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需求趋势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为对象,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省的翻译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传统的外语教学已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从业人员的需要。基于此次调研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高校应适应市场的需求,提升办学层次,积极申办翻译本科专业;加强教师的职业化程度,建立一支合格的翻译专业教师队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求。
  关键词;翻译人才调查;翻译教学;翻译本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189-4
  1 引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和趋势之一,它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在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目前的翻译人才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现行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传统的外语教学已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从业人员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模仿苏联的办学模式,建立了单一的、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要求培养各种专家的框架,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广泛适应性和创造能力差等弊端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陈洁,2007:55)。由此,在社会各界学人的呼吁下,翻译学逐渐获得认可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不仅为翻译教学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为更高层次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翻译人才的培养正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仲伟合、穆雷,2008:4)。
  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为对象,对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以探讨高等学校应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2 翻译人才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2.1翻译人才需求的预测
  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和问卷两种方法进行。在访谈基础上,设计制作了《翻译人才调查问卷》,主要对翻译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以了解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访谈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安阳,他们要么是中原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么是重要的旅游城市、文明古都,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相对集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访谈(包括面谈和电话访谈)53家用人单位,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外向型企业、科研机构、旅游公司和翻译从业人员相对集中的翻译公司,发放翻译人才需求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50份,涉及英、俄、德、日、韩5个语种。
  根据访谈调查,翻译人才需求单位主要集中科研院校、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和外向型企业等。在服务形式上,除重要的国际会议外,还有大量的经济、商务、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对外交往和企业的日常工作需要通过翻译完成,例如各类交流会、企业年会、产品发布会、调研会、谈判等。河南对外开放的高速发展对翻译人才有着刚性的需求。根据翻译总量与全省年进出口总值的常规比率(1:50)粗略估计,到2012年,河南省共需各类翻译人才约1万人(章华民,2009:62)。访谈还发现下列翻译人才比较缺乏:
  首先是科技翻译人才。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加强了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调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但存在着重文轻理的倾向,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外语专业知识与经济、贸易、金融、新闻与法律知识的复合,而外语专业知识与理工科知识的复合结构则受到忽视,以至于当前懂经贸、商法的文科复合型人才有一些(数量也很有限),但熟练掌握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稀缺,如机械、化工、软件、信息技术和电子专业都紧缺外语人才。
  其次是口译人才匮乏,尤其是同声传译人才稀缺。省内一些企业在参加重要的外事活动也要依赖发达省份的翻译人才。从访谈中可以看出,许多单位普遍认为很难招聘到理想的高级专业口译人才。同时,国内能够熟练地在商务活动、国际会议中担任翻译的人才实在太少。同声传译作为语言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因而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也十分困难。这种人才不仅在我国紧缺,在全球也是人才难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
  再次,中译外人才紧缺,尤其是经典著作的中译外,面临重大问题。根据对河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走访,他们由于找不到优秀的中译外人才,很多翻译计划只好搁浅。在此,尤其要强调的是,要建设文化河南,必须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让中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走入河南”,建设一种开放型文化体系,从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独立性、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要通过中译外人才的努力,积极、主动地把戏剧、少林武术、杂技等优秀的中原传统文化推广到国际文化市场上去。中译外比外译中难度更大。中译外要求写作风格与语言习惯要适合外国人的要求,对译者的双语能力、翻译思维能力及双语文化素质等都有较高要求,因此这种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尤为匮乏。
  2.2对翻译从业人员调查的相关数据及分析
  对翻译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以及翻译行业的现状(潘华凌、刘兵飞,2009:52)。调查内容包括翻译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对翻译职业的认知状况等方面。调查发现,7%的从业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5.5%的从业人员具备了本科学历,18.5%的从业人员只有专科学历,表明翻译人员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这是因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欠发达(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占全国人口1/13的河南没有一所,只有一所211高校),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在时间和规模上都滞后于发达省份;同时,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偏低,很难吸引到优秀翻译人才。63.6%的从业人员在大学所修的是外语专业,16.4%来源于其他专业,这一数据表明高校非外语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还发现,虽然63.1%的从业人员外语水平在大学英语四级以上,但持有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的仅占3.7%,持有初中级翻译证书仅仅占1.5%。目前全省翻译职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就可。由于入行门槛低,翻译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翻译市场竞争混乱无序,很多单位是“一人作坊”或“夫妻店”,大多是1家公司、2部电话、3台电脑、几个兼职“翻译”组成的“1234公司”,劣质翻译产品充斥翻译市场。要想使翻译行业走上良性发展,一定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同时成立一个带有管理职能的机构或民间行业组织,来规范管理整个翻译服务行业,促使翻译行业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那样,逐步趋于规范。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翻译产业无疑是一个朝阳产业。翻译企业只有致力于企业标准品牌化的建设,加大企业和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的区隔度,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关于翻译教学的调查,66.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还是传统的讲习班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例句讲授某个翻译技巧,下课时布置课外练习,第二次上课时再予以讲评,教师认可的答案成了唯一的权威。这种方法忽略了翻译过程本身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个原本动态的过程被肢解成了一个只有起点和终点的静态对照(吴刚、龚芬,2000:417)。
  70.2%的受访者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提出了质疑。由于教学中缺乏互动交流,学生认为翻译教学机械单调,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教师中心”的课程教学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从而大大影响了翻译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会从不同的学科或文化中找出可借鉴的东西,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建立良好的语感,鼓励学生从欣赏和比较人手,通过考察别人的翻译过程与思路来领悟翻译的普遍规律(ibid.)。
  3 调查结果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3.1明确翻译的学科地位,积极申办翻译本科专业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上述调查结果对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有启示作用。高校不能封闭办学,要与社会需求衔接。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学科和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翻译院系和翻译研究机构在一些高校相继建立。2006年教育部批准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3所高校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等4所高校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31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从整体上看,这些高校有22所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约占70%;有6所分布在中部地区,约占20%;有3所分布在西部地区,约占10%(尚亚宁,2010:125)。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设置方案>的通知》。截至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全国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达到156所。这些专业学位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原本缺失的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的空白,与先前设立的研究型翻译学硕士、翻译学博士学位教育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标志着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终于获得了承认。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在区域布局上不均衡,东部高校较多,中西部较少。
  相比而言,港、澳、台地区的翻译教学在某些方面比大陆先行一步。香港目前8所政府资助的大学,除香港科技大学外,其余7所均拥有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香港的翻译教学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穆雷,2000:271)。而在澳门,澳门大学已招收翻译方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正在筹建翻译系。在台湾,国立师范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招收翻译方向研究生,并于1996年成立了翻译研究所。长荣大学和彰化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均已成立翻译研究所,招收博士生。
  目前河南省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学历总体偏低,人数偏少,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省外很多高校已经设立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系或设立翻译专业,专门培养翻译人才。而我省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积累了一批国学功底深厚的人才,而思想观念却明显滞后。据调查,只有河南师范大学拥有本科的翻译专业,翻译学科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河南学界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翻译事业的发展。翻译专业的发展完善需要人们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翻译事业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视翻译专业自身发展,为翻译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尚亚宁,2010:125)。
  此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涉及我省外语学科的整体战略布局调整问题。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参与进来,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利用国家的宏观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主导、推动和决策的作用,重视和支持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尊重翻译人才培养基本规律,迅速改变翻译人才全部出自传统外语专业的状况,积极向国家教育部申请增设翻译本科专业,或设立翻译方向。在条件不成熟但师资较强的理工科高校,应发挥现有的外语专业优势,对传统翻译教学进行改革。要加大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力度,努力提升翻译人才培养的层次,形成比较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2建设一支合格的翻译教师队伍
  2007年1月,“专业翻译人才需求与培养高峰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目前制约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师资。何刚强指出,翻译专业的建立并非是原有外语专业的一个翻版或换牌,它对师资必然产生新的要求,需要从一开始就给予高度重视(2007:25)。一般来说,翻译人才都是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才能从事职业工作的,因为“翻译是一门技艺,要求极度的娴熟,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及艺术家的感知力。如同其他同类活动一样,这门技艺应由专家来从事”(何刚强,2007:49)。专家一般都是要经过正规与系统的培训才行。要建立一支合格的翻译教师队伍,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有计划、不间断地实施学历学位教育,尽快改变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开展在职或短期培训,如中国译协的短期培训班,对在职教师进行非学历学位类培训,有助于提升翻译教师的业务能力;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做访问学者、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研讨班等活动,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从而提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李家春,2010:54)。
  另外,柴明曾指出,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应该建立MTI教指委提议的双导师制并做到如下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学术与职业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学界与业界结合(2010:56)。国际与国内结合要求双导师中有一位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师,另一位是以英语为母语、汉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师;学术与职业相结合即一位是学术型教师,另一位是职业翻译型教师;专职与兼职结合即师资队伍中一部分教师为专职教师,同时聘请一部分业界的职业翻译为兼职教师;学界与业界结合即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业界工作,同时专业院系也邀请业界人士进入大学课堂教学。只有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职业化的翻译人才。
  4 结语
  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和翻译学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本调查为高校以及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若能进一步开展追踪调查和研究,则对普及翻译学科、培养翻译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阅读指南针  阅读重点:这是一篇报刊上常见的文章类型——把两个表面上看来不太有关系的事物扯上关系。英国的伦敦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而美国的圣迭戈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文章把这两座城市放在同一篇文章里,又给出这么一个标题,肯定是有原因的。了解这背后的原因正是阅读重点。  阅读方法:该文章建议阅读三次,每次都看看自己用了多长时间。第一次先通篇读一次,掌握文章的大意,对于一些不太看得懂的句子不作停留,尽量从用词
期刊
参考译文  1986年冬天,我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奥克兰市附近当建筑工人。因为接触的都是混凝土、湿木材、泥浆这些东西,建筑工人的双手在冬季往往都会疼痛不堪。我的手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不停地流血。做建筑这行的人是不可能因为手疼就停工不干的。你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干活,把事情做完。  一天早上,我开车到加油站去加油。我走下车,注意到一辆送报小货车,那司机正在吃力地搬着一捆捆日报。我又看了那个男人一眼,发现
期刊
摘要: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只有明确了当前各大专院校尤其是大学英语薄弱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调查不同层次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针对当前的状况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薄弱院校;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原因;对
期刊
摘 要:使用模糊限制语是英语写作中常用的策略,它能表明作者对话语及读者的态度,给作者及读者都留下讨论的余地,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及对同行的尊重。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分类和语用分类,本文以11篇国外核心期刊医学学术论文及11篇以这些学术论文为信息来源的科技新闻作为语料,对两种语域材料进行调查与对比统计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在两者中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该项对比研究有利于帮助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开展英语写
期刊
古斯塔夫·杜达梅尔就像一名真正的魔法师!他有一头堆满谱号与音符的黑卷发,他手中的指挥棒简直就像魔法棒,让人沉醉在他的音乐魔法世界里不可自拔。目前,这位来自委内瑞拉的指挥家同时受聘于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与美国洛杉矶爱乐团,成为了指挥界最耀眼的明星。和所有誉满天下的人一样,古斯塔夫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他四岁开始学习相关乐理知识,练过小提琴,学过作曲,之后师从委内瑞拉著名指挥家阿布莱鸟学习指挥。200
期刊
摘要:教师从备教案转为对学案的编写、设计、运用与研究,折射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在变化。本文就通过学案导学法提高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全面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过程、师生教学行为的变化及实验研究所取得的预期成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077-3  1 选题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
期刊
摘要:本文从合作学习理论和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工具收集相关实验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合作学习在大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和写作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该方法所持的动机。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班化英语教学;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057-4  1 引言
期刊
摘要:学习风格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每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偏好。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升,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满意度都会欠缺。因此,将学习风格理论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习风格;小学英语教学;匹配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前期活动,对无锡及周边地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社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调查,同时兼顾本科生学习状况以及(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结合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及新兴专业的申报,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合理进行大学学习生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转变,从而提高自身职场竞争力提供具体可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  关键词:学习状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这些学习风格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分别具有其相应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做到“扬长补短”而不是“扬长避短”,从而让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系统结构更加合理。  关键词:学习风格;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英语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1(2012)05-0069-3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