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柱状田头菇、杨柳菇,原生长在福建、江西等省的油茶树腐木上,所以又称油茶菇。由于茶薪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香味,容易招引病虫害,有的栽培者不知所措,影响到茶新菇的产量与品质,效益欠佳。从各地栽培情况看,问题聚集在产量不达标。茶薪菇高产标准是:每袋装干料量300克,产量应达到400克,生物转化率为133%。产量不达标,会相应地影响其品质与效益。下面具体介绍茶薪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
  一、生物特性
  1. 温度
  茶薪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4~34℃,最适温度为25~27℃,菌丝体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强的耐受性。子实体形成阶段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原基分化在10~16℃,子实体发育在13~25℃(最适温度为22~24℃),出菇阶段温度低于10℃或高于28℃均不能形成子实体。
  2. 湿度
  培养料的最宜含水量在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湿度在90%~95%。湿度不足80%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过干时易发生萎菇;但超过95%,也会反遭其害,容易引发霉菌,甚至烂菇。
  3. 空气
  茶薪菇属好氧菌类,子实体在发育期呼吸强度加大,每袋菇每小时排出二氧化碳0.1~0.5克,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就会抑制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若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人为诱导,可产出菌柄相对粗长的优质产品。
  4.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度为300~500勒克斯。
  二、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1. 产地环境要求
  茶薪菇栽培场地的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 标准。要求距离畜禽养殖场、厕所、医院、食品发酵加工厂等至少300米以上;水源无污染,生产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周围无排烟工厂和粉尘作业场,避免空气污染。
  2. 标准菇房结构
  标准菇房采用镀锌钢管、角铁作骨架,外墙用空心砖砌成,房顶和内隔间采用防火性较好的聚酯板构成。菇房宽7米,长视场地而定,高5米,房顶呈“A”字形。房与房之间设3米作业道,上方遮盖防虫网,入口处悬挂灭蚊灯。房内设摆放菌袋的培养架6~7层,层距35厘米。北方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适用栽培。
  三、菌袋基质要求
  茶薪菇长菇载体为菌袋。其培养基的质量应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CNY5099)标准。
  1. 对准季节
  春栽,2月下旬至4月上旬接种菌袋,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菇;秋栽,8月下旬至9月底接种菌袋,10月上旬至翌年春季长菇。室内或大棚内控温不低于15℃,冬季照常长菇。菌袋培养50~60天开口出菇,生产期9~10个月。
  2. 选好原料
  栽培原料主要是棉籽壳,要求新鲜、无结块、无霉烂变质、无沙土、无杂质。棉籽壳质量标准可参照福建省地方标准《食用菌栽培原料用棉籽壳》(DB35/T1312-2013)。
  3. 合理配方
  培养基配方一:棉籽壳81%,麦麸16%,碳酸钙2%,石膏粉1%;配方二:棉籽壳50%,玉米芯30%,麦麸18%,碳酸钙1%,石膏粉1%。料与水的比例为1∶1.2,含水量60%~65%,灭菌前pH值6~7。
  4. 制作料袋
  培养料混合、加水拌匀后,选用袋折径宽15厘米、长30厘米的菌袋,每袋装干料量300克,湿重650克。装袋要求松紧适中,袋口扎牢。及时进行常压高温灭菌,要求温度达100℃后保持18~20小时,彻底灭菌,达到无害化。最后卸袋排场散热。
  5. 接种养菌
  待袋内料温降至28℃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前进行环境净化消毒。接种时解开袋口,接入菌种后袋口复扎牢固;另一种方式是不解口,就在袋头肩旁打接种穴,接入菌种后用胶封口。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病從口入”。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干燥、避光、温度恒定在23~25℃的培养室内养菌。
  四、开口催蕾技术
  菌袋经过培养生理成熟后,转入开口催蕾工序。
  1. 掌握成熟标准
  菌袋由室内培养达到生理成熟标准才能实现产量高、菇质好。
  ①菌龄。一般从接种日算起,且在适温环境中,扎袋口接种养菌需要50~55天;若采取打穴接种,透气性好,菌丝发育较快,养菌一般需要40~45天。
  ②积温。菌袋有效积温区为4~30℃。生理成熟有效积温为1600~1800℃。计算公式:以4℃的积温为0,有效积温=(日平均温度- 4℃)×培养天数。
  ③色泽。菌丝浓白,长势旺盛,气生菌丝呈棉绒状,袋口出现零星棕褐色小斑点,菌丝生长代谢好,有的会吐黄水。
  ④基质。菌袋富有弹性,重量比原有减少20%,说明培养料已适当降解,积累足够养分,正向生殖生长转化。
  2. 开口操作要点
  ①开口时间。菌袋开口选在晴天上午,打开培养室门窗,让内外空气对流。
  ②松口方式。菌袋开口时,打开袋口扎绳,顺手把薄膜拉直,让袋口张开;然后把薄膜拢合,用手把袋膜扭拧,使其形成微量通风。
  ③消毒灭虫。开袋口前用石灰粉喷于菌袋表面及周围进行环境消毒,每1000袋用石灰粉2千克;之后用辣椒或洋葱熬成生物药液,喷洒袋面,消除病虫源。
  3. 催蕾技术措施
  ①掌握菌丝转色。菌袋开口后菌丝表面出现细水珠,并分泌色素,使菌袋表面菌丝发生褐变,袋口周围表面的菌丝形成一层很薄的菌膜。
  ②控温配合变温。开口后1~2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如果温度超过25℃,要及时疏袋散热。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0分钟。人为变温采取白天关闭菇房门窗,晚上10:00后打开窗户,使日夜温差拉大到8~10℃,直到菌袋表面出现白色粒状物,说明已经诱发原基。   ③保持空间湿度。菌袋开口后第一次喷雾化水于空间和袋面,连续3~4天,然后每天喷水1次,保持空间相对湿度不低于85%,防止袋内表层菌丝体失水而干枯。随着原基分化需要,以后每天喷水2~3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
  ④菇房通风换气。催蕾阶段注意保持菇棚内较高的空气湿度,使水、气、温都能满足菇蕾分化生长的需要。气温高时早晚通风,并在窗上挂遮阳网或草帘;气温低时白天开南窗,晚上关窗,减少菇房的通风量。如遇阴雨天气,南北窗应全部打开,增加房棚内的氧气和提高空间湿度。
  ⑤间隙光照刺激。操作时野外菇棚可拨开棚顶的遮阴物;室内菇房可打开门窗,让散射光线透进房棚内,处理时间3~5天。催蕾期引进散射光,适宜光照度为300勒克斯,如果光线过强或直接照射到菌丝体,会造成菌絲干燥,表层不结膜,原基不能形成。
  五、出菇管理要诀
  ①严格控制温度。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温度应掌握好“两个温标”:a.最适温标。为20~25℃。b.极限温标。最低不可低于10℃,若遇冬季连续几天0℃以下,子实体易受冻伤,应做好加温防冻;北方日光温度最高不超过28℃,遇超温时,菇棚上方遮阳,加强通风排湿。
  ②注意湿度极限。出菇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长菇期以保湿增湿为主。如菌袋失水过多,可采取喷水方式让菌袋吸收,也可采用注射或浸水等方式给菌袋补水。在管理上注意控制“两个极限湿标”:一是湿度最低不低于75%,湿度偏低,菌盖表面粗糙且易裂;二是湿度最高不超过95%,湿度超标,棚内缺氧,易造成子实体霉烂。
  ③区别气候通风。秋末长菇气温高时,采取早晚或夜间通风;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宜在中午通风。同时通风还要与保温协调好。日光温室菇房面侧塑料膜要经常掀起,后墙通风窗口要常开。
  ④合理调节光照。子实体生长期最适宜光照度为300~500勒克斯,以棚内能阅读报纸为好。调节光源主要靠打开菇棚通风窗,让光线透进,上方遮阴物调节稀疏透光。
  ⑤配合刺激。出菇采用冷水刺激和震动刺激。冷水刺激不是菌袋补水,而是利用低水温刺激菌袋。这些操作可对菌丝体起到机械刺激,利于多出菇。
  六、产品采收
  茶薪菇菌袋是一次接种,多次产菇,生产菇潮4~5次。秋季每月可采收2潮,每潮间隔7~8天,冬季间隔10~13天。每次采收后经7~8天生息养菌,然后再按出菇管理技术操作6~7天后,继续长下一潮菇。产品须及时采收,采后鲜菇可应市,也可烘烤加工成干后常年供应。
  为了便于栽培者在生产中对照从菌袋转入出菇这一阶段的管理技术,特列表如下:
其他文献
我认为,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协助科任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之一。从工作的角度看,科任教师是班主任
在桥梁施工建设中,作为整个桥梁的关键组成部分,稳固的桥梁桩是整个桥梁的重要支撑。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桥梁整体质量的好坏。在实际施工中,桥梁桩基础处于桥梁的最低端,诸多
2014年9月的一天,在重庆市铜梁区平滩镇新华村的藕田里,金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蔡金云正指挥三十多位农民采挖莲藕。在他身后的公路上,几位农民忙着将洗净整理好的一筐筐莲藕抬上车。“这两车莲藕是运往重庆市区的,处暑过后,我们专业合作社的莲藕开始大量采收上市,每天挖、洗、运藕的村民有五十多人。”浑身沾满了泥浆的蔡金云说。  蔡金云通过勤劳和钻研,不仅培育出特色、优质的“移民藕”,还成为当地的移
市政工程发展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做好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
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这称之为智能建筑,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GH4169大型异形环件的胎模制坯及环轧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现有的压力机和辗环机设备不能完全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坯料,最后坯料成形欠压40 m
一、空秕率高的原因  1. 内因  主要是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健全、不亲合,不能完成受精过程;稻株体内输导组织发育差,穗部营养不良,致使子房中途停止发育而形成半实粒。  2. 外因  主要是温度、水分、光照、病虫危害等。  在外因中低温冷害是造成双季晚稻空秕率高的直接原因。水稻幼穗形成期对温度反应最敏感,这一时期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抽穗扬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低温,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空秕粒。低温
针对汽车门板拉深模定位安装台二次加工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定位稳定性的原因,提出了基于CAE精算的拉深定位优化设计。经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设计可以提高门外板拉深定位安装
近日,德国首家在线3D打印服务公司trinckle3D与领先的制造服务及定制化激光烧结产品供应商Kuhn—Stoff达成新的合作。双方联手开发了一款新软件,该软件能自动化“定制化机械手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3月l1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从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