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美,开启中美新10年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烈的经济竞争者,政策反对者和军事对手。
  这是美国主流媒体对目前中美关系的形容。2012年情人节前后,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5天,从东部华盛顿到西部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大陆,但最让人难忘的却是艾奥瓦州小镇马斯卡廷。美国人说对于想要加强持久中美友谊的中国官员来说,马斯卡廷小镇是个理想方便的场所。
  27年前,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渴望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的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率农业代表团访问马斯卡廷时,艾奥瓦州州长是布兰斯塔德。今天,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重返马斯卡廷,接待他的艾奥瓦州州长还是布兰斯塔德。这真可以说得上是机缘巧合。
  习近平重返马斯卡廷被美国媒体形容为“玉米地外交”。
  
  “Who is Xi?”
  习近平访美,美国媒体纷纷替公众在报端上问:“Who is Xi?”
  10年前,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美,美国媒体也问:“Who is Hu?”那是胡锦涛第一次访美,被解读为中国下一任领导人的“握手旅”,主要是博感情分,而非推进实质性议题。今次习近平访美,被解读为延续惯例,实质性的话题倒在其次。迈阿密大学的政治科学教授德雷尔(June Teufel Dreyer)告诉人们,没有故事发生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
  很显然,习近平知道美国人心中的疑问。因此出访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习近平就主动透露了一些个人信息,比如“我爱运动,游泳是我的最爱。锻炼身体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精彩纷呈并拥有全球号召力,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当我有空的时候,我会通过电视观看NBA赛事”。NBA是全美最受欢迎的也是最草根的一项运动,习近平如此一说,也就拉近了一个东方大国领导人与美国平民的距离。
  习近平访问艾奥瓦州和马斯卡廷小镇的亲民表现,则更形象地向美国人“说明自己”了。《华盛顿邮报》认为,习近平在这次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他温和亲切的一面。
  根据履历可以知道,习近平有过7年的上山下乡经历,他曾在农村与基层人民打成一片。习近平在一次访谈中回忆,“我那屋子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时间大概是1970年。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络绎不绝地进來。进来后,我就给他们摆书场,讲古今中外。他们愿意听城里人侃大山,讲他们不懂的事……”多年后,这一幕在美国重演了,习近平微笑自然地分享经历,还时不时用一用手势。
  习近平当年在居民德沃切克夫妇家住了两个晚上,他对德沃切克夫妇说:“我记得住在你们儿子的卧室,我记得你们还有个可爱的女儿。她问我有没有看过美国电影,我说我看过梅尔·斯特里普演的《猎鹿人》、《教父》等以后,她感到非常诧异,觉得怎么我们会看过这么多美国电影。”习近平还分享说,当年临走时德沃切克夫人还做了爆米花作为礼物,美国人听后,满堂大笑。2.3万人口的马斯卡廷镇中白人占87%,亚裔0.8%,很多人记得习近平大约30年前那次具有异国情调的访问。
  这一次,德沃切克夫人送给习近平一本畅销书,名叫《躺椅上的奥巴马》,“帮助他理解当今美国总统”。德沃切克夫人对记者说:“没有人会想到多年前招待的这位中国人竟会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再见面。”德沃切克夫人称,习近平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2月15日那天,兰迪夫人则对走进屋子的习近平说:“我喜欢你的笑容。”习近平展现出的亲和开放、从容自信的形象在美国被广为赞许。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在CNN点评习近平访美,用“自信,讲话简洁,平易近人,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来形容习近平。
  新华社把艾奥瓦州的茶叙与1979年邓小平访问得克萨斯州一事相提并论,称习近平在艾奥瓦州的茶叙已经成为见证中美友谊的重要时刻。当年,邓小平在观看得克萨斯州马术竞技表演期间戴上了一顶牛仔帽,惊艳美国人。在马斯卡廷,习近平还试驾大型农械。美国人还发现习近平挺幽默的,比如与洛杉矶一所高中生交流,在谈到如何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时,习近平引用一部美国电影《碟中谍》的句子,说这就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室里爆发出阵阵笑声。美国副总统拜登说,他由此在习近平身上看到有新风格的中国领导人形象。
  访美最后一夜,习近平还在洛杉矶观看了一场湖人队与太阳队的NBA比赛,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现身NBA赛场,被认为是“善于沟通”的表现。《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援引洛杉矶市长维拉戈萨的话说,习近平是个“科比迷”,报道认为这样的行程安排,显示出习近平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微笑的习近平带给美国人的是一个“微笑中国”。“习近平向外界展示了自己亲善的形象,经常咧嘴笑着,偶尔还有些小幽默。”《时代》周刊写道。
  
  “玉米地外交”
  不过,习近平二访艾奥瓦州,并非纯粹叙旧。美国媒体用一个“玉米地外交”很形象地概括了习近平访问艾奥瓦州给它所带来的贸易机会。艾奥瓦州是美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州。美国媒体斩钉截铁地说,中国需要的就是玉米,在这里有着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中的农业贸易及争端有待解决。
  作为美国重要的农业大州,艾奥瓦富有“世界粮食首都”和“美国腹地”的美称。该州于1983年和中国河北省缔结为“姐妹省”。艾奥瓦农业部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于2000年至2010年从该州购买的农产品翻了13倍。就在习近平访问艾奥瓦州期间,中国贸易代表团于2月15日与美国粮食公司签订大额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将从美国购买总价值约43.1亿美元的862万吨大豆。这个贸易代表团由中国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等组成。供货方为美国粮食业巨头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Bunge Ltd和CHS Inc。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换言之,和多数其他经济部门不一样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贸易维持着大额逆差。当然,国内时不时也有质疑的声音。
  不过这一次中国代表团并不满足于签订一个协议。中国代表团还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Des Moines)参加了第一届美中农业论坛,中国公司将通过这次论坛积极寻找进一步投资美国农业科技和可持续农业的机会。其实比起中国人抱怨美国对中国大量进口农产品的怨声,美国人对于中美巨额贸易失衡的怨声更大,亦叫得更响。因此,习近平17日出席中美经贸论坛时回应称,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双边经贸活动,美国是输家,中国是赢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和美国都是赢家,中美合作是一种双赢格局。
  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预计到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32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规模将居世界前列,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他希望美国把握机遇,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习近平引述资料说,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严格管制导致很多有优势的美国公司丧失了在中国的潜在市场机会。如果美国2011年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能够保持2001年的比重,美国对华出口额可增加近500亿美元。
  不过,去年中美贸易逆差额高达2900多亿美元。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中美有太多事情要做,比起嘴皮上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行动。美国有一些言论,比如中国不公的竞争手段,低估的人民币价格以及封闭的经济体系的发展抑制了美国经济发展。在密歇根和俄亥俄州,这种反华言论颇有市场,因为这些州曾是加工制造业业中心,而今就业岗位大幅缩水。针对这些声音,习近平在访美过程中反复强调中美关系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关联性。
  《时代》周刊给美国人提供这样的客观报道:制造业就业岗位在美国中心地带的消失远早于中国在这方面的崛起。日本和台湾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成为加工制造业中心,墨西哥在80年代崛起,而中国只是在近10年间成为加工制造业中心。而在这10年间,科技与自动化是造成劳动力需求锐减的首要的原因。美国对低价产品的需求,资本主义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本质更加速了这一趋势,而并非中国的崛起。《时代》周刊评论说,美国人听了太多关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对美国工业的破坏,却没有注意到中国消费者是如何为美国农业注入活力,没有注意到日益富裕的中国中产阶层为美国产品提供的巨大市场,从耐克鞋、IBM到通用汽车、KFC,这些产品的消费增长率远高于美国本土。
  2月15日在美国友好团体的午宴上,习近平在谈到中美关系需要实际行动时又引用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话说:“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就在习近平访美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率领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于2月12日至17日访问美国,贸促团由6个分团组成,成员包括300多家企业的500多名企业家,贸促团在美国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共11个城市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虽然习近平这次出访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但中国代表团显然希望不虚此行。据悉,习近平在中美经贸论坛发表演讲后,中美多个大型企业如微软和英特尔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光华为一家未来3年就要从美国3家公司购买总额60亿美元零部件。
  纵观习近平横跨美国东西的访问,其实3站都不离经贸议题。
  除了在艾奥瓦州签单,在华盛顿中国代表团也有所收获。2月14日,习近平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后,中美双方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指出,在中国政府关心的美国对华民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美国这次的表态有所进步。有分析说,这是奥巴马政府努力在经济需要和安全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表现。奥巴马政府已经制定了未来5年出口翻番的目标,美国可能放松其对华出口限制的领域为环保、清洁能源、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而航空航天、新材料、通讯等领域可能性极小。
  访问洛杉矶时,习近平参观洛杉矶港,也大有寓意。中国是洛杉矶港口重要的业务伙伴,该港口2011年贸易总额的58%来自和中国有关的业务,价值约合1200亿美元。习近平视察了洛杉矶港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应用。而习近平访问的港口,“无论是开吊车的工人,还是堆满中国货的港口,都在向美国人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中美贸易繁荣可以为美国人带来利益和宝贵的工作机会”。
  加州州长布朗还宣布,将在中国北京和上海各设立一个贸易投资办公室。这是加州时隔9年之后在中国重开贸易投资办公室。
  
  开启新10年
  加州是习近平访美的受益者之一。加州的船运、旅游及娱乐产业都意味着“机会”。2月17日,中国代表团就与好莱坞梦工厂宣布一项与娱乐产业有关的协议,梦工厂计划在上海与两家中国企业共同创建一个工作室。洛杉矶市政府还宣布协助一家公司在洛杉矶发展。此外美方还宣布简化中国公民赴美签证的利好消息。
  不过,习近平访美的意义绝不止于这些利好消息。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一個新起点,40年前中美老一辈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结束了两国对立和隔绝的时代,40年前正是在这个月份双方发表了对于两国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但是今日美国,社会舆论心态微妙,伴随着美国的国内危机,中国因素日益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辩论的一个主题,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国看到中国崛起有一种焦虑、担忧,担心中国超过它,最起码在某些领域对它进行挑战。“没有什么比让美中关系融洽更重要的事情。”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专家奥汉隆评价说。
  2012年美国大选年,中国也是执政党换届年。中国舆论认为,习近平访美是带着构建中美新关系的愿望出发的,习近平访美有两个基调,一是广泛接触,增进认识;一是承前启后,着眼未来。有媒体称习近平此次访美乃“塑造未来之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国友则提出“以中国周期来塑造中美关系”的观点。宋国友分析说,以往更多的是美国的政治周期,而非中国的政治周期影响着中美关系,中国政治周期变动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则没有得到对等的重视,甚至被不应有地忽略了。
  2012年下半年,中共18大将开启未来10年中国新政治周期。宋国友认为,此次中国政治周期的变化也将会开启未来10年的中美关系新周期,而这一阶段同时也将是中国能否战略崛起的关键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把中国政治周期变动作为一个最大变量引入中美关系,将是判断中国是否真正崛起的重要试金石。”习近平本次访美,虽然沿袭2002年4月胡锦涛访美的惯例,但是时代背景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要努力让美方感知和意识到中国政治周期的变化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让美国逐步改变以往的对华行事风格,并以此确认中国是否不断崛起。事实上,宋国友寄希望于中国掌握中美新关系的主动权。
  从习近平访美的互动细节,我们已看出美国人的复杂心态。比如在2月14日的国务院午宴上,副总统拜登列举了一串美方的怨念: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侵犯,人民币价值,公平的贸易问题,以及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但随后习近平访美,拜登却给美国人充当“解说员”,通过他的恰到好处的评论把习近平介绍给美国公众。比如人们从拜登那里得知,习近平“非常坦诚”,还跟他探讨了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问题。一位前白宫亚洲问题顾问形象地说,无论在这周发生什么事情,中美关系中有不少伤害感情的事情,隔了一会儿,这些领导人就必须重新坐在一起说,“我爱你,亲爱的。即使我不爱你,至少让我还能和你共事。”
  白宫显然知道习近平此次访美有开启未来之意,除了隆重接待,包括五角大楼的19响礼炮,奏中美国歌,检阅仪仗队,这是美国国防部首次以如此隆重的礼仪迎接外国国家副主席级别的领导人。观察家们注意到,美国希望借此机会澄清其战略意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执行所长吴莼思分析说,美国希望通过习副主席的此次访问再一次向中国说明,美国在亚太的行动不是要“遏制”中国或“包围”中国,而是其总体利益向亚太地区倾斜的必然结果。
  在美国大选年,习近平访美,美国在总体上仍然希望与中国增加战略互信,在具体问题上争取中国的合作,避免两国出现战略冲撞或意外事件。对中国代表团而言,这是喜鹊之音。正如拜登自己所言:“他跟我一样,都想理解对方的立场,这样的努力已经非常好了。”而习近平直接面对的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也将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外交风范展现给了美国公众。在华盛顿,习近平得到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一本相册,其中收录了习近平的父亲1980年出访美国时的照片。当年习仲勋对美国展开为期17天的访问。
  很显然,美国人欢迎一个“知美派”中国领导人。
  
其他文献
当《南风窗》特约记者出现在广东东莞市那些垃圾填埋场的时候,人们的眼光都像在看一种绝迹多年的动物。  那是城市中最脏最臭的地方,在其中生活着的人,也是城市中最脏最臭的人。这是一群最不嫌脏,又最被人嫌脏的人。没有人会爱上这种地方,除了这群人——依靠垃圾场为生的底层民工。  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中,他们都算不上是一种卑微的存在,事实上,“边缘”到似乎并不存在。只有垃圾场记录下他们的生存实录:有一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在我们这个流行乡愿、惧官的社会里,对既有体制的“服从”即便不被视为美德,也会被当作生存法则而反躬践行。而即便抱持常理的“不服从”,也往往会被视为“逆上的异端”。  “公民不服从”是美国作家梭罗开创的一项现代理论,被应用于从印度独立运动、美国民权运动、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到当代西欧反核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公民不服从”拒绝整体改造论,否定暴力革命论,是公共意义上的个人
一些到非洲“淘金”的中国人认为非洲落后、非洲人“原始”,不屑和当地人交朋友,也不愿与当地社会发生太多交集,这不仅容易在沟通时产生误会,目一旦,“孤立事件”爆发,也会妨碍彼此的协调解决,更会给某些极端势力和别有用心者提供挑拨离间的机会。  当也时间8月3日午后,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市郊,爆发了少数中国人和当地人间的群体冲突。  这场被某些媒体称为“排华”,而被另一些媒体渲染为“中国侨民
在地震、海啸和核电事故发生了一年以后,这里能预见的便是5月5日前后,日本所有核电站全部停止发电。因为法律规定核电站要每13个月停机检修一次,在确保安全,征得核电站所在地政府同意后,才能决定是否继续开机。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公开表示愿意在同意书上签字。  地震、海啸造成了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其损失巨大,但差不多该整理的已经整理完毕。在宫崎县东松岛市郊区,废弃家电堆得大概有2米高,隔一条道路便是由木
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抵达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这是习近平此次欧亚5国访问行程的第一站,随后他到访了圣彼得堡、阿斯塔纳、塔什干、比什凯克等城市。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堪称中国新一届政府全方位外交布局又一关键环节。  习近平这次长达11天的外交出访,无论是对中亚四国的访问,还是出席第八次G20峰会和第13次上合组织峰会,都以推动国
成天谈钱的人比较令人讨厌,成天谈理想的人也同样令人讨厌。“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种说法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有那么一群人,做着企业,却整天谈社会理想,把自己的企业叫“社会企业”,宣称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充满浪漫的理想主义,对此做各种解释,把人搞得云里雾里。  什么叫社会企业?一个通行一点的说法是,社会企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诞生的,用商业化的手法来运营,所得盈利
2010年是中国恢复“二战”期间失去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的一年。在9%高增长预期下,“风景这边独好”思维泛滥:1月4日落成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被说成是“往昔繁荣的纪念碑”,印度边民据说“遗憾自己生在印度而不是中国”,德国报纸称“欧洲在周际舞台将无足轻重”,日本网民自嘲“今后要到中国打工”……仿佛中国真的成了“世界新主人”。    尽管拒绝“中美共治”,北京还是口气“强硬”了起来。从在哥本哈根气候
编者按:  2011年,辛亥革命100年。各种方式的回溯、反思、纪念,令读者目不暇接,甚至审美疲劳。  其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先生撰写的《1911年中国大革命》,虽不是最为瞩目者,却促人深思。他怀着一份对先人的温情与理解,重新讲述100年前的历史。这本书的腰封上没有常见的文化名流联袂推荐之类,而是有一行大字:“读懂中国革命,读懂中国民主,读懂中国未来”,下面还有两行小字:“1911
在近年来欧洲国家的大选中,这次法国总统选举可能是受关注度最高的。之所以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大国身份和地位,更为关键的是法国大选所折射出的欧洲未来可能的变局。作为欧盟内部与德国并驾齐驱的两大发动机之一,法国政治光谱以及内政外交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法国左翼政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很可能将中止右翼政党17年的连续执政史;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异军突起,以18%
执政党十八大顺利结束之后,人们对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满期待,希望出现一番新气象。有不少论者开始憧憬着“新时代”或“新政”的到来。客观而言,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短期内看到一个一揽子的方案并不现实。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近的一些公开言论,的确给了人们充满信心的理由。  此时此刻,对于“权为民所赋”的各级执政者而言,最需要的也许并不是“大干快上”,而是对于执政理念温润但有力的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