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要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再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
期刊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
期刊
摘 要:“有声”课堂很多人乍一看就会产生疑问,难道以前的课堂都是“无声”的吗?当然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有声”课堂,不仅仅是要有教师的声音,还要有学生的声音;不仅要朗读声,还要由讨论声、辩论声等等。所以,教师要通过构建“有声”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有声 语文 讨论声 演讲声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来给学生搭建“说”的舞台,进
期刊
做一名好的班主任很难,坚持持续优秀下去就更难了。从教多年,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自知甘苦。虽然辛苦,但从未敢懈怠,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上有学校、家长的重托,下有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双眼,以及自己对这份事业的追求,虽不求做得多么多么的出色,但至少要天天“撞钟”,并将钟撞得响亮,用心而为之,不愧对一个班主任的名称,当然,更不能污了这个名称。  班主任的工作很杂,每天都要面对班级出现的纷繁复杂的事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人格塑造 情感感染 陶冶情操 塑造人格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
期刊
摘 要:《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关键词:文化基础 素质教育 兴趣盎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他们进行表达。本文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培养小学生良好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阐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家庭和小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关键词:写作、家庭 学校 自身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是关键。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现象和规律,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中提高多媒体对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多媒体 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通过学校对新课改的
期刊
摘 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教育启蒙的关键起步阶段,而写话教育是该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以作者多年教学实践,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兴趣爱好及感悟、表达能力等方面,精练出从生活中细微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作为写话的基础;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由仿到创,逐步规范写话的语言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用表演、画图、思考、实践的方式,不断充实写话的内涵,为以后的习作作好铺垫。  叶圣陶先生曾说:“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需要凭借。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生有效表达,构建从阅读到表达的思维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最终达到自己能够读书的目的。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