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自述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一心想念书,在彰化县中山国小升五年级时,分发到升学班,我没钱补习但考上省立彰化中学初中部,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放弃高中部入学。1958年考进公费的省立台中师范就读,街坊邻居称颂“路灯下苦读孩子”要当老师喔!初到师范学校,有个星期天想回彰化老家,我路过省立台中图书馆第十三届全省美展会场时,进去参观即为琳琅满目的作品所吸引,欣赏各种类别艺术,心灵也受到震撼,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挂在那儿供人品味,那该多好。尤其看到胶彩画《彩塘幻影》《镜前》《喜日》三幅评审委员作品时,更是欢喜以致流连忘返,趋前一瞧,竟然是我们班上美术老师林之助教授的作品,也许是老天刻意安排的机缘。于是我开始先随着三年级学长蔡其瑞,后来并毛遂自荐地将初次试作请林老师指点,老师说:“我没教你,你怎么会呢?”因此踏入“竹篱笆画室”门下,使我的精神领域得到充实与光辉。
  随恩师“台湾胶彩画之父”林之助教授五十多年,老师赐我“绘画三宝”:一要有画最丑图画的勇气与突破决心。 二要尊重别人存在的气度,谦虚不可自满。 三要追求美的理想,美的本质是无终点站的。
  由于恩师耳提面命督促,我虽处于师兄、姐群之下,却能出类拔萃,赢得好名声。创作五十多年来,不敢忘记師命,一面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负起胶彩传承推广责任,一面专心于精进画艺,从基础写生功夫“采风养成期”开始;到勇于“突破创新期”尝试各种不同面貌作品,得到惊奇好成绩;用心寻求胶彩新观感,逐渐呈现个人“建立画风期”;再者为了推展胶彩,让社会大众认识,1994年编写《胶彩画艺术》专书进入“立论传承期”,从过去历史知晓胶彩画是我们古代老祖宗的国粹,避免再被误解而受到排挤,无法推广。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绘画最高准则,胶彩画与水墨画同是中国画的两大主流,而胶彩画能贴切深入时代情境,讲求“气韵造境期”胶彩之美的终极理想,希望能为胶彩画界有所贡献,让国际社会认识台湾胶彩画艺的特色,冀期胶彩画为台湾发光发热,前景光明。
其他文献
归纳于向溟的艺术似乎是困难的,因为他的创作手段涉及雕塑、装置、绘画、摄影、话剧,他的艺术行动涉及多种文化活动和艺术机构的组织与策划,包括文案的撰写。最近,他更是跨界
在所有已知的清代淮安书画家中,赵冕是资料最少的一位。如《续纂山阳县志》只有“以写生著者赵冕字冠山”的记载。“写生”就是替人画像,这是西方照相技术传到中国前的一种绘画手段,如著名画家齐白石早年就是其老家湘潭的一名写生画师。是时,赵冕在淮安以画像为业,有时也兼写人物、花卉。对此,《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云:“赵冕,字冠山,林弟。画人物娟秀欲绝,喜用水法,多新意,亦能花卉。光绪十五年(1889)作《白荷扇
为解决城市地质中的基于剖面的浅层地质体建模过程中的地质剖面自动对比问题,实现3维地质体模型的动态重构与局部更新,将3维拓扑推理引入3维地质建模,通过剖面投影方法在3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