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拜读美国作者捷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首先被书的名字所吸引——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心甘情愿在麦田里做他人的守望者呢?那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在一片广阔的金黄色麦田里,伫立着一个稻草人,它身披一件不知是哪家孩子的旧衣服,乌愣愣的脑袋上罩着一个打着补丁的草帽,时而有麻雀飞过它的头顶,或许在这片麦田的旁边还有一个隔绝尘世且淳朴无暇的小村庄,故事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可是当我真正打开书,一页页读过去,却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文中既没有金灿灿的麦浪,也没有静谧的村落,有的只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有加的青少年和他眼中那个虚伪做作的成人世界,也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和那样一个虚伪的现实社会,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本书谢幕时的一番话尤其经典:“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
翻检“守望者”的解读,在《圣经·旧约》里,守望者是指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因而说,“守望”是一种追求,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
“守望者”的内涵是极其丰富且意义深远的:第一,是“守”。指的是坚持、坚守并且支持、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能暂时不被人重视,但从长远看,它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是有益且重要的。第二,是“望”。指看得远,能见微知著,能预见未来的危险,敢于直言,敢于讲真话。第三,是“者”。意为“……的人”,指某一类人或一个群体,有创见,有独立思想,能推动社会变革、创新。他们正是社会的脊梁——一个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
既然如此,“守望者”所守望的东西也应具有“正能量”。如,国家之尊严,民族之独立,社会之责任,宗教与道德之纯洁,思想之高尚,生命之不朽,心灵之本真,文化之多元,人与自然之和谐,真理之永恒等,因而我们要用真心、良心、爱心与智慧、责任、勇气来守望我们的历史与未来,灵魂与追求。
翻开近代史,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守着内心的正义与良知,望着前方的道路、国家的未来、时代的兴衰。守望民族,守望国家。孙中山,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守望者,高高举起民族自由的火把,点亮国人希望的曙光,纵使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清朝的追杀,伦敦的蒙难,起义的失败,可这无数的挫折并未熄灭他守望的光芒。“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信念支持着他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以谋略和远见做帆,用不懈的努力去演绎,用中国的崛起来诠释,带领国民,换来了古老中国的重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名垂千古,彪炳青史。
向何处望,是你的方向。何尝不想把疲惫的心交付于滔滔江水,那是永远的慰藉。然而,无论身处何方,心都已经有了无法改变的属性。是的,心是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这样的重量,让“忠”来承受似乎都无以担当,忠于什么?忠君固然狭隘得可怕,忠于社稷却依旧道不尽,道不清,道不明,要忠,不如忠于这生命悠长的时光,不如忠于守望心灵的人生高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有那样一种高度,那样一种空旷,那样一种庄严与宁静。走出人群,却在为人群思考着,带上人类全部的苦痛与困惑,与天地对话,向永恒询问,以自然为师,再将所得的珍贵星光带回人群中,化作夜空里的一抹永恒的光亮。聆听历史的跫音,伫立于时代河岸,掌着历史的舵,持着社会的帆。
定格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一个周游列国,渐行渐远的老者守望着仁、义、礼、智、信的大同社会。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和谐也许还不能实现,但这样一个社会理念早在春秋之时便已现世。孔子的心中有别样旷远而深邃的境界,如冬日的暖阳,柔和而不刺眼,普照所有的世态炎凉。他愿成为那凌厉的剑,离弦,似风,正道直行,奔向时代的光明,引领一个潮流,激起澎湃的正能量,守望思想,守望心灵。孔子的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便经历坎坷,一路风雨直至今日。仍然指引着我们修自身、治家国、平天下。这是一种心灵的追求,人性的探索,亦是永恒的前方。真正的守望,往往不属于那个时代,孔子的仁义孝悌并不被春秋战国大世认可,奔走列国却无人起用。但守望者的目光却依旧炯炯,穿过历史变迁的迷雾,直射今日。这样的守望,是思想的洗涤,心灵的净化,无论在何时诞生,又在何时兴盛,都是守望者带给人世的天音。
东方大地如此,欧洲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扭曲的心灵,丑恶的嘴脸在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得到伸张;当正义与善良被揉碎抛洒在时代污浊的河流上;当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邪恶之风肆虐到猖狂,巴尔扎克——依旧如一盏支持正义的明灯,高高地悬挂在残暴统治的黑夜中。只因有你,苦难的百姓才在这无边黑夜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只因有你,痛斥教皇为禽兽的呼声震惊寰宇,响彻云霄,教皇的残暴统治才最终被正义的力量推翻;只因有你,那苍茫天地间执着的守望,任流云缱绻,细雨缠绵,却依旧在这令人窒息的时代里久久伫立,望眼欲穿的身影,才最终为人们所敬仰,为历史所铭记。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曾经,她怀着少女的柔情,怀揣着一颗本真的心,向往着美好的爱情;“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今日,她面对丈夫司马相如的背叛,只能角泪挥洒成如泣如诉的《白头吟》,痛斥丈夫的不忠,以求得他的回头。卓文君,爱情的守望者,默默守望着她等待的人,只至永远……候爱,诉离殇,守望时代,让希望绽放。所以说拥有守望者的时代,不会沉默;守望者所坚守的爱的火种,更不会泯灭。
昔者,孔子面对长河滔滔,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永恒面前,人变得谦卑而辽阔。守望者走出世事喧杂,只为了追寻灵魂的高度,为人类带上丰盛的精神盛宴,我们可以称之为灵魂的守望者。他们为人类思考着终极命题,用清澈的目光与宇宙对视,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求真理之路,让生命达到无可企及的高度。
阅读历史的守望者是一种学习,拥有自己的守望者才是一种幸福,我们正该用真心和诚意,去做自己与他人的守望者,为迷途的人指点迷津;用勇气和魄力,成为团队的守望者,带领队员勇往直前;用智慧和眼光,指点祖国乃至世界的江山,引领一个时代的遥迢未来。
没有太阳,向日葵该向何处仰望;没有风儿,蒲公英又能向哪里飘落?回归当下,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科技发达,一切安定的和平时代。却也有着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高官贪污腐败落马、豆腐渣工程、食品隐患、“富二代”、“官二代”等问题正提醒这个时代需要守望者更加有力的呐喊。令人欣喜的是,当代中国,时有尖厉批评出现,时有实事求是秉心说话的报导,中国互联网网民不仅针砭时弊,同时也提供解决对策,不仅提供真实数据照片,也会伸出仁爱之手。在言论自由的时代,从微博反腐到民主决策,我们无须将生死弃之不顾便可进行守护和革新。我们需要的不再是视死如归,却仍是一份责任感、使命感与胆识、智慧。
心灵的守望者须怀有一份谦逊,求真务实的态度。鲁迅在《坟》中写道:“我的确时常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是心灵守望者所特有的品质。守望者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人们幸福的保障。做一个守望者,守护一份心得,展望一片蓝天。
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改变,一种对于自己向往生活的构建,一种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努力,我们更应该相信,纯净、美丽的“麦田”不只在梦里有,眼前没有“麦田”是因为我们从没有撒下希望的种子,一味的自怨自艾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该做的,不是期盼,不是等待,不是埋怨,而是从现在起,从自己的努力出发,真诚的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守望自己最简单的梦想,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到那时,我们守望人生路,自会成就你我他。
本书谢幕时的一番话尤其经典:“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
翻检“守望者”的解读,在《圣经·旧约》里,守望者是指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因而说,“守望”是一种追求,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
“守望者”的内涵是极其丰富且意义深远的:第一,是“守”。指的是坚持、坚守并且支持、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能暂时不被人重视,但从长远看,它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是有益且重要的。第二,是“望”。指看得远,能见微知著,能预见未来的危险,敢于直言,敢于讲真话。第三,是“者”。意为“……的人”,指某一类人或一个群体,有创见,有独立思想,能推动社会变革、创新。他们正是社会的脊梁——一个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
既然如此,“守望者”所守望的东西也应具有“正能量”。如,国家之尊严,民族之独立,社会之责任,宗教与道德之纯洁,思想之高尚,生命之不朽,心灵之本真,文化之多元,人与自然之和谐,真理之永恒等,因而我们要用真心、良心、爱心与智慧、责任、勇气来守望我们的历史与未来,灵魂与追求。
翻开近代史,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守着内心的正义与良知,望着前方的道路、国家的未来、时代的兴衰。守望民族,守望国家。孙中山,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守望者,高高举起民族自由的火把,点亮国人希望的曙光,纵使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清朝的追杀,伦敦的蒙难,起义的失败,可这无数的挫折并未熄灭他守望的光芒。“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信念支持着他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以谋略和远见做帆,用不懈的努力去演绎,用中国的崛起来诠释,带领国民,换来了古老中国的重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名垂千古,彪炳青史。
向何处望,是你的方向。何尝不想把疲惫的心交付于滔滔江水,那是永远的慰藉。然而,无论身处何方,心都已经有了无法改变的属性。是的,心是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这样的重量,让“忠”来承受似乎都无以担当,忠于什么?忠君固然狭隘得可怕,忠于社稷却依旧道不尽,道不清,道不明,要忠,不如忠于这生命悠长的时光,不如忠于守望心灵的人生高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有那样一种高度,那样一种空旷,那样一种庄严与宁静。走出人群,却在为人群思考着,带上人类全部的苦痛与困惑,与天地对话,向永恒询问,以自然为师,再将所得的珍贵星光带回人群中,化作夜空里的一抹永恒的光亮。聆听历史的跫音,伫立于时代河岸,掌着历史的舵,持着社会的帆。
定格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一个周游列国,渐行渐远的老者守望着仁、义、礼、智、信的大同社会。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和谐也许还不能实现,但这样一个社会理念早在春秋之时便已现世。孔子的心中有别样旷远而深邃的境界,如冬日的暖阳,柔和而不刺眼,普照所有的世态炎凉。他愿成为那凌厉的剑,离弦,似风,正道直行,奔向时代的光明,引领一个潮流,激起澎湃的正能量,守望思想,守望心灵。孔子的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便经历坎坷,一路风雨直至今日。仍然指引着我们修自身、治家国、平天下。这是一种心灵的追求,人性的探索,亦是永恒的前方。真正的守望,往往不属于那个时代,孔子的仁义孝悌并不被春秋战国大世认可,奔走列国却无人起用。但守望者的目光却依旧炯炯,穿过历史变迁的迷雾,直射今日。这样的守望,是思想的洗涤,心灵的净化,无论在何时诞生,又在何时兴盛,都是守望者带给人世的天音。
东方大地如此,欧洲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扭曲的心灵,丑恶的嘴脸在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得到伸张;当正义与善良被揉碎抛洒在时代污浊的河流上;当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邪恶之风肆虐到猖狂,巴尔扎克——依旧如一盏支持正义的明灯,高高地悬挂在残暴统治的黑夜中。只因有你,苦难的百姓才在这无边黑夜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只因有你,痛斥教皇为禽兽的呼声震惊寰宇,响彻云霄,教皇的残暴统治才最终被正义的力量推翻;只因有你,那苍茫天地间执着的守望,任流云缱绻,细雨缠绵,却依旧在这令人窒息的时代里久久伫立,望眼欲穿的身影,才最终为人们所敬仰,为历史所铭记。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曾经,她怀着少女的柔情,怀揣着一颗本真的心,向往着美好的爱情;“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今日,她面对丈夫司马相如的背叛,只能角泪挥洒成如泣如诉的《白头吟》,痛斥丈夫的不忠,以求得他的回头。卓文君,爱情的守望者,默默守望着她等待的人,只至永远……候爱,诉离殇,守望时代,让希望绽放。所以说拥有守望者的时代,不会沉默;守望者所坚守的爱的火种,更不会泯灭。
昔者,孔子面对长河滔滔,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永恒面前,人变得谦卑而辽阔。守望者走出世事喧杂,只为了追寻灵魂的高度,为人类带上丰盛的精神盛宴,我们可以称之为灵魂的守望者。他们为人类思考着终极命题,用清澈的目光与宇宙对视,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求真理之路,让生命达到无可企及的高度。
阅读历史的守望者是一种学习,拥有自己的守望者才是一种幸福,我们正该用真心和诚意,去做自己与他人的守望者,为迷途的人指点迷津;用勇气和魄力,成为团队的守望者,带领队员勇往直前;用智慧和眼光,指点祖国乃至世界的江山,引领一个时代的遥迢未来。
没有太阳,向日葵该向何处仰望;没有风儿,蒲公英又能向哪里飘落?回归当下,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科技发达,一切安定的和平时代。却也有着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高官贪污腐败落马、豆腐渣工程、食品隐患、“富二代”、“官二代”等问题正提醒这个时代需要守望者更加有力的呐喊。令人欣喜的是,当代中国,时有尖厉批评出现,时有实事求是秉心说话的报导,中国互联网网民不仅针砭时弊,同时也提供解决对策,不仅提供真实数据照片,也会伸出仁爱之手。在言论自由的时代,从微博反腐到民主决策,我们无须将生死弃之不顾便可进行守护和革新。我们需要的不再是视死如归,却仍是一份责任感、使命感与胆识、智慧。
心灵的守望者须怀有一份谦逊,求真务实的态度。鲁迅在《坟》中写道:“我的确时常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是心灵守望者所特有的品质。守望者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人们幸福的保障。做一个守望者,守护一份心得,展望一片蓝天。
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改变,一种对于自己向往生活的构建,一种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努力,我们更应该相信,纯净、美丽的“麦田”不只在梦里有,眼前没有“麦田”是因为我们从没有撒下希望的种子,一味的自怨自艾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该做的,不是期盼,不是等待,不是埋怨,而是从现在起,从自己的努力出发,真诚的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守望自己最简单的梦想,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到那时,我们守望人生路,自会成就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