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任远崇秀寺内办夜校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史称“马日事变”,慈利县委委员袁任远被反动派悬赏通缉,转移到毗邻的石门县工作,石门县委委员、南乡区委书记。不久,他来到福田乡(即今夹山镇)播撒革命火种,开展农民运动。他首先在崇秀寺办起了一所农民夜校(那时又叫列宁小学)。
  在袁任远等的宣传发动下,崇秀寺夜校很快办得红火起来。当地九里十三湾的老百姓都踊跃上学,他们打着火把走几里、十几里山路来听课,学校学员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教员是本地共产党员朱子注。学员们在这里学文化、学革命道理,学唱革命歌曲。如当时他们唱的有首《革命暴动歌》,歌词是这样的:“工农商学大联合,齐唱革命歌,沪宁郑州尽归我,反动魄胆落。武装同志牺牲多,义勇壮山河。还望努力莫蹉跎,完成此工作。”
  湘西特委、石门县委的负责人陈昌厚、袁任远经常在这里亲自上课,还有汪毅夫、舒玉林、郭天民等也常到学校来,以学校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特委、县委许多会议也都在这里秘密召开。学员们觉悟迅速提高,许多人加了共产党。
  眼看时机成熟,袁任远又把学校党员与周家峪、栗子坡的党员组成栗山坡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为宋鹤鸣。不久,以学校学员为骨干,成立了红色警卫队(后改名为游击队),朱子注任队长。福田农民协会成立后,学员们又都成了骨干会员,参加1928年石门县年关暴动。1928年5月,朱子注任队长的游击队编入福田地游击大队,参加了“省垣为之震惊”的石门南乡起义。(陈俟武)
其他文献
回顾了中外各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史及其合理使用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图书馆利用文献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这一原则在图书馆的适度使用,划清了适当使用和不当使用的界线,同时借鉴了美
SCI作为一种新颖实用的文献检索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使用,而且其引文分析功能在我国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SCI在给我国的科研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人们对它过于
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模板的优化设计和数字文献的模板化标识,充分发挥模板技术在数字文献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分析了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并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