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毅传》中品柳毅品质对今日的青年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印度佛经中龙女报恩故事对《柳毅传》题材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又结合了中国文化从而形成唐传奇《柳毅传》。柳毅传一方面弘扬柳毅的“义”,另一方面为读者描写了一位全新的“知恩图报”的龙女形象。二者的婚姻恰恰证明了龙女报恩思想的体现,这个故事片段与描述龙女故事报恩原型是相一致的。本文根据柳毅传故事当中故事,体现出的柳毅的品质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当下青年现状,分析柳毅传中柳毅品质对当下青年有何影响。
  关键词:柳毅传;龙女;汉译佛经;报恩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
  1、《柳毅传》介绍
  《柳毅传》是唐代李朝威的一篇传奇小说,它运用“人传神书”的情节进行框架,小说中融入“龙女报恩”母题故事,打造出柳毅、龙女一系列人物形象。
  柳毅传是写一个爱情的神话故事。在唐代凤凰年间,有一位失败的学者柳毅,在回家途中经过泾阳,遇见了龙女在旷野上放羊。龙女告诉她丈夫与公婆虐待他的情况,希望柳毅能够把家书带给父亲,柳毅出于愤慨,答应帮他传递信件给她父亲洞庭君,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听说这件事请,十分气愤,于是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把龙女救回。通过这件事钱塘江君深柳毅为人高易, 想把女儿龙女嫁给他,但由于言语傲慢, 被柳毅拒绝,然后龙女化身为范阳卢氏与柳毅结婚,最终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
  2、柳毅品质
  2.1柳毅品质之仁义兼备、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精品,全文文采出众,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不仅在情节上曲折动人,而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其中以柳毅最为成功。
  书中的柳毅是一位落第书生,回家途中看到在道畔放羊的龙女,感觉龙女很难过,便主动的向前询问,龙女告诉柳毅的悲惨遭遇,柳毅当即决定帮助龙女摆脱当前困境,为龙女撰写家书并给答应给其父亲,把家书传到完成后词回家,这些作为显示了柳毅仁义兼备、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反观当下,又有几人能和柳毅一样,重承诺,重仁义。古人云:下对上义,上对下就要仁;同样上对下仁,下对上就要存在报答之心,就是义。所以针对当下的青年人;首先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其次要确定自己目标与方向,坚定的理想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指向标和方向盘。
  2.2柳毅品质之大无畏的气概
  龙姑娘获救后, 其父亲洞庭君为了答谢柳毅救女之恩,特意设宴款待柳毅, 并在宴席上表示了感谢之情。并提出要把龙女许配给柳毅,并在言语上表现出了胁迫的意思。钱塘君是一个性格暴烈的人,他发怒时忽雷闪电、天坼地裂的场面也为柳毅亲眼所见,并害怕地扑倒在地。面对钱塘君言语中的胁迫,柳毅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并没有因此而屈服,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心志,其大义凛然的气度连钱塘君都敬服不已,并向柳毅谢罪认错。柳毅性格刚直,为人正派而有气节,具有儒家提倡的君子品质,作为一介书生,其大无畏的气概连钱塘君都敬畏不已。
  而这种气概,恰是当下的年轻人所缺少的。他们都在不计条件的追求经济利益,高薪、有房有车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人生目标。那些成为房奴,车奴和孩奴的年轻人有急躁,有抱怨,唯独缺少面临困难时,大无畏的精神。
  2.3柳毅品质之敢爱敢恨的爱情态度
  在这片传奇中,柳毅是人格美的典型,与泾川龙王的次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向人们表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两颗美好心灵的碰撞才能产生爱情的火花,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产生美好的心灵,爱情离不开双方的互相了解。包办婚姻的悲剧自古就有了,包办婚姻盲目性很强,只讲门当户对,忽略了对人品的考查,如果遇到纨绔子弟,就等于把女儿送进了火坑。
  爱情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在历史的各个时期,爱情观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恋爱双方有着共同目标和理想是当代爱情观的前提,自由恋爱是当代爱情观的基础,双方一旦相爱,必须承担共同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所以,当代爱情观的特征如下:第一,必须是自愿的,爱情不能有强迫性,自觉自愿是双方恋爱的基础,双方互相爱慕和尊重,爱情之花就会越来越灿烂;第二,爱情双方必须忠于对方,排他性是爱情的重要特征,恋爱双方必须在感情上是对方为唯一,朝秦暮楚是不可取的,必须坚决拒绝;第三,爱情需要包容,双方一旦相爱,不管个性存在什么差异,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都必须互相包容,建立恋爱关系后,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扶持共进;第四,爱情的持久性,恋爱关系一旦确立,感情必须长期稳定的维系下去。
  3、今日青年的素质
  3.1青年学习素养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增强,并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作为新世纪青少年,必须在科学素质方面达到其较高的水平。掌握高科技知识与技能。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进取精神,形成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要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研究、习得活动过程,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青年自发地进行学习,养成良好学习素养,这也是其综合素养提高的主要表现,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3.2青年品行素养
  对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世界资本市场的竞争,当代中国青少年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准则,才能让中国越来越富强。在党中央与国务院下发的多项有关教育的条令当中都涉及到了素质教育内容,相关文件中提及素质教育为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国力强弱是受劳动者素质决定的,也是由人才数量与质量决定的,而这也间接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唐传奇的经典作品《柳毅传》,到了元朝发展为著名杂剧《柳毅传书》,柳毅的精神也从理想到世俗,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在唐传奇中的主角,在元杂剧中成了配角。柳毅身上的高洁品质逐渐淡漠,世俗化倾向开始增强。袁行霈先生认为,我国古代说唱艺术在宋、金、元时期呈现出世俗化的发展倾向,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柳毅形象经历的变化,是其最鲜明的例证,这也体现出了唐传奇和元杂剧表达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柳毅传》是值得后世青年学习与效仿的。青年人更多要学习柳毅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敢于担当的精神,学习柳毅在外在压力胁迫的时候,仍然不敢初衷,不畏惧强势的大无畏精神,学习柳毅正确的爱情观念,这些品性都是值得当下青年人学习的。
  参考文献:
  [1]陈惠琴. 传奇的世界: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
  [2]周贻白. 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国戏剧本事取材之沿袭[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47.
  [3]汪辟疆. 唐人小说·序例[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
  [4]程国赋.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5]程毅中. 唐代小说史话[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6]徐大军. 元杂剧主唱人的选择、变换原则[J]. 文艺研究,2006( 8 : 91.
  [7]杨鹤年. 元杂剧人物的出场和“冲末”——元杂剧艺术形式初探[J. 中华文史论丛,1981( 18) : 298.
  [8]程国赋《柳毅传》的演变过程——从唐传奇到元杂剧[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4) : 22-28.
  [9]周瀟.《柳毅传》中的君子人格与社会理想[].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 ) : 29-30.[10]李修生. 元杂剧史[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176.
其他文献
摘 要:葛水平的长篇小说《裸地》打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乡土世界——暴店镇,在小说中她既表现了暴店镇的诗意美好、农民的踏实勤恳,又在平和静穆的背后展现了农民的疯狂与放纵。在诗意与狂放的交织中暴店镇就成为富有葛水平特色的乡土世界。  关键词:《裸地》;乡土小说;葛水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  《裸地》是葛水平于20
摘 要:本文就“小”的一些特殊语素意义进行了探讨,讨论的都是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词,但是第一眼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其词汇结构和意义,因而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心;发小;小姐;词汇结构;语素意义  作者简介:张娇(1994-),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十九世纪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自从问世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本小说的写作风格、人物特征以及多重主体一直经受着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针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状态,以及小说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探讨小说中人性蕴含的孤独因素。  关键词:红字;霍桑;人性;孤独  作者简介:周玲(1982.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文学硕士,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外语系讲师。
摘 要:言语幽默随处可见,喜剧小品作为中国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凭借其独特的叙述手段和表演者丰富的肢体动作,深受观众喜爱。本文拟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宋小宝2018年最新辽宁春晚小品《非诚来扰》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使人们能更好地 创作和欣赏小品幽默并且让幽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有利技能。  关键词:关联理论;言语幽默;《非诚来扰》  作者简介:何洁(1989.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助教,
摘 要:民间文学中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浩如烟海,类型复杂多样,本文以其中代表性的一支——姑嫂坟传说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首先通过对姑嫂坟传说内容及历史地理方面的介绍,引出相关变体的搜集比较;其次便讨论了本次文章的重点即姑嫂坟传说所隐含的民俗思想和民俗观点,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讨论;最后是对姑嫂坟传说的民俗功能的探讨,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审美功能和服务功能五个方面,阐明姑嫂坟传说在民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长久以来,女性一直是文学史上被着重描写的群体之一,父权社会的桎梏使她们常与弱势,渺小等词联系在一起,在外界的形成微小的刻板印象。而女性的生命史常常与国家,城市,民族的衰亡结合起来,带有普遍的隐喻意义,扶桑和黄得云既是带有极大历史隐喻色彩的人物。前者出自著名华文文学作家严歌苓的名作《扶桑》
摘 要: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向读者展示了父权、医权与女性生存现状之间裂痕、矛盾和缠扭的关系。传统的文学批评多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我”被丈夫监禁在四壁高墙的房间里,被凝视和身体归训的“疗养”状态。但笔者认为,女主人公“我”并没有真正成为丈夫这一凝视者的精神俘虏,并在逆转丈夫的凝视,最终通过疯癫这一方式凝视父权,质疑强加在女人身上的各种社会归训的合理性。谁在凝
作者简介:黄心蕾(2000.9-),女,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三十五班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在中国,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是“家国”二字,久远悠长的家国情怀说不完道不尽。浸润在史书典籍中的是“家国”情结,氤氲在诗词歌赋里的是“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
摘 要:文学进入现代后,许多传统模式被打破,但是传统文学抒情性格却一直在延续。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性”依然存在,这表现在小说创作中就是语言诗化、结构散文化、情节弱化、追求意境美、具有传统审美倾向。这种“诗性”与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是否有着内在一致性是本文的探讨中心。  关键词:诗性;诗言志;抒情傳统  作者简介:李慧敏,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二年级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中外学者对于箕子是否进入古朝鲜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朝鲜的历史学者,有很多学者都认为没有;但是韩国史学界则认为箕子是进入古朝鲜的,当然了也有持怀疑态度的学者。但是,正如中国学者说的那样,中国和外国有许多史籍都记载了箕子朝鲜的建立,说明了我们不能轻易地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本文就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箕子朝鲜的认识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箕子朝鲜;历史时期;认识  作者简介:赵晓丽(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