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出现的新型产物,微课不仅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适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而且在教学方式上十分灵活,对学生和教师都十分头痛的小学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微课会十分直观,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一、将微课运用在小学行程问题中的优势
  1.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是小学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丢分的地方。行程问题大致分为顺(逆)水航行问题、追及问题以及相遇问题三种,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论的思考,同时能更加形象地帮助学生完成解惑的过程。此外,“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通常情况下一个议论题目一个重点。它一般是针对学生学习问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的,所以十分有针对性,也很适合学生自学以及查漏补缺。
  比如,在一個600米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同时从同一个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个人速度不变,还是在原来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在这个两人跑步的问题之中,教师通过微课将题中的含义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列出最终的式子。
  2.微课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轻松
  在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探讨当中,教师可以总结行程问题的类型,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微课的制作。教师可以使微课视频的设计在新颖独特的基础之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任何事都充满求知的欲望,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对自己不喜欢的或是感到厌烦的事物就会提不起兴趣。而数学行程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所以这免不了教师怕学生听不懂而重复,但是这样就会加深学生的厌恶感。如果将行程问题制作成视频,以动态的效果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已知条件过于复杂和抽象导致无法解题的困扰,而且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微课在小学行程问题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
  1.结合其他教学方式统一教学
  “微课”以短暂的时间教授学生重难点知识,但是仅仅依靠这不到十分钟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行程问题的应用例题。正因为行程问题的应用例题复杂且题型较多,所以单单依靠这一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像每堂新授课,教师只会将重难点当作课程的一部分,所以,微课教学虽是将行程类问题的精华部分将解出来但是并不足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学习。如果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全方位讲解,会被课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所吸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教学丰富了课堂活动,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互动,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创设情境,辅助微课教学
  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创设情境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进行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应用题“猎犬发现在离它10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能跑3步,问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中,教师应懂得创造什么样的情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道应用题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创设一个森林里猎犬追野兔的场景,在视觉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帮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应用题型的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行程问题虽然是小学课程中复杂且难于理解的知识,但是将微课教学带入小学行程类的应用题型中就能够在增加讲授知识多样性的同时帮助教师和家长减轻负担和压力,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佳龙.基于微课程的在线教育应用模式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3(Z2):30-3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作者简介:何印(1965—),男,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其他文献
归纳概括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并提出若干建议。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既能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动力,还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情境;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051-02  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质功能,通过精心创设与实施高效
摘 要:高校作为基础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学科布局全面,基础研究能力突出,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国防科技创新和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双赢。但由于信息沟通不顺畅、军地文化差异等因素,高校在参与军民融合的进程中也遇到了难点与瓶颈。文章提出,高校应抓住机遇,积极寻求有效路径,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深入参与到军民融合的建设中。  关
摘 要:文章以大学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展开分析,集中从理念创新、形式创新、架构创新三个维度提出具体建议,期待为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046-01  一、理念创新  如今,高校思政工作的对象是成长在新世纪的新一代,
摘 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是一位著名的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的男女教育思想,是与当代教育家不同的想法,他是第一位提出男女平等观念的伟大哲学家。这一思想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文明先进的,但是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也存在许多缺陷。文章分析了柏拉图女性教育的优缺点,并吸收了柏拉图思想的合理部分,以为当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提供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群获得快速发展,城市群的培育迅速成为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在讨论城市群概念及其划分原则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中国城市群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分类汇总,重点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状况、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对蜂花粉的资源状况、营养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和作为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蜂花粉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