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如师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黄山加上任何修饰词都是多余的,可黄山之美我却真不知如何来形容。
  美最易拉近心理距离。登临黄山,心不知不觉与之契合,于是顿生与之相拥的冲动,就像遇到心仪的美人儿。
  可黄山之美,不限于灵秀,更多的在于坦荡而含蓄、刚劲而宽厚、神秘而坚韧。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十次到过黄山后,深情地说:“黄山是吾师!”
  以山为师,是大师的谦逊之言,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黄山不仅具有超乎寻常的美,而且还具有达人一样的品格。
  我到过泰山,我讶异于那一马平川,陡然有了那么一座高山,且靠近皇城根儿;我到过天柱山,在崇山峻岭中探寻,终于找到了一座裸露的灰白山体,不过仅是“孤立擎霄,中天一柱”;我到过张家界,它拔地而起,就像一位不速之客,突兀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猝不及防。
  黄山不是这样的。他就像一个有涵养的人,慢慢地优雅地走到你的面前。坐车进去,一座座高山像一个个敦实的汉子,平淡质朴,如泰山。偶尔在山顶上出现几块奇形怪石,就像头上随便扣上的普通帽子。这样的山形在皖南比比皆是,平常得如见到了邻家阿叔。再往前走,透过苍松翠竹,你隐隐约约看到那裸露而圆润的白色花冈岩组成的山体直插云霄,如一位位著白衣长衫的俊朗少年,岩缝上嵌着青松的绿色,就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公子、段公子等人的白衫上的绿丝绦。
  第一眼见黄山,我就认定他是一群衣袂飘飘、玉树临风、武功高强的少侠。
  不是吗?“天都履险”时,爬石天梯,过鲫鱼背,你不得不叹服李白的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山天都峰的高峭险峻,如负剑义侠,傲临天下,让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这正如人生一样,不历险,怎能站得高。不攀援,怎能到顶点?
  别以为到黄山仅仅是登临,“西海探幽”时,你才知道黄山如一个含而不露的高手,静静守在幽谷中,任凭水动、云动、风动,屏息打坐,心不游移。坐滑车下到西海大峡谷,你恍惚走进了张家界的天子山,眼前的山中植物繁茂,褐色山体像一根根偌大的竹笋,直刺天穹。若不下到谷底,站在上面,你真不知道西海峡谷有多神秘,不知道其山有多高,涧有多深。
  黄山是以多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如“北海望远”时,黄山就表现为一种开放包容、兼济天下的智者姿态;观远处,“童子拜观音”栩栩如生;俯下方,“梦笔生花”景惟妙惟肖。
  黄山确实有着师者的仁厚。到“玉屏揽胜”时,那名满天下的迎客松,以无比的热情迎候着人们;“百步云梯”,让你知晓“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忍耐;“一线天”,让你懂得“那怕有一丝光明,也要走出像样的人生”的坚守;“飞来石”,让你明白“只要找好支点,就不怕重压风险”的淡然;“黄山松”,让你明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顽强……
  黄山也是吾师,是黄山让我懂得了坚韧而不媚俗、坦荡而不狭隘、包容而不固执、沉静而不虚荣的处世之道。
  如此道来,黄山真如谢灵运所说的:“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其他文献
明朝帝王营建紫禁城和皇家的宫苑殿宇,砖、木、瓦、石,全要选用精品极料。金銮殿一类的皇宫要殿,室内铺墁的细料方砖,当时的口语中所称的“金砖”,其烧造之役,千挑万选,果然,无可逃遁地落在了苏州古城东北一个从唐、五代起就窑烟障天的古镇——陆慕。  于是,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上,陆慕镇成了为皇宫烧造金砖的唯一指定窑区,而在陆慕百姓无可奈何地承受了五百多年的苦役沉重的过程,一门与气候节律、天地日月对话交流并变
1东四站5号线D口与6号线C口近在咫尺。  2东四南大街北口。  3与6号线换乘通道。  4忙碌的人们穿行于“楚河汉界”之间。    【东四站】  东四的名称来源于明代永乐年间街口修建的四座牌楼,东四牌楼南北牌楼上书“大街市”,东侧牌楼书“履仁”,西侧牌楼书“行义”,因地处北京城的东部与西四相对故称为东四牌楼。5号线东四地铁站是换乘车站,在此可以去地铁6号线换乘到达北海、南锣鼓巷、朝阳门、东大桥等
喇荣沟上的色达  某一天早上醒来,突然想到那个叫喇荣的山沟。密密麻麻的僧房看上去就像火柴盒,整齐地码在喇荣沟两边的山上。红色是这些僧房的色调,逆风而举的风马旗,应时旋飞的乌鸦,传播着浓浓的宗教气场。诵经的人,无暇倾盆而下的阳光。几乎就在这一天,我决定到色达去,于是,在家人的无限疑惑里,我已制定出到川西的路书。  河流越来越细,细到若隐若现的程度,就叫源头。一条河流不管有多么响亮的名声,所有的源头就
推开重重的木门,一片绿绿的竹林首先进入视线,好大的院子,小胡同里竟然藏着如此宽敞规整的四合院。院子里热闹的景象充满着浓浓的老北京的味道。    3 月的北京,乍暖还寒,阳光明媚,绿柳新发,迂回于北新桥青砖青瓦的老胡同里,终于来到了板桥胡同4 号,一间有着青砖青瓦老木栅栏门的宽敞四合院。板桥胡同,北新桥著名的胡同之一,也是皇城根大名鼎鼎的地界,北邻雍和宫国子监,南至北海、景山;东接三里屯酒吧街,西达
在北京市护国寺街有一座红墙黛瓦的四合院,从里面不时传来或高昂、或低婉的京剧之音,朱漆大门上悬挂着书有“梅兰芳纪念馆”的匾额告诉过往的行人,梅兰芳曾是这里的主人。就是在这里,这位戏曲表演艺术大师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  1951年梅兰芳搬进的这座小院并不是他在北京的唯一住所,在李铁拐斜街、无量大人胡同(也就是后来的红星胡同),都能找到他昔日的足迹。这座不大的院落曾经是东边庆王府的一部分,据说是个马
才食嫩莲子,又尝菱角鲜。夏日江南,不仅有美景醉游人,更有满市菱角俏舌尖。  也许是江南的水肥,整塘铺满了菱叶的墨绿,油油地在水面招摇。采菱姑娘点缀其中,真正演绎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翻开藤蔓式的丛丛菱叶,新鲜菱角露出了笑脸,像是揭开了红盖头的可爱新娘。摘下的菱角,其外形像极了牛头,尤以弯曲的尖角形似牛角为甚。微绿与微红相渗的外表,彰显出自然的营养给予。  剥开新鲜的菱角,露出奶白色果肉,像是
新奥·工美大厦在新奥购物中心对面,这里聚集了凝结北京传统工艺的特色商品供人们欣赏、购买。  从大门进入,两旁是“燕京八绝”的工艺品,抬头仰望“天空”,“繁星”点点,给这具有文化氛围的地方,增添了些许安静与神秘。拐过弯儿的“北京礼物”文化体验街区里,全是“北京礼物”的展台。一个个造型古朴庄重的红色漆盘,上面的花纹雕刻得精美考究,这便是北京的雕漆工艺。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它横穿了天津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见证了这里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伴随着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的市井生活。对天津人而言,海河的意义并不是一条河那么简单,它不仅滋养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更赋予了天津人一股独特的精气神,造就了这方水土上豪爽豁达的津门文化。  海河风景线,始于三岔口(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交汇处),止于大光明桥。它宛如一幅长长的风景画卷,景色包含美丽的天子津渡遗址公园、闻名
春风剪帘,古道悠悠。踏上滇西茶马古道,时光便穿越了千年。站在澜沧江畔一个叫做安石的村庄,那马蹄下扬起的尘土,在历史的岁月里漫舞飞扬。  而今,当我踏碎一径春风,终是旧迹难寻,唯有这千年不变的桃花,幻化成雨,飘飘洒洒,把村子围在了中间。那是晨风中绽放的春色,那是书香里的翰墨沉吟。  安石的桃花,纯粹得比脸庞还要洁净。一枝也好,一片也罢,三五朵成簇,十来朵成行,淡粉漫天,横斜错落,层层花朵放纵煽情,却
远离家乡在外打拼,最触动味蕾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那色泽红亮油润、香辣醇厚的辣椒酱。人们常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身为鄱阳湖的儿女,从小到大就是吃着母亲亲手做的辣椒酱。  一碟颜色诱人的红蚂蚁辣椒酱,不是一道菜却胜似一道菜,餐桌上少了它吃飯没有胃口。红蚂蚁辣椒酱具有鲜、辣、香、糯、甜五大特点,沿用传统工艺,采用自榨花生油独特秘方,真正的纯手工绿色食品,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  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