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组合式注汽”提高油田采收率——以曙1-38-7030井组为例

来源 :特种油气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曙1-38-7030井组吞吐规律和开发矛盾的分析,在超稠油普通蒸汽吞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组合式注汽(间歇恢复、抽稀井网整体注汽、一注多采)的开采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吞吐效果,提高了井组采收率,为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开采模式.
其他文献
重点分析了井温监测资料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主要通过监测资料取得的认识分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这不仅对指导曙一区超稠油开发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
通过分析杜84块构造边部的新井生产特点,发现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和井间汽窜干扰等矛盾严重制约了新井的生产效果.针对出现的矛盾有针对性地采用了XYG-Ⅰ、三元复合吞吐、
通过各类水平井开发效果的比较与分析,结合水平井对各类油藏的适应性分析,对曙光油田开展广泛的油藏特征研究,确定4种具备水平井开发潜力的油藏类型.从油田发展角度出发,初步
杜84块油井随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地层压力下降快、平面及纵向动用差异大、油井加热半径小、高轮次油井吞吐效果差等.为解决以上问题采取了组合式注汽方式,有效
通过对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特点的研究,对曙一区超稠油汽窜的油藏和开发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汽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汽窜防治措施.现场应
针对曙4714断块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主体部位水淹程度高,油藏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稳定注水开发方式.实施后,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阶段增油1.38
辽河油田曙一区兴隆台油层为互层状超稠油油藏,是主要的储量接替和产能建设区域.该区域储层发育差,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汽压力高、低周期采注比低、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吞
曙二区大凌河油藏为近源物质快速堆积形成的水下扇油藏,发育多套含油层系,且各自有独立的油、气、水组合,断裂系统复杂.早期少井多注的开发方式造成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通过
通过应用产量增长率模型、油汽比曲线和经验公式3种动态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对超稠油开发早期区块(杜84块)兴隆台油层动态可采储量进行计算,得到了与油藏标定可采储量相近的结
通过建立一个可用于水平井热采的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对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Ⅰ组和兴Ⅵ组油层水平井地质和注汽参数敏感性进行模拟计算,分别研究水平井段长度、井距、渗透率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