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师是我国体育教育核心,体育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教师的发展。为了扩大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地位、突显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刻不容缓。本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因素,为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专业素质
1 前言
体育教师是我国体育教育核心,体育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教师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是一项关系到人才培养和国家体育教育兴衰的大事,引起了高校体育界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质量、数量、层次、专业结构和其它综合要素,能否适应我国高校教育的新要求、能否真正肩负起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特尔菲法)对专业素质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确定。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林崇德教授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为基础,经三轮专家问卷的筛选,确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包括三要素: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态度、价值观。
3.1专业知识分析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是一个教师有效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是一个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经进一步分析研究,专业知识包括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一)学科性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
学科性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它是专业知识的基础,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当前体育教师运用知识的层次,将学科知识归纳为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层知识。
(二)条件性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保障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三)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经验总结
教师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优秀教师尤其是一些特级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他们有着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良好的理解力,对教学过程的控制非常有效,对学生需求的把握相当到位,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是一种非常具有深度的知识形态,它是教师体验教育世界、建构教育意义的结果。
3.2专业能力分析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积累、选择、更新、综合和创造,教师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服务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即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本领。
以专业能力为本位,应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念。根据高校体育教师的任务职责,将教师专业能力分为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评价能力四类。
(一)体育教学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观察能力、保护帮助能力、运用教材、钻研教法的能力、利用场地与器材能力、善于自我控制能力、编选教学内容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和掌握现代教学能力。
(二)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
除教学外,体育教师参与学校工作最多的就是组织体育活动,它是加快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校运用水平的最佳手段。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具备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不光是对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学校体育事业的促进。
(三)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开展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是提高学校体育科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师要适应学校体育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从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把“教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自觉地研究体育教育科学理论和掌握教育信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辅助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也是时代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四)体育评价能力
评价自身教学质量;利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利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3态度、价值观分析
态度、价值观是体现教师专业特征的重要保证。相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调的会不会、能不能来说,“态度、价值观”强调的是愿不愿的问题。它比一般意义上的愿意、喜欢、向往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
(一)教师的态度体现
(1)教师对工作的态度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光荣感,树立敬业爱岗的积极态度。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具体表现为:教师坚守教学工作岗位,一心一意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科。把教育当作幸福的体验、认真履行所任现职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和研任务、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服困难持之以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马上解决,不拖沓。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二)教师的价值观体现
(1)教师对工作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价值观指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对教学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教师的教学价值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只有明确地意识到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教学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的人,才是自觉的、明智的、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的教师。
(2)教师对生命的价值观
教师对生命的价值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乃是超越生命为内核的一种目的性价值存在和物质存在的统一。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性或价值性存在,所以失去超越生命特质,只顾眼前和肉体存活的“人”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具有自为意志的人,其生命历程当然也不属于真正的人生。第一,珍惜“生理生命”;第二,充实“内涵生命”;第三,努力“超越生命”。
4 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因素一级指标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态度、价值观。专业知识包括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评价能力;态度、价值观包括对工作的态度价值观、对生命的态度、价值观和对学生的态度。
参 考 文 献
[1]刘大文.教师修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
[2]吴长青,许瑞勋.专业化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实现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6.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1.
[5]孟万金.教师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校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专业素质
1 前言
体育教师是我国体育教育核心,体育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教师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是一项关系到人才培养和国家体育教育兴衰的大事,引起了高校体育界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质量、数量、层次、专业结构和其它综合要素,能否适应我国高校教育的新要求、能否真正肩负起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特尔菲法)对专业素质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确定。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林崇德教授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为基础,经三轮专家问卷的筛选,确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包括三要素: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态度、价值观。
3.1专业知识分析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是一个教师有效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是一个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经进一步分析研究,专业知识包括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一)学科性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
学科性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它是专业知识的基础,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当前体育教师运用知识的层次,将学科知识归纳为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层知识。
(二)条件性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保障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三)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经验总结
教师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优秀教师尤其是一些特级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他们有着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良好的理解力,对教学过程的控制非常有效,对学生需求的把握相当到位,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是一种非常具有深度的知识形态,它是教师体验教育世界、建构教育意义的结果。
3.2专业能力分析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积累、选择、更新、综合和创造,教师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服务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即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本领。
以专业能力为本位,应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念。根据高校体育教师的任务职责,将教师专业能力分为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评价能力四类。
(一)体育教学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观察能力、保护帮助能力、运用教材、钻研教法的能力、利用场地与器材能力、善于自我控制能力、编选教学内容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和掌握现代教学能力。
(二)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
除教学外,体育教师参与学校工作最多的就是组织体育活动,它是加快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校运用水平的最佳手段。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具备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不光是对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学校体育事业的促进。
(三)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开展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是提高学校体育科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师要适应学校体育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从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把“教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自觉地研究体育教育科学理论和掌握教育信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辅助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也是时代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四)体育评价能力
评价自身教学质量;利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利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3态度、价值观分析
态度、价值观是体现教师专业特征的重要保证。相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调的会不会、能不能来说,“态度、价值观”强调的是愿不愿的问题。它比一般意义上的愿意、喜欢、向往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
(一)教师的态度体现
(1)教师对工作的态度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光荣感,树立敬业爱岗的积极态度。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具体表现为:教师坚守教学工作岗位,一心一意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科。把教育当作幸福的体验、认真履行所任现职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和研任务、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服困难持之以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马上解决,不拖沓。
(2)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二)教师的价值观体现
(1)教师对工作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价值观指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对教学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教师的教学价值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只有明确地意识到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教学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的人,才是自觉的、明智的、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的教师。
(2)教师对生命的价值观
教师对生命的价值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乃是超越生命为内核的一种目的性价值存在和物质存在的统一。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性或价值性存在,所以失去超越生命特质,只顾眼前和肉体存活的“人”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具有自为意志的人,其生命历程当然也不属于真正的人生。第一,珍惜“生理生命”;第二,充实“内涵生命”;第三,努力“超越生命”。
4 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因素一级指标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态度、价值观。专业知识包括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体育评价能力;态度、价值观包括对工作的态度价值观、对生命的态度、价值观和对学生的态度。
参 考 文 献
[1]刘大文.教师修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
[2]吴长青,许瑞勋.专业化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实现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6.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1.
[5]孟万金.教师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校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