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与幸福指数

来源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人类的幸福,而积极教育被定义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幸福教育。
  5年前,我在做积极教育时曾问学生:“什么时候最开心?”出人意料的是,有学生回答:“刮台风时最开心,因为就不用上学了。”学生竟把学校看成比台风还可怕的事物!这不禁让我们担忧下一代的学习目的、动机与判断,这也让我感到进一步推广积极教育的意义所在。
  积极教育有许多有趣的理论基础,譬如学会控制欲望对未来的影响等。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教授提出的“延迟满足”理论就被用于积极教育的实践当中,以此解释“希望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米歇尔让幼儿园的孩子到实验室,桌子上放着棉花糖。他告诉孩子们他要出去一会儿,棉花糖可以现在吃,也可以等他回来后再吃,但如果能坚持到他回来再吃,孩子们就能多得一块棉花糖。结果只有1/3的孩子坚持到米歇尔回来。几十年后,这些坚持下来的孩子有着更好的成就,也更加幸福。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
其他文献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永通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主要内容:在资深编辑朱永通与21位教育界名师、名家的对话中,既从微观角度讲述了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教师的修炼之道等内容,又从宏观角度讲述了教师应该坚持的人生价值、应该欣赏的生活意义等。  推荐理由:何谓好教师?贾志敏说,把学生教好了,就是好教师;兰祖军说,教师一定是“爱自己‘栽培自己’的”……透过名师、名家的演绎与诠释,于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固定班级为背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学生性别比例、个人兴趣、学业水平、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内成员可多可少)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说,它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进,被誉为近二十年来最为成功的教学改革。不可否认,组织得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期刊
当下,家庭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中的热点。既然学校教育无法应对诸多诉求,大家只好退回家庭,通过家庭、父母的努力来满足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补足甚至挽救学校教育迟滞之弊。家庭教育热,就是对学校教育变革缓慢极度不满和失望的必然。  从主推家庭教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到家教专家的微博传播,再到家庭教育类书籍的大卖,是从观念到实践的竞争。汇聚家庭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一些问题——睡眠问题、情绪问题、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问题等
期刊
在学习正面管教之前,我看过很多的育儿书,知道对孩子发脾气不好,也知道要给孩子自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所以,我会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跟孩子表达很多的爱,我和威威的关系始终很亲昵,我几乎不会冲他发脾气。可随之带来的后果是,我常常拿我的孩子没办法。用老人的话说,就是这个孩子“拿得住”我!  当我开始学习正面管教,并成为一名正面管教的家长讲师后,我开始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存在着问题——我太缺乏“坚定的态度
期刊
威威在奶奶家住了四个月,每天都有爷爷奶奶、亲戚朋友陪着哄着。四个月后,我把威威接回家。家里没有老人,没有保姆,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威威换了种生活方式,有点不适应。  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和老公在厨房做饭。威威在厨房门口一直赖着哭,既不自己玩,也不同意为我们帮忙,他想让我陪他玩。  我先用启发式提问:“你觉得妈妈做饭的时候,你能做些什么,既能打发无聊的时间,又能不影响妈妈做饭啊?”他站在门口直跳脚:“
期刊
晚上八点钟,我下班回到家,客厅又跟昨天一样,全是Jacky房间里大大小小的玩具。我累得不想说话,决定先去洗澡。洗澡期间,我调整着自己的心情,想一些和Jacky沟通的策略。于是,在我洗完澡后,我跟Jacky有了如下谈话(M代表我,J代表Jacky)。  M:“这是你今天新堆的吗?是什么啊?”  J:“这是我搭的城堡!”  M:“堆了这么多,堆起来真不容易吧?”  J:“是的!这是我的大城堡!”  M
期刊
威威从两岁八个月开始上幼儿园,到现在已经有四个月了,总体过度很顺利。他很喜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上学也很开心。偶尔他还是会在出门前吵着说:“我不要上学!”但到了学校,他又完全没事了,快乐如常。  作为一个正面管教讲师,我对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工具用的使用非常熟练了,所以,每当他上演“我不要上学”的戏码时,我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搞定”他。然而,我却始终没有解决“威威不想上学”的根本问题。  一次课堂上,
期刊
2012年5月,我踏入正面管教家长课堂,课前准备时,用三千多字描述了孩子所带来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挑战就是——“吃饭”!  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个父母帮助的父母环节,我分享了威威吃饭的问题。在课堂上第一次进行角色扮演,我演威威,Elly和另一个学员演“威威奶奶”和“威威妈妈”。让“我”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伸过来一只手,被逼迫着吃饭、吃菜,让“我”感觉紧张、压抑、痛苦、无力,“我
期刊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一些教师容不得学生的“忤逆”与“反抗”。教师万不可将学生视为接受教导和知识填充的对象,或者操控的目标。德国教育家马丁·布贝认为,师生间的关系绝不应当是一种冷漠的“我-他”式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当是一种感受对方情感的“我-你”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尽管师生在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上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在
期刊
有孩子之前,我和丈夫都喜爱远足、爬山、旅行……只要是在大自然里,就一定满心欢喜精神抖擞。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去户外活动的方式变了、主角变了,但享受大自然的本质却没有变。甄小美出生5天,我们就带她到户外散步。她是个在大自然里长大的孩子。  我们住在南方。从她不到一岁时起,每天吃完早饭和午觉醒来,我就带她出门,但不是带着她在小区里聊天,而是我几乎完全跟着她——看花、看海、看船,看人,追鸟、追蝴蝶、追苍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