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语言与融合:马来西亚潮州人之语言变迁探讨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以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华人渔村为田野点,关注当地潮州籍华人华裔的潮州话本土化现象,以“咖啡店”为研究的语域,从饮食、政治经济生活、日常起居、卫生医疗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多民族的语言接触环境中,潮州话是如何受到不同语言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语言的变迁.居住在马来西亚西海岸地区的潮州籍渔民,他们的先辈多数是因天灾、战乱、贫困等因素而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迁徙至海外.随着他们的移居,这群华人在祖籍地家乡所传承的语言也被带到新的居住地家乡,然而,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适应,他们的家乡话已经与当下中国潮州地区的潮州话有很多不同,演化得具有其本土化特色.当地的潮州人形容自己讲的潮州话已经“番化”,即不纯正,讲的话就像当地的一种小吃——rojak(水果或蔬菜沙拉),杂七杂八.研究认为,语言的杂糅性正是华人们融入主流社会的写照,他们在海外的生存挑战和适应过程,铭刻在他们的家乡话中,丰富了它的内涵.
其他文献
以2020年某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申报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生为样本、澳大利亚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医学研究生科研体验进行调查,探索医学研究生在校科研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其提供科研发展有利条件,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表明,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高于专业型研究生,其中学术型博士为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的主要力量;导师指导、研究氛围、环境支持、能力发展对创新能力发展及科研体验呈显著影响.因此,要着重引导医学研究生自我能力提升,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科研引领作用
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提供各种高能粒子束或辐射线的现代化装备.粒子加速器是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而核物理则是核计划开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因此,粒子加速器建设对苏联核计划具有重要意义.1932-1957年,苏联在粒子加速器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镭研究所、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2号实验室、水利工程实验室、物理研究所、电物理实验室等机构的领导下,建设工作大致经历了开端、恢复、强化、“超越”四个阶段.苏联建造了若干粒子加速器,构建了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促进了核物理研究的发展,保障了核计划的顺利开展,研制并改
从忧国的维度对明代宗室进行考察,“藩禁”下的宗室沉沦者确实很多,“弃物论”有一定的根据.但“弃物”并非宗室全部,“藩禁”的绳索尚未完全窒息其报国之志和忧国之心.不少宗室在朝廷经费匮乏时,捐金捐物,解国家之困;在朝政混乱、国家治理出现严重弊端时,犯颜进谏,或冷静分析,提出治理方案,勇气和才干不输朝中大臣,甚或过之.“弃物”仅是明代宗室多元面相中的一种,忧国是明代宗室多元面相中的另一种面相.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