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工具,而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也是影响幼儿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也会同步上升。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的各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掌握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育活动,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会,帮助幼儿提高语言方面的技能。
  关键词:学前儿童 语言教育 活动指导
  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及意义
  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它具有特殊性,目的性和整合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随意性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促使幼儿获得语言经验。活动是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整合,并不是单一、片面的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根据年龄段划分可分为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3-6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两个阶段。除此之外,语言教学活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
  长期的实践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就失去了语言教育的契机。这一阶段语言的发展将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这一时期,应该充分抓住教育时机,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有效发展。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2.1 遵循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基本规律,促进语言的有效发展
  《纲要》和《指南》都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教育指导提供着科学的依据,反之,语言教育指导也要适合语言的发展水平。这是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指导的关系。所以,教师只有遵循基本规律,只有掌握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6岁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词句、口语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语音方面,3-4岁是幼儿掌握语音的关键期,语音发展成为幼儿口语发展的首要因素,4岁以后儿童的发音器官逐渐完善,5-6岁时,幼儿能够在成人的教育下,发音正确,咬字清楚,并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发音。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语音发展经历由模糊到清晰、发音不标准到发音标准的过程。词汇方面,在不同的年龄段,幼儿所掌握的词汇词性具有差异性。3-4岁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多以名词、动词为主,5岁左右能够对形容词准确的使用,量词的使用仍然感觉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幼儿掌握的词汇量逐渐增加,对词义的理解更加深刻。语句方面,3-4岁儿童能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4-5岁时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5-6岁时能够学会运用各种复合句。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随着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语句发展可以从简单句到复杂句过渡,语句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
  除此之外,这一阶段幼儿的口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不断完善,在幼儿与他人沟通和交往中逐渐提高。
  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每个幼儿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前,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进行中要兼顾整体与个体差异,适时指导。
  2.2 开展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
  (1)区别对话范畴与独白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两者都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谈话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谈话,并围绕一定话题与人交谈,学习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规则,提高儿童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讲述活动旨在促进儿童的独立观念和表达。讲述活动需要一个相对正式的语言场合,并有一定的凭借物,使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对某事、某物、某人的认识。所以,两种活动虽然都是为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所开展的活动,但在目标、内容、语言运用方式、语境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指导时,也存在差异。
  在活动开始前,针对谈话活动,教师应该确定明确的谈话话题,让幼儿知道需要谈什么问题,话题的选择要尽量有趣新颖,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让幼儿有充分的谈话素材。这样才能激起幼儿交流和讨论的欲望,让幼儿有话可说。而对于讲述活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凭借物,这是幼儿的讲述对象,也决定着幼儿的讲述范围与主题。
  在活动中语境的创设,教师应该注意谈话活动环境注重轻松愉悦,可以几个人一起谈话,是多方互动交流的过程,围绕中心话题开展谈话内容。而讲述活动不能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在正式场合开展,运用独白语言的方式,大家要认真听一个人去讲述,老师应先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故事的内容,并指导幼儿使用现有知识进行讲述,引入新的故事体验,最后巩固和迁移新的经验讲述,层层递进。
  不论是谈话活动还是讲述活动,教师都应该发挥良好指导者的作用,教师应该因人施教,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与反馈,在活动进行后及时进行评析。
  所以,教师在开展这两种活动时,要把握好两者的差异,合理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并组织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
  (2)在游戏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语言
  《纲要》和《指南》指出,要注重幼儿倾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听说游戏是一种将语言元素纳入游戲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目标、学习语言的方式。它也是最符合学前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教育游戏。听说游戏的类型包括语音、词汇、句子和语法、表达能力练习四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任务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
  在开展听说游戏前,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好,又能掌握某方面的语言技能。其次,听说游戏的目标要体现行为的可操作性。材料的准备也与目标有关系,要考虑材料的数量以及材料的典型特征,所选择的材料应该符合听说游戏典型的特征。   在听说游戏中,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其涉及到幼儿这堂活动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后,教师要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切记用简单的话语讲解并讲清楚游戏开展的顺序,力求让孩子易懂易记易操作。在游戏中,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并在幼儿熟练掌握规则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3)借助文学作品学习丰富形象的语言
  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幼儿文学活动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基本的形式有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教师要在文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丰富形象的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性结构语言的美。
  在活动开展前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选材,文学活动是围绕作品进行展开的。文学作品的选择应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一致,语言要简单易懂,情节有趣才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更重要的是主题要积极向上,包含内容尽量丰富。
  组织文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渐进性按层次深入,首先带领幼儿感知作品,帮助他们排除障碍,其次从作品出发理解体验作品并通过实质性操作活动,如户外探索等经历,帮助幼儿迁移经验,最后立足于原有作品让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这一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以及创造能力。
  贯穿文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并可以根据故事中的相关角色改变语调、动作、表情来渲染气氛,提供良好的模仿榜样,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情节。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活动做出恰当的调整。
  (4)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获得有用的语言经验和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早期阅读的核心要素,避免将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写作,看图讲述等活动。
  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前期,教师要将良好的阅读情感态度放在目标制定的首位,制定目标时要突出对阅读兴趣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逐步实现总目标;讲究表达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提出各项目标的要求。不仅如此,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呈现和放置。例如,针对于学前儿童阶段,如果书架摆放过高,当幼儿想要拿一本书进行阅读时却够不到,这是很严重的弊端,所以教师应该以孩子的立场思考,结合幼儿的相关经验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活動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亦可选择表演、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感知阅读材料,教师在提出阅读要求后,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此时要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教师也可以和幼儿开展师幼阅读来分享集体阅读的乐趣。活动的最后,还可以围绕阅读开展主题式的延伸活动。
  2.3 重视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
  除了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外,渗透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也至关重要,它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家庭生活和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学习。《纲要》也提出要注重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在幼儿园内开展是不够的,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也不足以充分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生活中的各个环境都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有着无意间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家庭作为幼儿的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互动也是十分频繁,家人应该重视与儿童的交谈,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与幼儿园家园合作,抓住每一个可以进行语言教育的机会,共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各项语言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遵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注意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指导方式的共性与个性,引用生活化元素,运用适当有效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这一过程更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只有多方充分重视,携手努力,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为儿童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爱霞.怎样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J].文教资料,2018,(23):51-52.
  [2] 张倩.游戏活动与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273.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6.10.250.
  延边大学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其他文献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2]。由于儿童因抵抗力较低,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儿身心
文章用泰戈尔的名言“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又时刻给你充分的自由”来指导少先队工作。主张辅导员对学生要“爱的多”“放的多”。从用“爱”构建“朋友式”师生
由于X-射线衍射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无损样品、信息全面等优点,是目前进行物相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样品架自身的衍射信号会影响样品结构的解析,因此X-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将幼儿习惯培养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保证幼儿园教学的效果。为此,本文分别从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灵活性以及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幼儿 良好习惯  幼儿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心智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快速测定发酵食品中苯乳酸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45种乳
胸部作为机体的脏器,属于人体的重要组成。在其遭受创伤后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尤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作为一种典型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常以痰多、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为主要
酪氨酸酶是果蔬褐变和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抑制剂在果蔬保鲜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次研究了利巴韦林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机制及其对贡梨鲜切梨块
针对木材端面扫描图Canny边缘检测结果出现轮界线断裂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生长轮图像边界修复算法。该算法的实现通过对纵轴距离小于阈值t1的2个相邻断裂轮界区域进行连接修复、对其他断裂轮界区域进行延长修复。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该文采用C#编程语言实现了算法。试验选取了端面边缘检测结果图都具有断裂生长轮界,生长轮数分别为21、104、235、14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为了提升马铃薯贮藏品质,分别使用不同功率微波对马铃薯块茎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马铃薯保存在4℃的冰箱里,贮藏期间每10 d测量马铃薯的失重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民营企业家素质是民营企业家个性特征与能力的综合体现。伴随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退休,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在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对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