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 月23 日下午2 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及生猪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薛亮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抓紧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
  
  最近几个月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异常波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媒体也作了大量的报道。
  中国政府对发展生猪生产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7 月30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8 月13 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把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当前,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畜牧兽医部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国务院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一是尽快落实能繁母猪补贴。二是抓紧实施生猪良种补贴。三是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四是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五是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六是积极开展能繁母猪保险。七是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八是加强生猪生产信息的分析和预警。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市场价格的拉动,生猪生产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据调查统计,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回升,7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1% ,环比增长0.7% ;规模饲养发展加快,7 月份存栏同比增加7.3% ,环比增加2.1% ,其中能繁母猪同比增长14.9% ;工业饲料销量上升,生猪饲料销售量同比增长6.0% ,环比增长5.2% 。
  
  高度重视防控工作,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已得到初步遏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农业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防控工作,及时制订并下发了有关技术规范和方案,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前一阶段,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控措施。
  一是确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方针。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后,及时确定实施以免疫和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强制免疫。
  二是抓好重点地区免疫工作。5 月初,农业部安排12 家企业紧急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目前已有11家企业疫苗投入使用,近期还将再安排几家企业扩大生产。为确保重点地区防控需要,农业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实行统一调拨,重点保证长江流域省份免疫需要,并把种猪和母猪作为免疫重点,有效保护养猪业持续生产能力。目前,新型疫苗的日生产能力达到700 万~1000万毫升。截至8 月22 日,农业部共调拨猪蓝耳病疫苗3.14 亿毫升,免疫生猪1 亿多头,对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猪群的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农业部已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纳入疫情快报范围。一旦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要求各地迅速核实,及时确诊。同时,农业部也将疫情通过网络及时通报到县一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6 月份,农业部向各地下拨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专项监测经费,组织各地开展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监测。同时,加大生猪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消除疫情隐患。为方便公众举报疫情,7 月22日,农业部在媒体上公布了农业部和各地的疫情举报电话,要求24 小时值班,对举报疫情认真组织核查。
  四是坚持依法防控。已经发布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依法防控,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规范各项防控措施,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五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生猪防疫,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中国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对注射疫苗等其他防疫费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对因防疫需要组织扑杀的生猪,按照一定标准给养殖场户补助。
  六是加强流通控制和检疫监管。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强化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工作,强化免疫标识管理。严格对病死猪采取“四不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生猪限制移动,严禁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坚决防止疫情跨区域扩散蔓延。
  七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做到有效反应、及时应对,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截至2007 年8月22 日,农业部共派出93 个督查组和专家组,共251人次,指导各地防控工作。
  八是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组织专家深入疫区和生猪主产区,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组织编印防治知识手册、疫苗使用手册及防治知识挂图60多万册(张)。各地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有关政策措施,普及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养殖者防疫意识。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疫情已得到初步遏制。今年以来,截至8 月22 日,全国共有发病省份26 个,共有病猪25.7万头,病死6.8 万头,扑杀17.5 万头。目前,发生的所有疫情均被有效控制在疫点上,没有扩散蔓延。7 月份,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4.7 万头,死亡1.3 万头,发病和死亡数分别比6 月份下降51.5% 和35.9% ,与去年同期相比,疫情大幅下降。农业部将进一步抓紧政策落实,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全国生猪生产尽快恢复和发展。
  (农业部办公厅新闻供稿)
其他文献
朔州市白堂乡安太堡村,13年前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安太堡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和他的村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李文自上任以来,始终把经济作为安太堡村发展的主题。他认为,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村委干部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必须以观念促发展,以发展见成效。安太堡村移民搬迁到新村后,几乎没有一亩土地。在农村,如果离开了
期刊
毗邻郑州的中牟县,有这样一座卫生院——九龙镇卫生院。改革的浪潮促使了太多标榜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状况大都令人堪忧,九龙镇卫生院却在新老院长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一条不甘落后、敢于竞争之路。    生存危机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在承担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机制僵化造成卫
期刊
“野性十足”的吊瓜浑身都是宝      建德莲花镇,这里真的很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田头山坡都是成片成片的吊瓜地。走进一看,如天网般的蔓藤上,挂着许多许多翠绿、黄绿相间的果实,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特别惹人喜爱。老宋告诉我们,这就是快收获的吊瓜,等到9月吊瓜成熟时,比现在更漂亮,黄色的果实挂在枝头,特别像一盏盏小橘灯,零食吊瓜籽就是它!   老宋全名宋志红,黑黑瘦瘦的他和妻子两人,今年种了6
期刊
许多人知道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杂交小麦。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到杂交水稻的应用水平,那么将创造一个巨大而崭新的高技术种业市场。   据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中心分析,2006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在3.49亿亩,如果按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总播种面积的50%计(达到杂交水稻应用水平),每年的应用面积将达1.7亿亩,按亩均增产50公斤算,那么全国每年就可以新增产小麦85亿公斤。另
期刊
近几年,河北沧州市下辖的青县,因为“村民说了算”的村治实践,被誉为“青县村治模式”而名闻遐迩。  早在三四年前,县委书记赵超英针对农村的“乱”(上访)提出了“治”(村民自治)的思路——让村民自己当家作主。没有想到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思维,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一时间,青县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那时“天天接待媒体记者”,青县县委
期刊
■文·蔡保生 陈兆明 李远玉 邢福铭 劳同盛 林英谋     高度盐渍化的海滩,经常成为不毛之地,因为绝大部分植物在此根本无法生长。在烈日烘烤下,滩涂上会结出薄薄的盐层,只有迷路、饥饿的动物偶尔光顾此地。对于绝大部分生物来说,这些土地决不是生息的好环境。与此同时,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土地短缺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仅大
期刊
为贯彻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福建省农业厅于8月24日在福州召开全省2007年度农资打假情况通报暨假劣农资销毁现场会议,并在省固体废弃物处置场举行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农资活动。  会上,省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省农业厅姜安荣厅长通报了全省2007年度农资打假情况。  姜安荣厅长指出,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
期刊
创业路上有艰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身价数千万元的企业老总,从一个不起眼的养殖户到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多个荣誉,“中华龟王”——费成益,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村汉子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创业之路。   今年50多岁的费成益是浙江萧山人,祖辈为躲避战乱,举家逃难到弋阳县旭光乡茅棚村。他出生后,祖孙三代挤在一间茅草屋里,一到雨天,家里的盆盆罐罐全部都要用来接水。
期刊
程旭波研究员、政协委员,男,1950年6月出生,安徽岳西人,大专文化,现任安徽岳西县富民水稻研究所、安徽天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1971年退伍转业,在当地政府多个部门工作过,并曾在多家企业担任过领导职务。1987年辞职,开始从事和主持《水稻X玉米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的实验研究,1995年创建岳西县富民水稻研究所,特邀安徽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岳西县农业局等省内有关专家、教授组成课
期刊
2006年春节,江西赣县田村村民黄新华还没回到家,就接到了村里重修祠堂的通知,要他捐点钱。回到家,父母就跟他说起了这事。第二天,村里修祠堂理事会的人就来找他,要他多少也要捐一点钱。  “怎么又是修祠堂”,听到修祠堂,黄新华心里就反感。这几年族里修祠堂几乎是每年一次,每次他都要捐个三五百元的。  在村里转转的时候,黄新华发现,村小学的围墙倒了,一问才知道学校没钱已经倒了几个月了。于是他决定和村里的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