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K-CAM引导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术优化设计方案的临床验证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ORK-CAM引导的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3年和2008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激光中心就诊的平均等效球镜度、角膜像差没有明显差异的近视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优化方案组150例(300只眼)接受ORK-CAM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传统方案组150例(300只眼)接受传统LASIK手术.进行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残余等效球镜度、角膜像差和Q值的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术后残余等效球镜度均减少,但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角膜总体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三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四阶像差均方根值(RMS4)、球差、慧差和Q值均增加,但优化方案组的增幅小于传统方案组,均P <0.05.结论 ORK-CAM引导的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优化设计方案能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改善术后的视觉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与20G传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效率、舒适度、并发症和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徐州市眼病防治所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连续病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1接受20G传统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组2接受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所花费的时间,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1月、2月的最
“代谢记忆”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如果高血糖不能及时调整到正常,即使后来血糖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其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仍然会发生发展,难以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现就“代谢记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代谢记忆”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抗“代谢记忆”药物等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目的 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分区测量不同屈光状态下成人的角膜Q值并分析其非球面特征在不同屈光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近视患者200例以及正视成人30例,共230例.按右眼等效球镜度分成5组:正视组(30例)、低度近视组(52例)、中度近视组(58例)、高度近视组(57例)、超高度近视组(33例).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各组右眼角膜前表面鼻、颞、下、上
宁波市眼科医院为浙江省三级乙等眼科专科医院,是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是宁波市红十字眼库、宁波市眼视光研究中心挂牌单位,附属市重点扶持学科、市重点实验室,现医疗用房面积达12000平米。医院核定床位100张,开放床位120张,配有十二间净化层流手术室。现有医务人员180余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45余名。医院先后投入5千余万元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引进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多波长激光、高速
期刊
目的 分析混合型青光眼(mixed glaucoma,MG)住院病人的致病机制.方法 收集 2005年~2009年连续住院患者MG 109只眼(76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眼压、C/D、视野、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等临床资料,分类分析其混合致病机制的构成.结果 (1)本组病例存在12个致病机制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
例1 患者女,64岁.因急性青光眼于2011年3月21日收入我院青光眼科.23日行小梁切除加虹膜根除术,手术顺利.24日医嘱给予硫酸阿托品眼凝胶(规格8ml:8mg批号110101)一日二次散瞳.25日早起出现排尿费力,采用按揉腹部方法后,排尿恢复.立即停用硫酸阿托品眼凝胶,26日早排尿正常.例2 患者男,57岁.因急性青光眼于2011年3月26日收入我院青光眼科,27日行小梁切除加虹膜根除术,手
期刊
目的 探讨快速筛查儿童屈光不正及近视的视力标准.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使用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对广州市荔湾区进行的屈光不止研究(RESC)数据,检查包含裸眼视力(ETDRS视力表)、散瞳下自动电脑验光(ARK-30;Nidek Corp.)及眼部健康检查.屈光不正定义为SE≤-0.50 D、SE≥+2.00 D或散光≤-1.00 D;近视定义为:等效球镜度(SE)≤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 采用LASE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12例13只眼,其中男5例5只眼,女7例8只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例3 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3例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致角膜斑翳2例3只眼;细菌性角膜炎致角膜斑翳1例1只眼;带状角膜变性2例2只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 术后1、3、6、9、12个月检
无眼及小眼畸形的病因复杂,包括由染色体、单基因及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染色体重叠、缺失和易位.在单基因因素方面,仅SOχ2基因被证实为主要致病基因,其他关联基因包括PAX6,OTχ2,CHX10和RAX等.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病因之一,有文献报道该病与妊娠期获得性感染有关,同时也与维生素A缺乏、X线暴露、药物滥用有关.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出生后相关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及遗传分析.无眼及小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右眼球突出5年,于2010年11月5日入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球突出,无红肿热痛,不伴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等症状,无体位性改变,未予重视.3年前至今患者自觉右眼球突出逐渐加重,伴流泪、胀痛.查体:全身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眼球突出度测量:右眼21 mm.左眼10 mm.眶距104 mm.扪诊:有眶外上方眶缘下可扪及一大小约15mm×10 mm肿物,形状不规则,边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