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广西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钦州 535000;2.广西钦州市科技局,广西钦州 535003;3.广西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钦北535027)
  摘要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片平衡增产的目的。2011~2013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开展水稻平衡栽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钦北区,该方法前期分蘖快,后期苗总体下降数量少,有效穗数较常规栽培高45万穗/hm2以上;稻田病虫总体发生较轻,全年两个生育期防治次数较常规栽培减少2次;与常规栽培相比,结实率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高0.3 g以上,晚稻实割产量11 557.5 kg/hm2,创全市最高单产纪录,高出常规栽培2 403.0 kg/hm2。
  关键词水稻平衡栽培技术;茎蘖动态;病虫害防治;产量及其构成;钦州市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184-02
  
  作者简介
  叶建春(1986- ),男,安徽太湖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农作物栽培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收稿日期 20140604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指培育多蘖壮秧,适龄秧苗按照科学规格进行移栽,施以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平衡配比施肥和水气平衡管理技术,从浸种到水稻收获按照病虫整体防控技术操作达到控害平衡,最大限度优化个体空间、肥水、生态环境,发挥品种高产优势[1-4]。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广西钦州自主创新的一种水稻栽培综合技术。
  2011~2013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开展了水稻平衡栽培法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水稻平衡栽培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 对水稻茎蘖消长动态的影响
  对水稻平衡栽培法和常规高产栽培法处理进行分散5点定株观察,每点10蔸,共50蔸,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水稻平衡栽培法前期分蘖快,后期苗总体下降数量少,有效穗数较常规栽培高45万穗/hm2以上。其原因可能是前期水稻平衡栽培法秧苗素质好,立苗快,配合前期的薄水施氮管理,前期生长快,够苗时间早,晒田提前5 d,高峰期苗的总量控制好,避免了过多的无效分蘖消耗群体营养和群体郁闭造成病虫重发生,提高了成穗率,后期辅以适当的根外追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结实率。
  1.2 对水稻病虫发生总体程度和防治次数的影响
  水稻平衡栽培法采取从种子到收割的整体控害技术。由表2可知,利用整体控害技术的稻田病虫总体发生较轻,全年两个生育期防治次数可减少2次。其原因可能是整体控害技术以预
  
  表1 水稻平衡栽培对水稻茎蘖消长动态的影响
  万苗/hm2
  
  造别 观察日期 水稻平衡栽培 常规栽培
  
  早稻 03-25 117.0118.5
   04-05 195.0193.5
  04-15 396.0288.0
  04-25 571.5657.0
  05-05 592.5685.5
  05-15 568.5607.5
  05-25 462.0423.0
  06-05 384.0348.0
  07-05 292.5246.0
  晚稻 08-06 129.0130.5
  08-15 223.5198.0
  08-25 439.5327.0
  09-05 603.0670.5
  09-15 628.5718.5
  09-25 579.0630.0
  10-05 496.5495.0
  10-15 397.5342.0
  11-15 304.5256.5
  
  注:早稻品种为Y两优087,晚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
  
  防为主,利用拌种、送嫁药、精准防治、晒田控苗防病、病害喷药前移等综合手段严控病虫源基数,压低发生程度,实现在防治效果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减少用药次数,尤其是对后期产量影响大的纹枯病和稻飞虱效果突出,从投入药品、人力成本和防治效果上整体控害技术都优胜一筹。
  
  表2 水稻平衡栽培对全年水稻病虫发生总体程度和防治次数的影响
  
  栽培模式
  稻飞虱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稻纵卷叶螟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三化螟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纹枯病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稻瘟病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水稻平衡栽培 2 5 2 5 1 2 1 3 1 2
  常规栽培 3 7 3 7 2 4 3 6 1 3
  1.3 对水稻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水稻平衡栽培有利于优化水稻的产量结构,可提高产量20%以上。2013年在钦北区高产攻关田试验结果发现,与常规栽培相比,水稻平衡栽培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长,结实率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也高出常规栽培0.3 g以上,晚稻实割产量11 557.5 kg/hm2,更是创全市最高单产纪录,高出常规栽培2 403.0 kg/hm2。可见,水稻平衡栽培很好地平衡了个体和群体的矛盾,既充分提高了个体素质,又建立了较合理的高产群体数量,夺得超高产量。
  
  表3 水稻平衡栽培对水稻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钦北)
  造别 栽培模式 有效穗万穗/hm2 成穗率% 株高cm 穗长cm 每穗着粒数粒 结实率% 千粒重g 实割产量kg/hm2
  
  早稻 水稻平衡栽培 292.5 49.40 121 25.3 122.6 90.5 27.8 10 282.5
   常规栽培 246.0 35.90 118 22.6 121.3 85.6 27.5 8 937.0
   晚稻 水稻平衡栽培 304.5 48.45 120 25.6 138.2 92.3 27.9 11 557.5
  常规栽培 256.5 35.70 117 23.1 122.1 86.9 27.5 9 154.5
  2水稻平衡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一套系统工程,包括抛插平衡技术、施肥平衡技术、水气平衡技术、防控平衡技术4个方面,整体合力构建水稻高产框架。
  2.1 抛插平衡技术是指稀播壮秧和均匀抛插
  2.1.1 稀播壮秧。优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且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超级稻品种,例如Y两优087、深两优5814、Y两优2号、中浙优2号等。早晚造组合合理搭配,早稻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晚稻在7月5~15日播种。采用露地稀播集中育秧,用种量26.25 kg/hm2,秧地播种用种量225~300 kg/hm2。晚稻在播前用0.78%多·多唑旱育保姆按500 g拌种3.5~4.0 kg可适当延长秧龄。
  2.1.2
  空间平衡。个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相当,有利于平衡水稻个体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整体平衡增产增收。移栽时,掌握秧龄在4叶期左右插秧。早造在3月31日左右、晚稻在7月31日左右插秧。插秧规格采用77.7 cm×(42.3~44.3)cm,插30万~36万蔸/hm2,每兜3~4个茎蘖苗,基本苗120万苗/hm2左右。
  2.2 平衡施肥技术是指土壤肥力平衡和施肥平衡
  2.2.1
  土壤肥力平衡。可通过以下3个方面措施进行:①利用冬季深耕冻晒垡,把深层土壤翻耕到表面,通过冬天的温差和日晒,将土壤风化、熟化,加深土壤耕层。②冬季种植绿肥如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在春季翻耕沤熟,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③推广秸秆还田,将上茬作物秸秆碎断,利用机械翻耕,添加生物腐熟剂加速腐熟。
  2.2.2
  施肥平衡。指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配比平衡和施肥量平衡,根据最小养分率原则,任何一种元素的不足都会影响到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在超级稻高产栽培中,一般以施纯氮180~195 kg/hm2、N∶P2O5∶K2O=1∶0.5∶1.2的施肥比例产量较高。在施肥量平衡方面,主要体现在整块田的禾苗平衡生长上。对某些地方的禾苗生势弱、苗数不足等,主要是通过偏施、补施的方法,促进整田的禾苗生长平衡,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孕穗至抽穗前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富含硼、钙、钾的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提高花粉和柱头活力,促进花粉管萌发,提高授粉结实率。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钾肥2次,加速代谢功能,促进糖分转化,进而促进子粒饱满。
  2.3 水气平衡技术是指水分和气体的平衡供给
  插秧前开好四周排水沟和工作沟。四周排水沟要求沟宽30 cm、沟深20~25 cm。每4~5 m开1条工作沟,工作沟的沟宽30 cm、沟深15~20 cm。
  整个生育期以湿润浅水灌溉为主,通过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促进禾苗根系下扎、平衡健壮生长。主要方法是:浅水抛插、薄水分蘖、够苗露晒田;中后期除抽穗扬花期保持有水层外,其余时间均采取湿润灌溉、干湿交替。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种植的水稻,前期分蘖快,够苗早,成穗率高,节水50%~60%。
  2.4 防控平衡技术是指病虫草害整体防控技术
  针对钦州市常见的“两迁”害虫、纹枯病、稻瘟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灾害性病虫害,大力推广拌种、送嫁药、精准防治、晒田控苗防病、病害喷药迁移等综合技术。
  用50%咪鲜胺锰盐1 000倍液浸种,催芽前使用高巧拌种(60%吡虫啉),移栽前喷施送嫁药,晚稻推广使用防虫网育秧。移栽后5~7 d施用水田除草剂易抛乐(6.5%吡嘧·丙草胺)除草,有虫田块补施保护药,加强栽培管理,早稻晒田要靠前,快要够苗时马上落水晒田,不仅有利于控苗,还优化了个体通风透气环境,抑制病虫发展;分蘖期以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中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纹枯病及三化螟;晚稻孕穗前后喷药预防水稻细条病。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噻虫嗪、醚菊酯、烯啶虫胺等;防治稻卷叶螟可选用稻腾、垄歌、康宽、阿维菌素、新巴瑞、氟铃脲、甲维盐等;水稻纹枯病防治要前移,应在晒田前后、孕穗期及齐穗期施药防治2~3次,降低病源基数,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细条病可选用丁锐可、可杀得3 000和碧生等药剂。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在预报的防治时期内,达标防治,喷药时应尽量避开炎热高温,在晴天傍晚进行,施药后遇雨必须重新补喷。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平衡栽培法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片平衡增产的最高境界,值得在水稻种植地区大力推广。
  该技术在钦州市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9.47万hm2,总产量16.651 5亿kg,新增总产2.581 2亿kg,平均产量8 551.5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 326.0 kg/hm2,增长18.4%,平均新增纯收益4 239.0元/hm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当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世宏.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8(2):1-4.
  [2] 李琴,郭永生.杂交中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3(24):102-103.
  [3] 杨飞,吴文革,赵前进,等.平衡栽培技术在沿江粳稻机插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11580-11581,11586.
  [4] 吴文革,张健美.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09(5):32-37.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以AT89C2051和IButtonTM为核心的智能民用煤气表系统的设计。分析了煤气表必须具备的功能,详细介绍了硬件工作原理、元器件选型以及软件设计内容,给出了降低功耗和保证数据安全的措施。设计中还配置用户开表壳机构,使煤气表具有“铅封”功能。  【关键词】民用煤气表;单片机;TM卡  Designing Domestic Gas Meter Based on TM Card  Ji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以《武汉地名志》中收录的全部地名为语料,以地名的社会性为线索,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从构词法的角度对武汉地名构词特点进行统计归纳,通过对武汉地名,尤其是通名部分的词汇使用
金优9017是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湘西海鑫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恢复系R9017与金23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宜,丰产稳产性较好,2009年4月通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分析了人民日报对“坏消息”报道的变化。文章以“坏消息”这么一种报纸报道的敏感话题为研究对象,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了人民日报中“坏”消息的报道,用历史的方法比较改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其作用和影响无所不在。它被广泛用于全球科技、金融、医疗、贸易、外交、教育等各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英语语言教学(ELT)的历史可以追
【摘要】目前常用的金属棒材冲截设备是普通冲床改造的半自动设备,生产时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废品率高,当前工业市场非常需要高生产率、高产品合格率的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冲截设备。本文是对自动冲截设备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关健词】PLC;自动冲截机;可行性  1.引言  汽摩配产业在走过三、四十年的起步和发展历程后,如今面临着原材料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成本提高……这些集中发难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