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光祖能否破冰铁路改革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盛光祖为铁道部部长。
  此前的2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决定,“任命盛光祖为铁道部党组书记,同时免去刘志军铁道部党组书记职务。”
  盛光祖由此迅速完成海关总署署长到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的身份转变。
  “对在建项目,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坚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对拟建项目,按照国家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能争取的要争取,能保证的要保证。”在宣布就任铁道部部长的当天下午,盛光祖会见了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一行。对青海省未来的铁路建设,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对于铁路,盛光祖并不陌生。而此刻,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公众对春运和高铁也还有一些非议,同时对铁路行业的改革抱有强烈的期待。
  
  与铁路的不解之缘
  现年62岁的盛光祖是江苏江宁人,在其既往的42年职业生涯中,专注于两个领域:铁路和海关。
  大学一毕业,盛光祖就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000年调任海关之前,他的工作履历都与铁路有关。
  盛光祖在铁路系统工作已达32年。先后任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杭州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济南铁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1994年进入铁道部后,担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在盛光祖的铁路工作生涯中,济南铁路局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盛光祖不仅有魄力,而且很亲民。”他的一位老同事回忆说。
  在济南铁路局任职期间,盛光祖大刀阔斧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体制。比如济南局长期存在的收入和贡献不成比例的现象,得到不小的改观。
  如今盛光祖重新回到铁道部,铁路行业的不少人表示充满期待。
  铁路系统内部曾流传,调任海关总署初期,盛光祖周末还去上班,因为他在铁道部加班已经成为习惯。
  2000年,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的盛光祖,调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成员,这次调任的背景,正值厦门远华走私案和湛江特大走私案后,海关系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人事调整。
  盛光祖分管打击走私。他曾对媒体表示,“要构筑打击走私的钢铁长城”。
  在其领导下,缉私警察队伍开始不断壮大。仅2001年前11个月,就侦办走私犯罪案件1325起,案值65.1亿元。大规模走私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
  盛光祖在海关总署的下属评价他“总是能抓住机遇”。2009年以后,盛光祖集中精力调研如何建立海关的“大监管体系”。而建立这一体系原本被视作盛任署长时期的首要政绩。
  调整的思路刚刚成型,2011年2月11日还是以海关总署署长身份出现在广州视察工作的盛光祖,一夜之间“空降”铁道部。
  
  第一把火
  有分析人士认为,盛光祖长达32年的铁路经历以及短暂的铁道部副部长的任职,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他在回归铁道部承担铁路领导者角色的时候,相对“游刃有余”。
  上任伊始,盛光祖接连在2月12日、13日召开全系统的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盛光祖提出要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安全检查,而高速列车、提速列车和客车是此次检查的重点。
  在稳定人心方面,则要求各级干部职工“坚决做到不利于安全和稳定的事不做”,“认清中央对铁路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干部职工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充分肯定的”。
  这位新上任的部长稳定大局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肩上更重的责任:铁路改革。
  短期内,其改革思路并未清晰呈现,但多次强调铁路改革发展,表明其对自己即将面对的重任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2月16日视察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看望一线工人以及21日的铁道部老同志通报会上,盛光祖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铁路改革发展”。
  他要求一线工人“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保障”,而对老同志的期望则是“发挥余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铁路改革发展”。
  中国铁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除了高铁建设的突飞猛进,也有路网裁并及调整,撤销60个铁路分局,合并部分路段,铁路管理架构精简为“部-18路局-路段”。另外还进行了6次大提速,铁路基础建设也得到加强。
  但总体来看,中国铁路系统政企不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票价问题、系统内的收入分配问题、巨额债务等等,也常常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以系统内收入分配为例,一位铁路职工对记者说,自己年薪全部加在一起,不到4万元,这还是一线职工的工资。
  
  瓶颈待破
  “在中国,欠人家2万元会有很大的压力,欠两个亿就要轻松得多,而欠2万亿根本就等于绑架了债主。盛光祖其实一点压力都不用有。”在中国铁道论坛上,网友这样诙谐地调侃铁道部目前面临的债务压力。
  按照铁道部2020年路网规划,中国铁路需要2万亿元的铁路投资,但是目前铁路筹集资金还远不够。
  铁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铁道部总资产2.46万亿元,负债1.3万亿元,其中长期负债0.85万亿元,流动负债0.45万亿元。而2010年的负债或达2万亿元,光利息每年就得800亿元。
  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将是盛光祖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在2月25日下午与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会谈时,盛光祖曾强调,“对具有市场优势的铁路支线等项目,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用市场的办法推动工程建设。”
  对市场敞开大门,是否意味着这位新部长铁路改革思路的成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系统人士表示,目前做出判断还为时过早,新部长的风格还不明确。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政企不分是问题的根源,改制上市是关键,而目前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是不愿意把铁路推给市场。
  铁路向系统外及民营资本开放,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鼓励政策,但是没有突破性进展。在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看来,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与铁道部的组织机构改革相结合,单兵突进难于成功。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铁路部门经过改制后上市,它的巨额债务问题如何解决?一旦失去国家信用担保,铁路融资将陷入困境,投资的资金链也可能断裂,政府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钱来救市。
  铁路改革还将面临政治上的挑战。长期的政企合一,已经使铁道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职员们原本就为自己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而存有怨言,一旦出现大规模裁员,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008年中央政府推动“大部制”改革,各方曾探讨过将铁道部、民航局、交通部并入“大交通部”。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谈到大部制改革时,曾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交通部已经创造了大部制的条件,但是却面临很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关键是铁道部和民航局怎么联合,这两个部委如何协调,这是发改委的事情了,我们只能用机制、体制来管事管人。”李盛霖说。
其他文献
一次惯例性的指标调整举动,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2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CPI数据。此前市场曾普遍预期,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CPI将冲高至5%以上。  然而,当天统计局表示,已经对CPI权重进行了调整,按照最新调整的CPI权重,1月CPI同比上涨4.9%。  这立即引发了一些来自各方的质疑:低于市场预期的4.9%,是否受到了权重调整的影响?  当天,国家统计局还发表了一篇关于CP
期刊
“如履薄冰。”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这样表述对职业生涯的感触。作为中国第一任环保部长,周生贤已在被其称为“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的环保战线上奋斗了5年。  2005年12月,周生贤从国家林业总局局长任上调任环保总局局长。在他履新的第4天,就发生了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体污染。周生贤率先赶赴污染严重的佳木斯市,那段时间,满嘴燎泡的周生贤指着严重污染的江水冲地方官员发火的场景,多次出现在
期刊
未来几个月,各地将迎来保障房大规模集中建设的热潮。在1000万套保障房指标压力面前,地方政府已无退路。  4月,正是各地保障房建设项目规划落地之时。《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多个省市采访时发现,保障房项目大都被列为当地的民生工程之首、“天字号工程”、“市委书记工程”。  在一些地方,各种建设模式、融资方式和土地政策推陈出新。然而,在积极争取政策资源、空间的同时,一些创新举措受压变形
期刊
春节过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业者都在等着一个消息: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可能在今年两会后公布,首批扩容园区在15~20家。假如松山湖高新区能入围,将激活股权投资基金对园区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资,对不是靠银行贷款就是靠政府补贴的中小企业而言,如降甘霖。  正在力争的新三板试点,只是松山湖高新区诸多金融创新的一项。而对于制造业名城东莞市正在进行的各项金融试点而言,松山湖也仅是一个
期刊
近几年,海外并购的市场上掀起了中国旋风。2010年全年,已公布的中国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达到446宗(包括香港特区),涉及金额大约650多亿美元。如此大数额的交易中,不乏有失败的案例。无论对国家、地区还是企业,在缺乏经验、国际局势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失败,是寻求海外发展过程中必须的一课。  并购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全球范围内,并购成功的案例不到一半,中国企业有三分之二的并购案例是不成功的。但这并不意
期刊
2011年两会前夕,《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给包括证监会、基金公司在内的相关机构,向业内征求意见。这是《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7年来首次进入修订程序。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征求意见稿显示,此次《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有多项重大突破。其中,基金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被写入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业内长期讨论关注的放宽“基金从业人员买卖证券”、“公募基金投资重大利益相关方股票”
期刊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近年来货币政策领域“热火朝天”,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冰火两重天:上游“注水”,试图把搁浅的大小船只重新飘浮起来;下游“垒坝”,誓言御敌于国门之外。其中,中国尤引人注目:在2008年之前是往外“舀水”,2009年危机深化之后转而主动“注水”,2010年后期政策再度转向,重新改为向外“舀水”。  如何看待上述问题,当属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    三大取向目标  货币政策的
期刊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显赫,相互间的竞争也不是秘密。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金融业成为各经济圈比拼的制高点。  在珠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战略下,金融总量排在广东前四名的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有所放弃,有所突出,都有了各自的分工。依托香港金融中心,广东省确立了广州、深圳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佛山定位为“金融后台”,此外,放手东莞、中山等各路小虎在创新试点领域相互竞合
期刊
6%、8%、10%;5%、6%、8%……以上是两组有关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的指标数据,哪一组胜出,这是中国银行业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近期,媒体报道出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流动性和杠杆率四大监管指标获国务院批复后,具体指标定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就资本充足率而言,经历了大约四个回合,不同的指标版本分别出现在银监会讨论稿、征求商业银行意见稿、专家意见讨论稿以及“经国务院获批
期刊
广东是金融第一大省,也一度是金融风险高发地。过去五年,广东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降到了1.5%以下。  金融风险的妥善处置给广东带来巨大的动力。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广东总共投资了2.37万亿元建设“新十项工程”,如果没有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的支撑,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广东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个成功经验。  对于广东来说,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其金融规模便全国领先,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