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导入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有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往往预示着整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快速引入正规,向他们展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成功的导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导入不仅是一盏明灯,照亮整个课堂,还是一个标签,标志着一个教师独有的风采和品性。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法,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以童话、寓言、传说等导入新课首先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并且还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作用。如学《是谁打碎了花瓶》一课时,我先讲了《狼来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学生都听过,所以我一讲,他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都说那个小孩骗人不好,骗了别人最后也害了自己,无论怎样骗人是不对的。我接着引导: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过假话谎话欺骗爸爸妈妈或者别人呢?如果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回答:应该承认错误。)是的,大家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都难免会犯错误,但错了要承认并且认真改正,不能说谎话欺骗别人。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今天我们就看看列宁小时候把花瓶打碎了以后,是如何做的。
  以故事导入有点像古代说话的“入话”,它不仅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定下来,而且“入话”的主题往往和正话相合,或者构成互文,或者预先点出主题。这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用故事导入的时候一定要用那些能够和课文有共同点的故事,或者能够形成鲜明对照的故事,切忌用那些毫不相干的单纯为了活跃气氛的故事。如果运用不当,会引起不必要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和争论,反而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有时候故事太离谱,会让主题失之千里,那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力可是一个考验。
  二、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思维也是形象思维,所以上课时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这些实物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在学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我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与诗中的描写极像,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学生很是好奇,都伸着脖子看着。这样一来,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摆在学生面前,不用再费口舌便印象深刻了。
  以实物来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恰当的实物就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如果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比较困难,因为毕竟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所以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是实物导入最大的意义所在。
  三、活动导入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时书上学得的道理看懂了、读懂了,但未必感受深刻。课前用一个相关的小活动作为开场白引入,既可以成功地引入新课,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共鸣。如在学习《蓝色的树叶》一文时,我就在课前搞了一个小活动,效果很好。我让两名同学走上讲台,要他们左手背在身后,只能用右手活动。让其中一名学生用一只手去拧开瓶盖,结果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拧开。另一名同学用一只手去打开文具盒,结果文具盒打开了,可铅笔、橡皮掉了一地。看着这两名同学用一只手做这么简单的事都这么困难,坐在下面的同学都给他们出主意。于是我趁机引导说:“我们大家都有两只手,一只手象征着我们自己,另一只手就象征着我们的朋友们。生活中,有些事我们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朋友们来帮忙,这个时候作为朋友,我们必须要去帮忙。否则事情要出差错。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书上的这个小姑娘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她的朋友帮没帮忙。”这样的引入,不仅切入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让学生切身体验了要互相帮助的这种感受。
  活动导入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和体会,这也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协作与探究。这不仅是课堂的导入,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朋友的价值和重要性,不仅帮他们理解了课文,还帮助他们培养了道德情操,是一举多得的事。
  四、歌曲导入法
  春夏季节是学生容易困倦的时期,尤其是下午的第一节课,往往令教师头疼、学生昏昏欲睡,都直不起腰来,更别提听课了。所以,课前一支歌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驱赶困意。这是歌曲导入的首先意义。其次,歌曲导入还能坚定学生的性格。另外,歌曲往往是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没有什么比唱歌更能有效直接地抒情了,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能够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一堂课都轻松快乐,注意力集中,会让课堂的效率成倍地增高。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这是对学生最真诚的体贴。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见得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需要这么绚丽的导入,有很多时候简洁的往往是最实用的。有的时候开门见山、一刀见血就足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了。所以,课堂导入要适时而行,是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是作秀。我们要先确认这节课是否需要一个导入,需要一个怎样的导入,需要简洁的时候我们就开门见山,需要曲径通幽的时候我们就铺垫渲染。只要我们爱学生、爱课堂,就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开始。
其他文献
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的素质按现代化的需要实现开发,提高和再创的过程,称之为素质教育。换言之,就是教育者科学的运用于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成果去开发儿童身心的潜能,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学科,不仅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综合的观、说、思、写的作文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
叙述了内蒙古自治区柞蚕业规模、经济效益、机械化程度及对社会的贡献,并针对内蒙古柞蚕生产存在管理及法规缺失、资源优势没能得到发挥、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内蒙古应采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次冷藏法对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保护期限作中秋用种和晚秋用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经3次冷藏后,于次年中秋蚕期饲养
前言  我国是乒乓球大国,近来中国的乒乓球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谈到乒乓球,弧圈球是不可或缺的话题。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的各项技术中,攻击力最强,稳定性也非常好,它将乒乓球的旋转力量和速度不断地结合,成为了当今乒乓球技术的主流进攻手段。简单来说,弧圈球就是强烈的上旋球。  1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历程  根據文献记载,弧圈球最早起源于日本。正是因为有上旋球技术的发明,使日本在50年代的乒乓球领域中占
分析了淳安县近年来蚕茧质量的现状。论述了淳安县蚕桑生产具有自然环境优良、区域优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大、蚕桑产业体制合理,蚕茧质量优良、栽桑养蚕技术服务全面,服务网
【摘要】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国内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初中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被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直观的学习,有利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形结合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