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写作文,常常为语言平淡干瘪、人物不鲜活而苦恼。有时候,乍一看作文中也用了不少形容词、动词,但依然让人觉得空洞、模糊,没能做到准确、清晰、生动地表现人事物。如能打开词语,将其具体化,就如拨云见日,打开了一片灿烂天地。
一、打开形容词
打开形容词,就是展示形容词概括的内容,把抽象的词语变成一个具体的生活实景,把思维和生活链接起来。
比如,写春天,学生的一般写法是:春天来了,各种花竞相开放,很多,很美,很香。而朱自清先生却是这样描绘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他就是成功地打开了“多”、“美”、“香”这三个形容词,把具体的美的感受传递给了读者,把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才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有一次片段练习,一个学生的文段中出现了这样一句:“看得出,今天他的心情很好。”我让他把“好”这个词展开,写出心情好的具体表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片段:“瞧,那不是苑萧吗?他骑着山地车,上衣被风鼓起,头发似要被风刮走,连眼镜旁也像有着两股气流。稍近了,有口哨声入耳,仔细一听,是最流行的《嘻唰唰》,怪不得路人都在注意他。他看见了我,唱到‘哦、哦’的时候朝我猛飞媚眼,眼珠子都快抛出来了,故意惹人发笑。到我近前,突然来了个甩车,前轮提起旋转,后轮跟地面擦出火花,停住了。‘班子,咋样?听,蝉都夸我呢!’他一脸的坏笑。”文段未着“好”字,但透过飞车、吹口哨、飞眼、玩车技、自吹,你是不是感觉出“他”心情不错?
可见,打开一个形容词,便打开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干瘪的词语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生活实景,作文的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打开动词
打开动词就是把动作展开,写出动作发生的过程或主要动作发生时产生的其他肢体动作,写出动作的状态,人物完成动作时的神态等内容。这样能使文章具体生动,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学生作文《爱美的妈妈》中写道“有一次,妈妈要去姥姥家,她从衣柜里找几套衣服,试了又试,好半天也出不了门,差点把我急死”。我让作者为大家模仿妈妈找、试衣服的样子,要求同学和他共同完成妈妈的动作拓展。这样,一句话就变成了一段文字:“妈妈先拿出一件无袖的连衣裙,在身上比了比,眉头皱了一下,一秒钟都没停留就扔在床上。接着又挑出一件半袖衫穿上,低头看了一眼,便扯一般脱下,像是多穿一分钟就会丑死似的。她又从衣柜底层选出一件大花的连衣裙,提在手里,斜眼一瞟,‘不行,这花色过时了。’随手丢在一边。一阵翻箱倒柜以后,她终于觉得一件浅色印花的短袖无领连衣裙合适,忙穿在身上,在穿衣镜前一站,前面拉拉,后面扯扯,胸前拍拍,袖子摸摸。身子向右一扭,偏着头看了看左肩;再向左一扭,侧着脸看看右肩;转过身端详端详前面,掉过头,瞧了瞧背后,眉毛一挑,满意地笑了。”看,动词打开了,具体展示了妈妈试衣服的过程,并插入了神态、语言的描写,妈妈爱美的性格是不是更鲜明了?
我们不妨再读一读都德的《最后一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段文字主要描写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字的全过程:转身,拿笔,写字。写的状态是使出全身的力量。动作连贯有力,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悲愤、痛苦和对祖国的挚爱等复杂的感情,极具感染力。如果只用一个“写”字是无法表现的。
总之,打开一个形容词,一个模糊的词语就变成了一个场景、几个细节;打开一个动词,一个平淡的词语就变成了一个过程、某种情态,作文的面貌自然就会焕然一新。当然,打开词语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同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服务于中心),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打开词语等于一句空话;没有后者,细腻就变成了啰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二十六中)
一、打开形容词
打开形容词,就是展示形容词概括的内容,把抽象的词语变成一个具体的生活实景,把思维和生活链接起来。
比如,写春天,学生的一般写法是:春天来了,各种花竞相开放,很多,很美,很香。而朱自清先生却是这样描绘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他就是成功地打开了“多”、“美”、“香”这三个形容词,把具体的美的感受传递给了读者,把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才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有一次片段练习,一个学生的文段中出现了这样一句:“看得出,今天他的心情很好。”我让他把“好”这个词展开,写出心情好的具体表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片段:“瞧,那不是苑萧吗?他骑着山地车,上衣被风鼓起,头发似要被风刮走,连眼镜旁也像有着两股气流。稍近了,有口哨声入耳,仔细一听,是最流行的《嘻唰唰》,怪不得路人都在注意他。他看见了我,唱到‘哦、哦’的时候朝我猛飞媚眼,眼珠子都快抛出来了,故意惹人发笑。到我近前,突然来了个甩车,前轮提起旋转,后轮跟地面擦出火花,停住了。‘班子,咋样?听,蝉都夸我呢!’他一脸的坏笑。”文段未着“好”字,但透过飞车、吹口哨、飞眼、玩车技、自吹,你是不是感觉出“他”心情不错?
可见,打开一个形容词,便打开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干瘪的词语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生活实景,作文的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打开动词
打开动词就是把动作展开,写出动作发生的过程或主要动作发生时产生的其他肢体动作,写出动作的状态,人物完成动作时的神态等内容。这样能使文章具体生动,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学生作文《爱美的妈妈》中写道“有一次,妈妈要去姥姥家,她从衣柜里找几套衣服,试了又试,好半天也出不了门,差点把我急死”。我让作者为大家模仿妈妈找、试衣服的样子,要求同学和他共同完成妈妈的动作拓展。这样,一句话就变成了一段文字:“妈妈先拿出一件无袖的连衣裙,在身上比了比,眉头皱了一下,一秒钟都没停留就扔在床上。接着又挑出一件半袖衫穿上,低头看了一眼,便扯一般脱下,像是多穿一分钟就会丑死似的。她又从衣柜底层选出一件大花的连衣裙,提在手里,斜眼一瞟,‘不行,这花色过时了。’随手丢在一边。一阵翻箱倒柜以后,她终于觉得一件浅色印花的短袖无领连衣裙合适,忙穿在身上,在穿衣镜前一站,前面拉拉,后面扯扯,胸前拍拍,袖子摸摸。身子向右一扭,偏着头看了看左肩;再向左一扭,侧着脸看看右肩;转过身端详端详前面,掉过头,瞧了瞧背后,眉毛一挑,满意地笑了。”看,动词打开了,具体展示了妈妈试衣服的过程,并插入了神态、语言的描写,妈妈爱美的性格是不是更鲜明了?
我们不妨再读一读都德的《最后一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段文字主要描写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字的全过程:转身,拿笔,写字。写的状态是使出全身的力量。动作连贯有力,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悲愤、痛苦和对祖国的挚爱等复杂的感情,极具感染力。如果只用一个“写”字是无法表现的。
总之,打开一个形容词,一个模糊的词语就变成了一个场景、几个细节;打开一个动词,一个平淡的词语就变成了一个过程、某种情态,作文的面貌自然就会焕然一新。当然,打开词语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同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服务于中心),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打开词语等于一句空话;没有后者,细腻就变成了啰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二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