,对于地方政府达不到基本公共服务最低财力的,中央和省级应以转移支付方式给予辅助。但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义务教育的待遇却大相径庭,城市居民在享受着低廉的义务教育,而农民却与此无缘,农村孩子享用义务教育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投资是符合公共经济学要求的。
  
  二、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1.界定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明确公共财政的支出责任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农村义务教育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不仅受教育者本人将从其对教育产品的消费中受益,整个社会均会从中受益。另外,不提供农村义务教育则具有巨大的负外部性。国家必须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性基础教育,这也是中央、省级必须承担农村义务教育中“义务”两字的题中之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不可能完全由国家财力统包,但当前的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成了农民的事务了。农村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是维持国家稳定、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经费保障应纳入公共支出的范围。
  2.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持的力度
  加大中央、省、地市级政府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目前,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中国城乡之间巨大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应该体现在义务教育上,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也是所有适龄儿童的权利,农村的孩子,也应该能够享受平等的权利。“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摆脱教育上城乡分割的格局,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界定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增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稳定来源。
  3.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后,要进行全程监督,严防资金被截留挪用,保证资金安全到位,有效使用,可以考虑在各级政府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专户,严格预算审批程序,并且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党政领导的一个重要指标,严把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的质量关。
  将农村义务教育定位于公共产品更主要的基于公共产品的社会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普及基础教育是促进人类平等的伟大平衡器,也是社会机器必不可少的平衡轮。通过普及教育,每一个儿童都能够被训练为从事所有职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人,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并逐渐提高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另一层意义上说,教育也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保证,更是形成民族国家意识并把这种民族国家意识上升到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使个人转变为社会化的国民, 此时教育的收益主要由国家或整个社会取得,个人所受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效应。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直接投入从整体的角度看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而根据经济学中谁收益谁负担成本的原则,义务教育理应由国家负担。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生产力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只要能识字、会算术就行了,大部分人的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收益体现不出来,而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能力,等于支付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同时还需负担书费、杂费。所以接受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对他们私人来讲,收益很低,甚至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强迫法令,没有政府大量的直接投入,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势必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足,并使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恶性循环。
  
  三、结论
  
  总之,与城市相比,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过去几十年来所享受到的由政府直接投入来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极其不足的,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和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必须大力增加国家的直接投入,在农村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 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5(9):47-52
  [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
  [3]贾勇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一种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5(3):39-42
  [4]段平.公共品的边界[J]当代财经,2003(11):23- 25
  [5]何忠伟,蒋和平.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桂海丛,2004,(2).
  [6]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改是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改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全民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必修"的不必要性,以及我国英语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丰富、复杂、深刻的,作为一名高中美术专业课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高中美术专业课程对于提高每一名专业学生的素质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价值。
近年来,大学里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美术专业的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较为薄弱的英文基础。交际法教学是随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情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对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 HH)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91例无痛胃镜检查结果,并与X线食道钡餐透视检查及普通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291例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
摘要: 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觉的体育实践活动塑造美的形体、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审美思维空间。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关键词: 体育;审美;教育    一、 前言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与美育,是不可分割的
每年暑假过后,我们都会迎来新一届的小班幼儿。这些娇生惯养、完全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哭闹、没有规则意识成了他们刚入园的主旋律,每当这时幼儿园里“哇声一片”“杂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