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离体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对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研究PKC抑制剂--1-(5-异喹啉硫酰氨)-3-甲基哌嗪[1-(5-lsoquinolinyl-sulfony)-3-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 Iso-H7]对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即将鼻息肉组织分为2组,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加不同浓度(10-6,10-4,10-2 mol/L)的抑制剂--Iso-H7,分别在培养后的第1、3、5天,各取出1块,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凋亡原位杂交和MGG(May-Grunwald Giemsa)双染进行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测定;对照组不加PKC抑制剂.

结果

①培养第1天各浓度下的2组标本均偶见凋亡的嗜酸粒细胞,培养到第3天,实验组可见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凋亡,对照组第1天与实验组第1天比较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t=1.7200,P>0.05);②在实验组中,培养第1天凋亡的嗜酸粒细胞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0256,P<0.001 ),实验组第3天与第5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3995, P>0.05),但可见部分凋亡的嗜酸粒细胞膜破裂.

结论

PKC抑制剂(Iso-H7)可以明显促进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的调控与其剂量和时间似无依赖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基因43(connexin43,Cx43)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喉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检测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60例喉癌组织和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中Cx43和E-cad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43和E-cad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10例癌周正常喉
我科1998~2001年我科共收治成人腺样体肥大患者1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目的初步评价无注气的内镜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甲状腺肿物的患者分别采用颈前悬吊方法和胸骨柄上方2~3 cm水平切口进行甲状腺内镜外科手术,年龄23~62岁,其中甲状
哺乳类内耳的形态生成和毛细胞的产生是由局部的细胞间相互影响及特异的基因所调控.尤其是特别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对于毛细胞的分化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果蝇atonal的鼠类同源基因Math1已被证明是毛细胞分化的一个正向调控因子,而Hes1和Hes5 则起着负向调控的作用.这些bHLH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在毛细胞分化时的内耳上皮区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正在电子病历、医院管理、辅助手术、医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各种内镜与图像采集系统相连接,正在成为常规配置.我们自1997年始,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针对鼻内镜手术需要,自行研制了一套专用的多媒体鼻内镜随访系统,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于高校的学校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质量都有着一定影响。从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现状来看,虽然整体工作水平较好,但在具体工作
患者 女,9岁.因误吞玉坠吞咽困难伴背痛2 h于2003年3月29日人院.食道X线平片见食道上段环状异物影.全身麻醉食道镜下见食道上段淡绿色玉块,常规异物钳夹持不住,并被逐渐推向深处,使用福奥S122食道镜下能窥及而不能触及.
文旨在阐述如何使用SPSS软件当中的Explore功能对外语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先导性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正确应用探索性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具体操作,以便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避免出
患者 男,29岁. 5日前翻砂作业时1000 ℃左右的铜水不慎遇水飞溅,因不经意中张口,除头颈部及胸部皮肤烫伤外,当即感右侧咽痛.曾口服氧氟沙星治疗,皮肤烫伤处已结痂好转,惟咳嗽、吞咽时仍有右侧咽痛、咽部异物感.于2002年12月30日首次来院门诊.纤维喉镜检查:右杓会厌皱襞肿胀,右梨状窝内侧壁黏膜片状发白,双声带活动良好,口腔及口咽部均未见异常.诊断:喉咽部灼伤.洗必泰漱口液含漱,六神丸口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