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一个生命的希望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铃铃……”
  “您好,请问找哪位?”
  “你好,请问是药品注册处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女性声音。
  在药品注册处工作的我,像这样的电话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有询问新药申报程序的,有查询各种药品注册信息的……几年下来,对处理这样的电话,我已总结出一定的心得:态度从容,用语正式,语调语速适中,一是一,二是二,不拖泥带水,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凭借多年的经验,从这位妇女迟疑的话语中,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咨询电话。
  “您有什么事吗?”
  “我……”
  通过梳理咨询者语无伦次的讲述,我最终明白:她听说美国研制出一种正进行临床试验的治疗癌症的新药,希望通过药监局的官方途径买到这种药,或者能够参加临床试验。
  然而,国际法规对新药临床试验有相当严格的规定。首先,正在做临床试验的药物绝对不允许上市销售,因此,不仅她买不到,药监局同样买不到。其次,每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对受试者的筛选也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更何况这还涉及跨国问题。她求助的问题,完全超出了药监局的职能范围和工作权限。
  我放慢语速,尽量浅显明白地将这一法规解释给她听。当她知道她的两个想法都无法实现时,泣不成声:“那我的儿子就没救了啊!”
  “儿子?”难道是她的儿子得了癌症,她是在为儿子寻找每一个可能的治愈机会吗?已身为母亲的我,立即为她揪起了心。我曾经当过几年医生,见到过太多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深切地理解他们的绝望和痛苦。共同的母性和职业的敏感,让我不忍心就这么挂断电话,挂掉一个生命的希望。
  于是,我继续拿着话筒,耐心等她平静下来。
  她哽咽着告诉我,她的儿子今年不到30岁,是个公司白领,一年前患上肺小细胞癌。儿子一直在肿瘤医院接受放化疗,几个疗程下来,虽然遭了很大的罪,但肺上的阴影在缩小,似乎治愈有望。但没等他们高兴几天,医生又在儿子的右肝发现一块转移性癌肿块。这个消息,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不敢将这消息告诉儿子,只能独自饮泣,还得天天在儿子面前强颜欢笑,鼓励儿子继续治疗。同时,她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打听各种偏方,为儿子寻找生命的希望。两周前,她听朋友说起美国临床试验抗癌新药的事,马上到网上查询,却怎么也查不到销售信息。于是她想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健康重庆”建设,想到了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辗转将电话打进药品注册处办公室,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到这个电话上。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又哭了:“我的儿子没救了吗?可他还年轻,他还没结婚呢!”
  我沉默了。十几年的医学生涯,让我对“肺小细胞癌”这个病名望而生畏,我深知这是一种不易控制、极易转移、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我也知道,当今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不会有药物能像她描述的那样可以治疗所有癌症。但是,我能将这样一个虽客观但却冷冰冰的事实告诉她么?这恐怕会毫不留情地掐灭她最后的希望。我不忍心在她已累累伤痕的心上再撒把盐,更不愿让她挂掉这个电话后陷入绝望。
  思考再三,我字斟句酌地告诉她:“阿姨,我比您儿子大几岁,我就叫您阿姨吧。您要知道,现在中国的医疗水平日益提高,虽然我们药监局不能为您买药,更无法让您的儿子进入这个药物的临床试验,但是,我可以给您一些诊疗上的建议,还可以为您推荐这方面的专家,也许会给您儿子的生命带来转机。”
  电话里的阿姨一下子有了精神气儿,语速也快了许多:“真的吗?小同志,你快告诉我,我应该去哪儿找哪位专家咨询?”
  我先记下阿姨的手机号,挂了电话后,立即联系重庆市各大医院。很快,我联系上了西南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的一位专家。他听了我的介绍后,告诉我说,他们正好有一个类似病例的成功案例,他们的方案是对原有病灶进行化疗的同时,采用抗血管生成方法进行介入治疗,最后肝转移肿块成功消失。
  我欣喜不已,马上将这位专家的成功案例和他的联系方式告诉阿姨。结束通话前,我真诚地祝福她。
  后来,我再次打电话给那位专家,他告诉我说,这对母子已经找到了他,并已办理了住院手续。他也将很快设计出适合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虽然对消除患者肺部的原发病灶没有完全把握,但对消除其肝脏的转移癌块,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件事已渐渐远去,但这位母亲和她那患病的儿子,却在我心底留下一份牵挂。像这样的故事,在药品注册处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注册处四台办公电话,每年都会接到上万个来电咨询。处里五名工作人员,每个人的工作都千头万绪,但无论谁接到咨询电话,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在耐心为对方解答的同时,也为电话那头的咨询者带去一份情感的慰藉。
  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我深知以我个人的能力和职权,无法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我可以用真诚和热情去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难、慰藉他们的情感,用心、用爱去处理好每一个电话、每一份申请、每一条建议,也同样可以架设起服务民生、服务健康的桥梁。或许,我们能给予的,也只是茫茫黑夜中的点点火光,但我相信,这点点火光,在每个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定能成燎原之势,情暖人心、普照众生。
  
  编后:
  
  一个普通电话引出的故事,让人感慨良多。对于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我们的工作都是普通的,但只要用心,哪怕是接电话这样的平凡小事,也能给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创先争优,既体现在抢险救灾等危急时刻,更体现在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上——多说几句话,多打几个电话,多出几个主意,对于公务员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就帮他们解决了天大的困难!
其他文献
每当晚上走在南门桥盛丰源一带的时候,我总是要放慢脚步,静静地欣赏清清的河水,拔地而起的高楼,笔直宽阔的沥青路,现代时尚的路边盆景树,内容丰富的墙壁宣传画,排列整齐的免费自行车,这些都让我感到政府尽心、尽情、尽力在为南川人民谋福利……  这是一位名叫“起凡”的网民留在“南川方竹论坛”里的帖子——《南川的幸福高地,这个可以有》。  2012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小雨。南川城区半溪河畔,微风掠过清澈的河面,
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两个重大项目在重庆签约。  随后,424家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的入渝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笔电产业用工需求骤增。  “人力资源已成为稀缺资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一语中的,“能否保障用工需求,是信息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怀揣着“笔电梦”的重庆,打响了笔电用工保卫战。    院坝会:以情留人    2011年春
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目光如炬,记者见到的这位20出头的小伙子,便是重庆丙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刘启名。  “我们主要结合脱贫攻坚,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带货。”刘启名说。  据悉,2019年“双11”,丙图科技的销售额达2000万元。  从几人的小团体发展到如今20多人的团队,年产值高达上千万元,丙图科技为什么“能”?  “这离不开学校的帮助。”刘启名有些感慨。  在成立公司前,刘启
养生“八乐”    离退休是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如何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在多年的离休生活中,我觉得“八乐”是我的养生法则。  安居之乐 离休以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那样,得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我既不为名利所困扰,也不为发财所诱惑,清心寡欲,神清气平地抒发晚年情趣。诸葛亮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始终是我晚年生活的座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多变性和复杂性,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也必须随之调整,单纯地依靠组织资源进行垂直命令式的管理,将党员管理仅仅局限于教育、监督、审查、鉴定和履行义务等,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要求。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从被拖欠薪水的打工仔,到造福一方的企业家,万州农民工张学奎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立志  1996年,万县市(现万州区)熊家镇。  一家小鞋厂里,20岁的学徒工张学奎和胖老板爆发了一场舌战。  “我打了三年工,凭什么一分钱工资都没有?”  “我管你吃住就不错了,你还想要拿工资?”  张学奎涨红了脸,咬牙切齿。胖老板抱着膀子,若无其事。  “咱们走着瞧!”从牙缝里蹦出这句话,年轻学徒扭头便走。  除
追求完美不可过分    有位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圆润的大珍珠,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渔夫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掉一层,黑点还在,一层层剥到最后,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其实,有黑点的珍珠不过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可贵之处,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在自然,美在朴实,美得真切。而渔夫想得到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曾经把人类的灵魂分为两种。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一种做减法的灵魂。  做加法的人,要不断地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要与这个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他们就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昆德拉说,这种人是大多数,人们不断地说话沟通,穿奇装异服,拍照片搔首弄姿,潜意识里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以此强调自我的存在。  而另外一種做减法的人,则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希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他三岁登基,一生三次称“帝”,历经晚清、民国、伪满洲国,一度被滞留苏联,尔后归国改造,在新中国成为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可以說,他一生的奇特经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不仅是一个历史奇迹,也是晚清以来中国百年历史的缩影。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指导和引领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财政工作必须一以贯之。  科学发展观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落实好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统三化两转变”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支持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