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韭菜灰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西北园艺·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华县属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韭菜是华县蔬菜品种的重要种类之一,且面积在逐年增加,但是病害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灰霉病是冬春韭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流行性病害,发生轻的田块可减产10%~20%,发生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品质,降低韭菜的实用性和商品性,给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症状
   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主要有3种症状,即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叶片发病时以下部叶受害较重。发病初期,白点型在叶片正反面产生白色或淡灰色小斑点,先由叶片尖端向下发展,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大为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使病叶干枯。干尖型多从采收韭菜的刀口处开始腐烂,也出现在中下部叶片的叶尖。病叶的叶尖初呈水浸状,后变为淡绿色至淡灰褐色,并向基部扩展,病部呈半圆形或“V”字形,后期也生有灰色霉层,也有的直接引起干尖,干尖上着生灰色至灰绿色霉层,湿腐型症状多发生在采收后的植株上,湿度大时易发病,叶片呈水浸状,变深绿色,湿腐霉烂, 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绿色霉状物,有霉烂   气味。
  2   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灰霉病病原菌为葱鳞葡萄孢属半知菌类,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田间病残体上和在土壤中生成的菌核越夏或越冬,成为侵染下一季寄主植物的主要菌源,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操作而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
   病原菌喜低温高湿环境,湿度是诱发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温度10~20 ℃、相对湿度75%时即可发病。温度20 ℃左右,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病情发展迅速。在早春或秋末冬初,若遇到连阴雨天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易造成流行。只要菌源充足,早春低温、高湿、寡照就成为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浇水多,湿度大,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雨水多,排水不良,极易引起灰霉病大发生。
  3   重发原因
   2015年春,韭菜灰霉病在华县发生严重,发病田块100%,大多数菜农放弃了本茬韭菜的收割。这次韭菜灰霉病重发的原因是:
   1)品种抗病性差。目前种植的韭菜品种大多对灰霉病的抗病能力不强。
   2)病原菌积累多。韭菜本身属于连作田,又是连片种植,种植时间长,品种单一,加之菜农本身对轮作倒茬不重视,尤其是隔茬收割养根的田地,菜农疏于管理或者基本不管理,使得韭菜灰霉病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并迅速繁殖,给今春韭菜灰霉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 菌源。
   3)气候条件利于病害发生。3月至4月上旬,华县持续降雨,降水量比常年偏多40%~50%,光照不足,气温徘徊不升,为灰霉病病菌的萌发、传播和侵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耕作措施不合理。菜农为了便于作务,移栽韭菜时一般采用穴式种植,每穴栽植数量过大,一般每穴20~30株,且穴距偏小,致使田间密度过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管理粗放的田块,板结缺氧,植株生长势弱;田间追施氮肥过多,造成植株徒长、抗逆性下降,对灰霉病的发生都极为有利。
   5)韭菜园清理工作不彻底。菜农在收获后清理病残体和养根茬韭菜残体时一般都只是清理出韭菜地,倒在渠边或路边,没有进行彻底深埋销毁。
  4   防治措施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必须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措施,消灭菌源,减轻病菌危害,达到丰产增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优质的抗病品种是预防和减轻灰霉病危害的根本保证。克霉1号、中韭2号、铁苗、黄苗等品种比较抗病。
   2)轮作倒茬。实行轮作倒茬是减轻灰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和葱、蒜等百合科以外的十字花科、葫芦科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轮作,能大大压低菌源量,减轻灰霉病对韭菜的危害。一般定植后3年就必须轮作倒茬。
   3)培育壮苗。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浇水、养好根是培育壮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减轻灰霉病危害的关键。定植前,每亩地施腐熟的有机肥4 000~5 000 kg、复合肥50 kg。生长期间及时追施氮、磷、钾肥,但要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合理浇水,尽量不要大水漫灌,而要采用渗灌或滴灌。适当的养根可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植株生长势下降。
   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晒茬培土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彻底清园,每茬韭菜收获后,要将废弃的病老叶残体彻底清理出韭菜园,并进行集中深埋处理。
   5)药剂防治。植株发病后,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防治是减轻灰霉病危害的有效补救措施。农药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浓度和用量,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防止或减轻农药污染。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农药之一进行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1 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天喷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
   发病重的田块,每亩选用霉止50 mL+40%嘧霉胺悬浮剂10~15 g,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 g或乙霉多菌灵20 g,对水15 kg,嘧菌环胺800倍液,3~5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而定。注意喷药应选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喷药后如遇下雨天气应及时补喷。
其他文献
干旱是北方马铃薯产区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最大的自然灾害。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垄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适应于广大北方旱作地区,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是一项在干旱地区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1技术优势   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垄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实行垄作和全膜覆盖,把有限的天然降水集流到垄沟,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取无效雨为有效水,为马铃薯提供水分,抗御干旱。  
湖北泽瑞腾肥料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立的专业从事高效肥料研发生产的新型科技型企业,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专业优势,现已成功开发出微生物菌肥
纯真的教育是不加修饰的。记得孩童时代,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芭蕉扇给我讲的故事: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
在社会医疗保健制度和'医改'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对安徽省某二级甲等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02例农村居民住院患者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
2014年6月27日,由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与合肥师范学院双主体组建的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行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缪富国、安
咨询主题: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是多少?问题: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是多少?
现在的教师,主要问题巳不是在知识和能力,而是内在精神和态度。尽管校本教研、师徒结盟、继续教育等齐齐出招,期待能“二次发展成长”,然而,“职业倦怠感”还是不疾不徐地来了——
设施蔬菜生产填补了露地淡季生产的空档,满足了蔬菜淡季的市场需求。但在设施蔬菜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连续的阴雨雪天气影响,特别是陕西关中地区在当年的9—10月份和来年的2—3月份,时常会有连续2周左右的阴雨雪天气,使菜农在管理过程中一时间束手无策,引起蔬菜病害迅猛发作,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在此期间生产中应以增温保苗为主。  1少通风、多见光  在设施栽培中,阴雪雨天必须按时揭盖草帘或不透明的覆盖
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和不确定局面之际,哲学又回到了笛卡尔的故乡。法国现在又兴起一股哲学热潮。人们在咖啡馆里闲谈或者在聚会中高谈阔论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哲学话题吸引。有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是一项惠及中西部农村教师的民生工程,是一项改变农村教师队伍面貌、提升农村教育发展质量的战略工程,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最“给力”的培训、最响亮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