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农村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shu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农村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果可以合理运用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能极大地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农村资源挖掘与利用价值


  农村资源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园课程向本土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涵,有利于促进幼儿主动地理解、体验、感悟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幼儿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充分激发幼儿对农村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强烈感情。
  新时代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挖掘与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服务,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教育中,由于幼儿教师本身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对农村资源如何准确挖掘、合理利用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的隐性资源很难被开发与利用。由于农村资源相对比较分散,而且形式多样,导致教师挖掘与利用农村资源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教师能力的施展与发挥。农村资源应用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有其现实的价值,既拓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能促进幼儿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发展,放飞幼儿的个性,激活幼儿的想象天性,让幼儿体验、感悟并理解到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农村资源挖掘与利用途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大势所趋,当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挖掘与利用好农村资源,让其为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服务。
  1.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教师应引领、点拨并指导幼儿共同参与农村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比如,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环境氛围的构建上,教师就可以与幼儿共同挖掘与利用好农村的自然资源,如,在“农家小院”“娃娃家”“科学建构区”“美工区”等特色区域的环境构建时,教师就可以与幼儿共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的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树枝、树叶(如柳树枝、红枫叶、月季花枝)等等去构建区域游戏活动环境,以美化环境,愉悦幼儿的身心。科学建构区域同样可以用上述农村自然特色的资源。在进行科学探究性游戏活动时,教师可让幼儿们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赛一赛、探一探、研一研等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其中蕴藏着的科学道理,体验科学的分类、排列和组合等科学的思想与方法。笔者幼儿园所在地江苏省如东县具有天然的农村自然资源,如贝壳、渔网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这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农村资源,开展游戏化课程建设活动,幼儿可以“美丽的贝壳”为主题,围绕贝壳进行相关游戏化课程活动,让他们找贝壳、画贝壳、议贝壳,还可以引领大班幼儿以贝壳为主题创编童话故事,鼓励他们将贝壳创意画与贝壳创意作品向报纸、杂志投稿。当幼儿们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后,他们会因为自己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而感到无比自豪。
  2.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诱发幼儿探究欲望。教师应引导幼儿努力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服务,为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主动探究、积极探究构建有效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农村的沙石、泥土、贝壳等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探究性游戏活动,如玩沙区域、水区域和贝壳区域等区域可以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给幼儿以游戏活动的自由。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或与同伴合作展开相关的探究性游戏活动,但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引路人”“导航员”,要对幼儿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困惑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指引幼儿探究的方向,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究、大胆发现、大胆创造创新,以萌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幼儿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诸如此类的科学探究性游戏活动,使农村自然资源得以被最大化地挖掘与利用,使幼儿在探究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体验成功的欢乐。
  3.挖掘与利用农村的人文资源,引发幼儿游戏的热情。农村资源丰富,除了自然资源外,也有不少人文资源。比如,教师可以请农村编织渔网的师傅、花木园艺师以及木工师傅等到幼儿园为幼儿们编织渔网、进行花木修整以及传授木器家具制作的技能技巧、制作要领等,让他们从中学习吸取经验,掌握动手实践的技能,获取成功的智慧,以助力课程游戏化建设,激发幼儿对农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新时代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农村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并利用好农村的资源,包括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等,为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服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幼儿的幸福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沿南幼儿园)
其他文献
一、对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再认识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总时间与体育课课时总时间的比值。《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实践性”、“健身性”的性质。其中,“实践性”是指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是指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
2015年11月22~25日,冬雨绵绵,细密柔长,美丽的常州被包围在寒风阴冷之中,但江苏学校体育人的心情是火热的,2015年江苏省小学体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如约而至,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龙城小学举、行。来自全省13个大市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26位小学体育青年教师聚集龙城,用激情与速度、力量与柔美、团结与友谊,精彩演绎了江苏小学体育青年教师的靓丽风采。  本次大赛进行了录像课、评课、课件
一、展示课呈现出的特点  1.教学设计完整,导入新颖  本次展示课的大部分教学设计重视了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重难点确定较为准确,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步骤合理,教学细节处理得力,教学目标完成率较高。如,《足球:双脚交替踩踏运球练习》《韵律呼啦圈》《肩肘倒立》《跆拳道:前踢》四节课的导入环节让人眼前一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篮球:原地运球》和《跪跳起》两节课的游戏导入更是引人入胜,快速带领学生进
一、改胜负标准,树竞争信心,奠参与基础  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差异以及比赛条件的单一等,都会让学生在竞争中信心不足,而改变比赛胜负标准可以让学生取得获胜的信心,从而为提升运动参与水平奠定基础。  案例1:在1节小学三年级的单摇跳绳教学中,教师应用了比赛法进行教学。第1轮比赛时,将胜负标准定为“1分钟内跳到100次以上”,最后仅有10几名学生获胜。第2轮比赛开始前,有的学生说“反正我
2017年6月18-22日,《中國学校体育卫生发展报告》课题调研组走进辽宁省开展课题调研。  《中国学校体育卫生发展报告》年度报告是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告 发展与质量》项目年度系列报告的组成部分,由教育部负责立项、审核、发布和出版工作。《中国学校体育卫生发展报告》课题调研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中国教育报告 发展与质量》《中国教育报告 标准与指南》立项工作计划的通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持团队: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体育教学研究共生体  主 持 人:杨 峰 翁伟炯  成 员:胡传庆 苑景蕊 裘志鹏  陈银银 韩庆敏  嘉賓主持:李志勇  研讨话题: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待“不合群的学生”  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   d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花样跳绳“一带一跳”的动作要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身心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教材分析  花样跳绳是我国
支气管哮喘主要是因为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而导致的气道出现了慢性炎症,从而产生的一种疾病,慢性炎症和气道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患者出现比较复杂的具有可逆性的呼吸气流受到限制,而在呼吸的时候出现反复喘息的现象,同时患者的呼吸比较急促,胸口伴随着闷感并且会剧烈的咳嗽,随着时间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在夜晚以及清晨发作起来次数较多,程度较深。大部分的患者可以在使用药物治疗或是注意日常作息之后,自行缓解。支气管
一、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开创课外活动新时代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外活动一直在基础教育政策中有所体现,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建国初期,课外活动主要服务于政治需要,一度偏离了教育目的,甚至取代了课内活动;改革开放以来,课外活动的名称出现多种变体,例如活动、各项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等,究其原因在于对课外活动的目的认识模糊,在实践中主要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新世纪前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及素
George Graham将动作分类为位移性、操作性和非操作性3类[1],从George Graham的运动要素构成图中可以获得对教材的延展。那么如何理解并运用运动要素设计单元教学,位移性动作技能的学习结构种属与运动项目的关系是怎样的,笔者结合水平四足球运球单元教学设计说明运球(位移性技能)教材内容内在的学习逻辑。  一、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要素的解析  運动者在参与运动项目时对动作结构的理解,动作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