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中国幼儿教育的历史线索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化教育的宝库当中,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谓“蒙”,古籍中的解释是:“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由物及人,就引申为人处在蒙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故须启蒙,或者发蒙.所谓“蒙学”,即“启蒙”之学.rn据《大戴记》等典籍记载,夏商周时就建立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在汉代称“书馆”或“学馆”,教师称“书师”.学校以识字教学为主.汉代教学童识字的书,如《仓颉篇》、《训纂篇》、《凡将篇》、《滂喜篇》等都已亡佚,只有史游所撰《急就篇》流传下来.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则每句押韵,以便诵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养阴退热方、补气方、活血方四类中药组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脾脏Bcl-2、Fas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采用
<正>长期以来,每期《语文学习》的封面都印有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本来很好地揭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及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