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穆斯林的伊斯兰信仰与其内政外交偏好

来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差异和矛盾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伊斯兰信仰究竟与伊斯兰国家民众对内政外交的认知和偏好有着怎样的联系?国际学界围绕"文明的冲突"和"融合—温和化"等理论展开了多轮论争,然而基于微观数据所进行的定量研究却相对有限.本文利用"阿拉伯晴雨表"在阿拉伯国家的大规模民意调查数据,将伊斯兰信仰分解为"个人宗教虔诚度"和"政治伊斯兰倾向"两个不同维度,以考察其与穆斯林民众的民主偏好及涉外态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累积Logit模型回归,本文发现个人的宗教虔诚程度与民主偏好无显著关系,但政治伊斯兰倾向总体上与对民主概念的支持度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对外关系方面,回归结果表明,个人的宗教虔诚与政治伊斯兰倾向均与反西方情绪呈正相关,对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其他中东国家态度则更为积极但存在类型差异.同时,本文探讨了阿拉伯民众对"民主"的具体认知与目前西方政治学主流定义之间的出入,验证了穆斯林对伊斯兰主义组织信任度与其民主偏好相融合的可能性.这对于我们理解和研判不同宗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全面地审视和反思以西方经验为基础的民主政治都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鲁迅的家庭解放叙事,有着文体的差异.他的杂文中所表达的家庭解放观念,与他小说中所描述的家庭伦理故事构成了互文关系.把他的小说和杂文进行对读,以杂文诠释小说,以小说反观杂文,有助于把握鲁迅在家庭解放问题上的思想结构和观念悖论.鲁迅在杂文中所透露的"愿意平和""随顺长者"的态度和依赖"亲权"解放子女的观念,决定了他的小说讲述家庭伦理故事的方式.他的杂文表达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观念,而小说构设的却是"我们现在怎样做儿子"的故事;他的相关杂文秉持进化论的立场,而相关小说则流露出怀疑论的心态,由此形成了鲁迅的
马克思的哲学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的科学批判理论.以人的类本质为基础的人本学批判、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以资本逻辑为基础的拜物教批判,体现了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发展逻辑,并形成了相应的话语体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是对原有批判理论的反思与超越,这一思想仍然是我们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亚文化,"凡尔赛文学"("凡学")经网络空间的发酵与裂变式传播走进大众视野."凡学"是一场"凡人"们进行自我社会身份建构与受众戏谑性解构相交织的网络热潮."凡人"们自我建构的虚拟表演、自我迷恋的镜像误认与观众消解"凡人凡语"的戏仿式表达,构成"凡学"话语建构与解构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对抗关系折射出"凡学"现象中的"凡人"和受众群体共同的身份焦虑与价值认同问题.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应给予"凡学"亚文化群体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客观理性的对待,以有效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国会通过涉华提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该议题的研究已有高质量成果,但既有研究还存在描述性多过解释性,且偏重典型的、成功立法的、负面案例的倾向.本文构建并介绍了新的2001—2019年美国国会涉华提案数据库,并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展示了该数据库中涉华提案的类型、议题领域、涉华态度、生存历程等关键变量的特征和趋势.借助解释性的统计工具可以发现,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美国各州对中国产品的进口,有助于减少该州国会议员所提涉华消极提案的数量.在府会政治方面,执政党议员在一致政府期
21世纪流行的网络游戏是一种算学文本,属于文化层与计算机层的双重构造,分别对应着符号秩序与算法秩序.两种秩序互为表里,共同构筑网游世界.玩家通过操控数字元件进入网游世界,这种操控不是书写,而是游戏/劳动.玩家不是被可见的他者剥削,而是不自觉地自我剥削,并且享受剥削过程中的瘾性快感.算学文本仅具有工具理性,缺乏价值理性,其奉行0/1二进制的新自由主义,使玩家降维为单向度的人并走向精神孤立.未来中国的游戏产业,需要探索出超克算学文本固有逻辑的新型模式.
人口发展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1949—2010年间,我国人口生育影响机制主要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力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人口生育的影响较弱.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低生育率特征,该现象的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而生育政策的决定性作用逐渐衰减.另外,宏观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健康水平也对中国人口规模有着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应从生育主体、家庭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精准施策,探索建立
轻盈,似乎不是属于文学的.文学,以它特有的属性,给这个世界制造了很多的沉重,或者说揭示了很多的沉重,又或者说呈现了很多的沉重.沉重是生活的底色,不管是人为还是宿命,沉重的色彩让文学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始终承担着任重道远的职责,每个挥洒文字的人,多多少少总会有不堪重负、难以轻盈、难以飞舞的困顿和迷惑.rn有时候,闭上眼睛想一想,人生在世的几十年,竟然过得不觉其长短,也许这是好的.至少,让我们裹挟在柴米油盐中时也能够安心,置身于灵魂拷问中时也可以坦然.原来,将时间遗忘或者说无限拉长,一切都将变得简单起来.写作
期刊
2020年9月,美国主导湄公河下游倡议(LMI)升级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MUSP),进一步强化了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MC)竞争的意图.此前学界主要从权力和制度视角考察湄公河地区的机制竞争问题,忽略了不同多边机制背后的理念差异.中国和美国的多边主义理念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秩序观和行动逻辑两个方面.中国的秩序构想以关系的整体性和本质和谐为核心,将世界视为立体多维的关系网络.在关系理性基础上,中国通过务实合作实践践行多边主义.美国的秩序观以个体理性为起点,强调秩序结构的确定性和同质化.美国所谓自由主义霸
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作为一种力量是体现在行动中的.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人们都试图构造完备的知识体系,可是,能够在行动中发挥作用的知识都是具体的知识.知识生产是有着历史性特征的,在中国等文明古国中,我们所看到的是运用相似性思维而进行的知识生产.分析性思维在工业社会兴起后,许多由相似性思维生产出来的知识变得神秘而不可理解.现在,人类已经走进了风险社会,需要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开展行动,所需要的知识也将不同于工业社会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知识.风险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
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全球思想主流的不是民族主义,而是以"历史终结论"为标志的世界主义或全球化思潮.尽管欧洲一体化的危机表现为疑欧主义或欧洲各国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政治的抬头,但难民危机应该是理解欧洲政治转向的关键,因为它是欧洲从以全球化为标志的世界主义转入以逆全球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的枢要,也是理解西欧和东欧都对欧盟产生信任危机的枢要.应该看到,在欧洲一体化危机中,民族主义只是较为外在的表现,更根本的诱因是难民危机所激发的身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