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河南理工大学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牢牢把握宣传教育、危机干预两个关键环节,逐步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工作网络,着力抓好教学、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日益浓厚,师生心理品质显著优化,成为首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了“全”“深”“细”“实”四大工作特色。下面,以团体辅导为例来说明这四大工作特色。
一、全——全员、全程、全方位
1.全员
一是全体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主导。通过系统培训、专题交流、实践总结等多种方式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特长,带领团体辅导,着力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强化和突出学院及学生主体的作用。
二是全体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推动。充分动员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介入、带领团体辅导,服务自身和学生成长。具体举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中,侧重发展性教育团体的理念和实际操作;鼓励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培训、考取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掌握团体辅导基本技能;每年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三是全体学生的自觉性成长。充分动员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协会参与团体辅导,体验心灵成长,形成“助人——自助——互助”的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性、自觉性成长,营造“幸福理工”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具体措施有:将团体辅导纳入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健康协会培训;鼓励、支持二级学院发展学生心理组织,开展朋辈辅导。
2.全程
全程,即将团体辅导覆盖大学生活各阶段,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求,设计相应主题的团体辅导,由心理辅导员具体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实施,辅导员和其他班委协助,心理中心老师督导完成,使学生持续受益。
3.全方位
一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等课程中,加入生命教育、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等实训模块,灵活地将相关专题的团体辅导渗透和融入有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无痕化教学活动,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团体辅导的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和团体辅导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活动、各级各类学生培训以体验式团体的模式运作。这种模式一改传统的活动模式,创新了形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活动结果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更乐意采取这种模式开展一些自组织活动,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有了一个可行性的载体。
三是在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心理健康宣传周、考研冲刺等特别时段,开展特定主题的团体辅导。
通过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课程、讲座、培训、团辅多维渗透,覆盖全过程,最终实现了学校师生全员参与、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深——深入基层班级,点面结合,推进“专业化+大众化”建设
1.深入基层班级
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辅导,采用“体验+成长+分享”的核心模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进而促进校园心理生态建设。学校在主题选择、方向把握、实践调控上定位科学、指向明确,使基层班级的团体辅导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2.点面结合
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团体辅导为主,以面向少数学生的治疗性、矫正性团体为辅,既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又兼顾一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发展需求,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和矫正性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教育实效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和途径进行辐射和扩散。
3.推进“专业化+大众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是指鼓励支持专兼职教师发展专业特色,将其融入团体辅导;鼓励支持辅导员组建团队,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开展专题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大众化建设是指充分发挥学院、学生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开发,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辐射。
三、细——团体辅导要细致入微,润物无声
1.在活动主题选取和内容设计上,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突出问题,设计主题服务单,供学院或学生选择;结合重要节日及宣传月活动设计主题。
2.在人员选择上,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
从招募海报设计到面试筛选、组建团队,再到团体内外的成长,让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都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感情上温暖他们,在行动上关爱他们,使每次活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给学生留下美好回忆。
3.在活动形式上,讲求多样化和新颖性
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求加入音乐、诗歌、绘画、心理剧、角色扮演等多种元素,把团体辅导搞活、做新,突出创新性,追求实效性。
4.在工作效果上,体现润物无声
在活动中,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石,着力营造温暖、接纳、尊重的人际氛围,激发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彰显“助人——自助——互助”的良好态势,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辐射,为建设幸福理工做出应有贡献。
四、实——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1.秉持科学态度,注重持续发展
2013年,学校以职业软技能为突破口,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教改实验。一方面,通过心理量表、学生作业、成长记录等客观评估学生在自我和谐、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团体辅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团体辅导方案,提升团体辅导实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及时总结和改进,并凝练提升形成科研论文50余篇和专著1部。
2.体现人文情怀,注重服务延伸
团体辅导结束了,并不代表关系结束了,学校鼓励学生后续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联系和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社会支持系统,进而优化校园心理生态。
新的起点,新的气象,新的希望。在总结凝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同时,河南理工大学将继续夯实“全”“深”“细”“实”四大工作特色,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责编:晓 成
一、全——全员、全程、全方位
1.全员
一是全体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主导。通过系统培训、专题交流、实践总结等多种方式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特长,带领团体辅导,着力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强化和突出学院及学生主体的作用。
二是全体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推动。充分动员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介入、带领团体辅导,服务自身和学生成长。具体举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中,侧重发展性教育团体的理念和实际操作;鼓励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培训、考取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掌握团体辅导基本技能;每年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三是全体学生的自觉性成长。充分动员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协会参与团体辅导,体验心灵成长,形成“助人——自助——互助”的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性、自觉性成长,营造“幸福理工”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具体措施有:将团体辅导纳入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健康协会培训;鼓励、支持二级学院发展学生心理组织,开展朋辈辅导。
2.全程
全程,即将团体辅导覆盖大学生活各阶段,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求,设计相应主题的团体辅导,由心理辅导员具体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实施,辅导员和其他班委协助,心理中心老师督导完成,使学生持续受益。
3.全方位
一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等课程中,加入生命教育、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等实训模块,灵活地将相关专题的团体辅导渗透和融入有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无痕化教学活动,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团体辅导的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和团体辅导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活动、各级各类学生培训以体验式团体的模式运作。这种模式一改传统的活动模式,创新了形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活动结果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更乐意采取这种模式开展一些自组织活动,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有了一个可行性的载体。
三是在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心理健康宣传周、考研冲刺等特别时段,开展特定主题的团体辅导。
通过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课程、讲座、培训、团辅多维渗透,覆盖全过程,最终实现了学校师生全员参与、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深——深入基层班级,点面结合,推进“专业化+大众化”建设
1.深入基层班级
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辅导,采用“体验+成长+分享”的核心模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进而促进校园心理生态建设。学校在主题选择、方向把握、实践调控上定位科学、指向明确,使基层班级的团体辅导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2.点面结合
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团体辅导为主,以面向少数学生的治疗性、矫正性团体为辅,既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又兼顾一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发展需求,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和矫正性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教育实效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和途径进行辐射和扩散。
3.推进“专业化+大众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是指鼓励支持专兼职教师发展专业特色,将其融入团体辅导;鼓励支持辅导员组建团队,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开展专题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大众化建设是指充分发挥学院、学生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开发,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辐射。
三、细——团体辅导要细致入微,润物无声
1.在活动主题选取和内容设计上,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突出问题,设计主题服务单,供学院或学生选择;结合重要节日及宣传月活动设计主题。
2.在人员选择上,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
从招募海报设计到面试筛选、组建团队,再到团体内外的成长,让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都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感情上温暖他们,在行动上关爱他们,使每次活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给学生留下美好回忆。
3.在活动形式上,讲求多样化和新颖性
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求加入音乐、诗歌、绘画、心理剧、角色扮演等多种元素,把团体辅导搞活、做新,突出创新性,追求实效性。
4.在工作效果上,体现润物无声
在活动中,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石,着力营造温暖、接纳、尊重的人际氛围,激发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彰显“助人——自助——互助”的良好态势,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辐射,为建设幸福理工做出应有贡献。
四、实——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1.秉持科学态度,注重持续发展
2013年,学校以职业软技能为突破口,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教改实验。一方面,通过心理量表、学生作业、成长记录等客观评估学生在自我和谐、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团体辅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团体辅导方案,提升团体辅导实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及时总结和改进,并凝练提升形成科研论文50余篇和专著1部。
2.体现人文情怀,注重服务延伸
团体辅导结束了,并不代表关系结束了,学校鼓励学生后续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联系和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社会支持系统,进而优化校园心理生态。
新的起点,新的气象,新的希望。在总结凝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同时,河南理工大学将继续夯实“全”“深”“细”“实”四大工作特色,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责编:晓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