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习作能力的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1986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段仿写有成效
  仿写是训练学生习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的片段,我们就应该抓住仿写的机会。片段的练习在中年级较为重要,我们可以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后,模仿第4自然段总分结构来写一段话;学习《蒲公英》一课后,可让学生抓住那两颗自以为是的蒲公英种子展开联想,同时结合太阳公公的嘱咐来劝劝那两颗蒲公英种子……这样,学生以课文为载体,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事实证明,模仿写话作为习作的一种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解说插图趣味浓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文插图做些文章,会对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第八次》,课文并没有具体描写布鲁斯王子失败后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学到“布鲁斯王子看蜘蛛织网”这一部分时,就可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想象,先让学生说说:“布鲁斯失败后几乎失去信心,他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通过看图,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写话的兴趣。当“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又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切身感受到文本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坚持就是胜利。
  三、巧换角色有创意
  在教学中,有时能够让学生充当文本里的角色直接来叙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在“动物名片”习作教学中,老师要求以第一人稱对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介绍,有个学生这样叙述:“我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黑熊。我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等地。我圆圆的耳朵,像戴着一顶帽子,一身黑油油的皮毛,是不是神气十足呀?我平时最喜欢吃肉,在动物园里过得很舒服,每天睡觉起来就有好吃的。我睡醒了,就翻过身来,用前爪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游客。”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发现,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着合理的创作表达。
  四、续写故事练想象
  故事如果没有结局,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续写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如《新龟兔赛跑》的开头极富悬念:乌龟和兔子又相遇了,这次他们的比赛结果会怎样?我顺势引出话题:这次兔子赢了吗?如果没有,又会发生一段怎样的故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情节比较合情合理。
  五、填补留白文本妙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留白点,让学生读中悟,悟中写,理解和认识它的神奇。如教学《小露珠》一课,课文的第2-5自然段是写小动物喜欢小露珠。这一部分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处理:“同学们,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夸小露珠的美丽?你现在就扮演一只小动物,把自己对露珠的赞美写下来,等会儿我们来告诉小露珠。”学生纷纷拿起笔:“小乌龟爬过来,快乐地告诉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小鸟从天上飞过来,高兴地说:‘早哇,像钻石那么光彩奕奕的小露珠。’”这个环节,我们抓住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并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留白,激发想象,再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既进行了美的再创造,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节语文课上,当我讲到“同字框”的字有哪些时,一个掷地有声的声音从教室后面传来,“老师,‘周’字的部首也是同字框。你批错了”!听罢,我疑惑地问:“是吗?”他似乎更加坚定地说:“是的,我查过字典的!”课后,我查了一下《新华字典》,果然是我错了。在教学中,老师难免会出现一些口误或犯点小错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其实,这种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起初,我碰到这种情况,碍于老师的“面子
期刊
语文课堂上的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理解手段,往往会被许多教师采用。尤其在低中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表演,课堂因此变得热闹起来,自主、欢笑充斥其间,但表演的实效性却令人深思。  【案例一】苏教版三上《石榴》  师:石榴娃娃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石榴是一种水果,它怎么会笑了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石榴一熟就裂开嘴,像是笑了。  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