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兴衰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瑜陀耶王朝在泰国的封建王朝中历史最长,这一时期统治者将南传佛教确立为国教,确立萨迪纳制,进行一系列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本文论述阿瑜陀耶王朝的发展兴衰状况的基础上,探究阿瑜陀耶王朝的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兴衰原因。
  关键词:阿瑜陀耶王朝;政治;经济;兴衰
  一、阿瑜陀耶王朝的兴衰状况
  (一)王朝的兴衰过程
  阿瑜陀耶王朝历时417年(1350年~1767年),是泰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1350年,乌通的统治者拉玛铁菩提一世建立阿瑜陀耶王朝(又称大城王朝),出兵攻打素可泰,由外围入核心地区。阿瑜陀耶王朝的兴盛是随着版图的扩张徐徐展开。阿瑜陀耶王朝建立后,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即东征西伐,目的是为了不断扩展王朝的版图和掠夺人力资源,多次发动对兰纳的战争,3次入侵柬埔寨,两次攻占吴哥,同缅甸王朝则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1369年,阿瑜陀耶国王拉玛菩提一世(1350-1369年在位)派兵攻打吴哥。此后,1388年和1431年,阿瑜陀耶又先后两次出兵吴哥。阿瑜陀耶国王波隆摩阇一世(1370-1388年)多次派兵北伐,1371年,攻打北方各城。1378年,攻打甘烹碧。1386年攻打南邦和清迈。1378年,阿瑜陀耶完全吞并了素可泰,1428年彻底毁掉素可泰政权。南面,阿瑜陀耶王朝沿湄南河南下,向马来半岛扩张领土。西面,阿瑜陀耶王朝的势力挺进到孟族居住的部分地区。戴莱洛加纳王统治时期(1448~1488年),阿瑜陀耶的疆域东到呵叻,西抵丹那沙林和土瓦,南到洛坤、北大年等地,东北与老挝的万相国相邻,还把它的势力扩展到马来半岛中南部的吉打、吉兰丹和丁加奴等马来人首领统治的小国。王朝的衰落与缅甸战争有必不可少的关系。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阿瑜陀耶王朝城后,一把大火将阿瑜陀耶烧毁,只留下残垣断壁。
  二、王朝的特点
  (一)历时最长
  在泰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中,素可泰王朝的建国年代有的学者认为在1219~1238年,1378年,阿瑜陀耶完全吞并了素可泰,素可泰王朝大概历时一百多年。历时阿瑜陀耶王朝历时417年(1350年~1767年),吞武里王朝(1768年~1782年)历时14年,因此阿瑜陀耶王朝是泰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在这417年间,形成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都对以后的泰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阿瑜陀耶王朝兴盛的原因
  (一)政治方面:封建统治的巩固和强化
  1、萨迪纳封建制度的确立
  成熟的泰国封建社会,是以授田等级制度即萨迪纳制为基础。这一制度从阿瑜陀耶王朝在15世纪确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朝在戴莱洛加纳王时进行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改革,制定了萨迪纳制度。在泰语中,“萨迪”的意思是权利,“纳”是授田,“萨迪纳”的词义即“对稻田的权利”。全体贵族和各地封建领主按其社会地位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级授予“食田”。最高级的昭披耶授田一万莱,依次的披耶授田5000莱,帕授田400莱,銮、坤、曼分别授田100莱以至数十莱不等。所授之田一方面是封建国家给各级官吏的俸禄,另一方面也代表获授田人的社会地位。因此,萨迪纳制又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食田数量的多寡,也反映了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低。萨迪纳制对泰国影响深远,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萨迪纳制在泰国盛行了400多年。萨迪纳制确立后,泰国封建社会明显地分为封建主阶级和农奴阶级这两个阶级。萨迪纳制的基本内容反映出,一、它是一种建立在封建土地国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领主制和封建等级制。二、萨迪纳制不只是一种封建土地制度,也是一种封建制的社会制度。三、萨迪纳制起着巩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作用。四、建立在封建主占有土地对农奴阶级进行剥削的基础上。萨迪纳制的实行,标志着泰国封建社会领主制的确
  2、人力控制、行政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
  对人力资源的控制是古代东南亚国家或者王朝能否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缅甸同泰国之间数次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掠夺人力资源,为己所用。那黎萱国王以牺牲地方利益为代价,巩固首都地位,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置于在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戴莱洛迦纳王改革过去的军政合一制,把国家管理分为政务和军务两大类,设政务大臣主管全国民政事务,设军务大臣处理全国军政事务。在政务大臣下设财务、官务、田务、政务四大部,军务大臣下设陆军和海军部。此外,为了维护国王权威和防止宫廷内部篡權夺位,1450年还颁布了《宫内法》,包括礼仪、百官职守和处罚法规三部分。戴莱洛迦纳王的改革为阿瑜陀耶王朝的兴盛提供了基础,使王朝这一时期在行政体系和礼仪制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戴莱洛迦纳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土地的分配权掌握在国王手中。为了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他把分封给贵族和官吏的食田分散到全国各地,使其不能形成一股集中的势力。高度的封建君主专制,逐步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了阿瑜陀耶国王的统治。。戴莱洛迦纳王的改革为泰国古代社会确立了一种新的封建式的生产关系,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不仅为阿瑜陀耶王朝代来了400多年的繁荣,而且对泰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经济方面:海内外贸易的发展
  1、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的发展
  阿瑜陀耶王朝位于泰国中部,主体位置位于湄南河下游,湄南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能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它北面是华富里河,西面和南面是湄南河,东面开凿了一条巴萨运河,将华富里河和湄南河沟通。整个城市水网交错,水上交通便利。还修建了陆上的街道,全长47公里。市内外交通发达,由此北上,有水、陆道可达泰北诸城;由此南下,经曼谷沿湄南河出海,可通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同时发展,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同时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阿瑜陀耶王朝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内生活用品、货物等物质产品的流通,而且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   2、人口数量的恢复和移民的高潮
  从1570年到1630年的贸易兴盛时期,人口随贸易的发展而增长。由于战争的原因,阿瑜陀耶的人口急剧下降,到17世纪中叶,阿瑜陀耶人口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这时东南亚可能有6座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人口的水平,阿瑜陀耶便是其中之一。人口数量的恢复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就促进了当时贸易的发展。在阿瑜陀耶王朝期间,一共有两次华人移民高潮。一次是:明朝隆庆年间海禁的开放,大批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移居海外;另一次是:康熙年间的中暹之间大米贸易又开启了私人出海贸易的先河,使人经营外贸合法化,许多人趁机移民海外。泰国自古地广人稀,需要大量的勞动力人口,因此对中国移民持欢迎态度。缓解了缅泰战争造成的劳动力人口紧张的问题,也促进中泰当时的贸易发展。外来移民出华人意外,还有日本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印度人和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移居泰国。这些外籍侨民主要是为了商业贸易而来,使阿瑜陀耶凭借便利的水上交通和港口成为了东西方商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因此促进了阿瑜陀耶王朝的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
  3、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的一般解释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古代泰国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为农业活动,但在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由于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部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转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也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阿瑜陀耶王朝的城市化发展。1500-1600年的东南亚都可以说是高度的城市化。阿瑜陀耶王朝也不例外,城市化迅速发展,表现为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相对密集。
  4、国际贸易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
  16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增加,东南亚作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的持续繁荣,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阿瑜陀耶的经济繁荣。湄南河下游的港口作用突显:一方面是作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另一方面也将当时泰国国内的商品运出,比如阿瑜陀耶的苏木木材(可提取红染料)运往中国市场、甘蔗出口日本、湄公河流域通过柬埔寨每年出口270吨安息香料以及阿瑜陀耶湄南河冲积平原生产过剩的大米等。经济作物和海外贸易为阿瑜陀耶带来了相当大规模的财富、一定程度上的国际交往和社会变迁。
  四、 阿瑜陀耶王朝衰败的原因
  (一)缅泰战争
  阿瑜陀耶与缅甸的矛盾和战争贯穿阿瑜陀耶王朝的始终。从公元1363年有史记载的第一次缅泰战争爆发到公元1802年缅甸失去清迈为止,缅泰之间共爆发了33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也是一个不完全统计)。除了1363年的战争余下的战争集中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期之间。可以说,这段时期两国的历史就是战争的历史。缅泰之间战争次数多,历时时间长,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极大。缅泰战争进行200多年,总的说来,缅甸处于强势,两次攻陷阿瑜陀耶城,一次是1569年阿瑜陀耶城第一次沦陷,马欣王及王族全部被俘往缅甸,财物被劫掠一空,城里居民大部分被放逐到下缅甸,7万名居民和全部王室成员都被俘往缅甸,缅甸人还拆婚毁了阿瑜陀耶城墙和碉堡,泰国沦为缅甸属国长达15年。1659年勃应襄攻陷阿瑜陀耶城的战争不仅使阿瑜陀耶城被劫掠一空,而且使得阿瑜陀耶王朝的防卫力量变得异常薄弱,致使柬埔寨入侵,而缅甸在战争中往往占有主动权,并且战争以掠夺财物和居民、控制一些要塞港口为主要目的。勃应襄在发动对阿瑜陀耶的战争时,每到一地便俘虏当地的大批居民,这就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发展,加深了人民的苦难。缅泰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阿瑜陀耶王朝的人口数量下降,人民为了逃避兵役或大批出家为僧或遁入山林,缅泰两国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口急剧减少,直到到17世纪中叶,阿瑜陀耶人口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战争给阿瑜陀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给缅泰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次是1767年4月,大敌当前,国王波隆摩罗阇五世不思应对之策,整天拜神求佛,寄希望于神灵,阿瑜陀耶城被围困长达14月,最后战败。除了能带走的掠夺物之外,缅甸人把他们能到手的一切都毁掉,一把火将其烧毁殆尽,具有417年历史的阿瑜陀耶王朝就此覆灭,只剩残垣断壁。面点之间的数次战争不管是在生产、文化、经济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是阿瑜陀耶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二)统治者后期享乐,大兴土木
  通过对王宫遗址考察,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王宫建筑是阿瑜陀耶城市建筑的主要部分。初期的王宫建筑比较简朴,后来日趋奢华。这一方面反映了阿瑜陀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公艺的进步;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个王朝的统治者由励精图治,到后期耽于享乐,导致国事日衰,最终为外住所灭。阿瑜陀耶王朝后期大兴土木,广建寺庙佛塔,加重了人民的劳役负担。
  五、 松散的中央集权制
  戴莱洛迦纳王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但阿瑜陀耶王朝的中央集权制仍然是松散的,正如美国学者O ? W ?沃尔特斯提出的王圈理论:“东南亚早期的政治结构呈现出一种部分重迭的曼荼罗式结构,或称为王圈组合。” 这正是东南亚古代社会没有出现过强大的政治中心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了在一个无固定边界的地理区域内的一种特殊的、不稳定的政治状况。阿瑜陀耶王朝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政治状况。李伯曼把王圈理论分为三个部分,依次是核心圈、依附圈和朝贡圈。核心圈,一般是指首都所在地及其周围部分地区,有发达的经济、严密的官僚系统和稠密的从事生产活动和为王室服务的人口,是阿瑜陀耶国王直接控制和管辖的政治经济中心。越远离核心圈,独立的倾向也就越明显。因此,“曼陀罗”统治者的行政控制常常仅限于他直接影响下的领土。这使得“曼陀罗”式的政治结构很少能够长期持续,常常伴随精神权威和政治权力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六、 结语
  作为泰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经历了崛起、兴盛和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兴盛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政治方面:封建统治的巩固和强化,行政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对佛教的利用;二是经济方面:海内外贸易的发展。衰败的原因是:长期的缅泰战争、统治者后期享乐,大兴土木。阿瑜陀耶王朝的方方面面都给后来的泰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阿瑜陀耶王朝的兴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泰国。
  参考文献:
  [1]宋立道.《神圣与世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4
  [2]贺圣达.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7
  [3]尼古拉斯·塔林等主编.《剑桥东南亚史》,贺圣达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4]段立生.《泰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工程规模大,范围广,其建设和管理工作就尤为重要和艰巨,任何不合理的施工和管理措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在建设管理工作中,有关管理部门要切实执行强制性指标和监督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高效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水利工程
期刊
摘要: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分析某些艺术作品时对其作品的内容进行描述和解释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当下人们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真实性来源于画面的真实,以图像学的方法论分析其作品中的真实感以及作品中的人文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真实感  一、图像学方法论  图像学方法论的主要是注重其作品的内容与意义分析,是一种根据历史文化的知识背景来阐释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主题及意义的方法论。即,在第一阶段时研究者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于城市供暖问题中供热站系统智能化展开论述,以期能够通过探究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来有效地实现能源的节约,更好的调控系统供热功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城市供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供热站;系统智能化;控制;实现;供热节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进,越来越特多人的关注。城市供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来说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中国社会和城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水资源、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水资源管理技术多种多样,但相对来说,作为这个阶段水资源工程构筑中最广泛使用的建设技术是碾压混凝土技术。但是,在水管理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工程的事前性和其综合使用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所以对碾压混凝土建设技术的要求也变高了。本研究对水利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碾压混凝土工程,分析了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书法、祥云、京剧、剪纸、皮影、中国结等元素经常被作为设计元素来应用,在众多元素中,国画中水墨元素是既能在古典风格中展现古朴典雅,又能在现代风格中展现它的内涵与精致。因此,本文将以水墨元素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为主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水墨艺术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探究,通过对水墨画艺术带来的启发,寻求未来中国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可继承性。  关键词:水
期刊
摘要: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整体规模都呈现出了显著上升态势,尤其是建筑物高度不断提升,而这也使得在基坑建设过程当中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施工施工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住宅房屋;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逐步创新,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
期刊
摘要: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黑龙江省对俄能源产业合作带来的机遇,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俄能源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对俄跨境能源产业合作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能源合作;黑龙江省;一带一路;对策  能源合作是中俄合作的最重要的合作领域。深化能源合作对于中俄两国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
期刊
摘要:旅游业不仅是西藏我国特色产业之一,也可说是西藏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旅游产业之一,其在丰富旅游观光资源、旅游生态环境和特色旅游服务品质上优势绝佳。长期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条件早已发生了很大的重要改变,经济的持续发展迅速为西藏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经济基础。本文从旅游政府职能的设置角度理论出发,分析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与西藏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旅游政府职能在西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中进行管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整体建筑施工功能发挥及安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建筑工程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原则,以及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质量管理问题深入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引言 
期刊
摘要:增材制造技术作为制造业领域的新技术,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造技术。通过分析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结合专业特点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阐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机械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升了该专业学生对增材制造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增材制造技术;机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