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阈下社区教育赋能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机理与路径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果之一,其后续的稳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基本条件.安置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搬迁移民的内生发展能力,社区教育与移民内生发展能力存在内在的推拉关系.当前移民内生发展能力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需求脱节、社区教育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弱、社区教育对接城乡融合的程度不够等问题.建立健全与移民内生能力提升融合的社区教育体系、通识+专业+特色的融合型社区课程体系、党政主导的"1+X"移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学习资源体系、有效的社区学习成果转化和运用体系,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在安置社区的转化与落实乃是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贵州省开发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同全国总体水平相比,在发展规模和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将步入与全国一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新阶段,亟需对贵州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做等这些基本问题做出回答.文章构建了"使命—机理—过程"理论分析框架,在对贵州省开发区发展现状作出判断的基础上,从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保障、发展底线和发展体现五个维度对贵州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按照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要求,贵州省开发区在实现从聚集向聚核聚链跃迁过程
我国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于化石能源消费,"双碳"目标任务的提出,对我国能源转型进程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本文基于社会变迁和系统性分析视角,从动能—技术创新维度、载体—市场体系维度、保障—系统治理维度分别阐释了能源转型的内涵.信息化技术与能源技术等多层次技术协同创新通过提高能效、降低成本、价值链增值等来拓展能源转型空间;能源转型重塑能源市场生态,电力行业成为"双碳"目标主战场;能源治理网络扁平化、去中心化、智慧化发展,亟待系统治理模式加速变革与创新.三大维度相互关联,辩证统一.为顺应技术、市场、治理转型趋势,我国
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中,对少数民族研究的数量和经典作品都为数众多.相比起来,针对汉民族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具有极其广泛时空分布、文明成果丰富的民族来说,已有的研究并不算充分.徐杰舜教授出于学以致用的主位关照和追源溯流的学术追求,一生潜心研究汉民族并通过研究文本来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认同.《汉民族史记》是其多年研究和大量相关著作积累之后的攀峰之作,一方面延承《史记》和史学研究的传统智慧;另一方面融入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嵌套,大小结构的编织来呈现华夏文明的一体多元,揭示社
徐杰舜先生主编的《汉民族史记》九卷本于2019年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好评如潮.该套著作不仅在叙事取向上彻底摆脱了近代通史的叙事范式,采取了《史记》式的叙事结构,突破王朝述史的框架.可贵的是,《汉民族史记》证实了“五帝是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观点,把汉民族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献给全球华人的巨著《汉民族史记》九卷本是汉民族研究的又一座高峰,通过这套巨著,我们可看汉民族上下6000多年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连绵不断的历史以及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海外移民史.
我国传统论词绝句的发展流变脉络大致可概括为:元明两代为孕育衍生期,清代前期为成长发展期,清代中期为全面繁盛期,晚清时期为成熟深化期,民国年间为继续流衍期,新中国以后为余光流彩期.其总体上呈现出前端细长不显,中段肥大丰满,后部纤弱不继的结构形态.传统论词绝句的衍化流变特征大致表现为:在总体上呈现出发展由慢而快,数量由少而多、又由多而少,规模由小而大,内在系统性不断加强,螺旋提升然后又复趋于"玩赏","内敛性"特色比较明显.它与词话、序跋、词选、评点等一起,共构出传统词学理论批评的丰富内涵及完整体貌.
新发展格局对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布局、联动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打通宏观尺度的"大动脉"也需要进一步畅通城市经济内部的"微循环".文章利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以及协同共位商等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大城市内部现代物流集聚分布态势以及物流与制造协同布局特征、机理.研究表明: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内部现代物流细分行业分布出现了新的空间分异特征,表现出"向心"布局与"离心"布局的动态调整性.物流运输企业的分布相对更加离散,货运代理等高端物流服务业更倾向于集中布局.在城市生产单元内部,物流与制造业的协同布局已经从线性的空间
目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立项保护不但在保护中国优秀的农业文化传统、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对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创新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是高度适应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本土知识与技术系统总和,在水土保持、碳汇积累、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可利用价值和创新利用空间.复兴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重新树立传统生态种植理念,认真挖掘和保护系统知识,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创新式传承相关技术和技能,不但能对遗产地的生态修复发挥重要作用,而且
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内核,文化产品则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产品的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内在价值基础.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主供给是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式.但这三种供给方式都难以完全满足农村地区旺盛的文化需求,城乡文化产品的供给存在差距,造成城乡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被称为"经济学良心"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阿马蒂亚·森构建了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全面论述发展问题.文章尝试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为视角分析文化产品的供给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状况不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增长和农村的
贵州古代文学史研究,从现有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贵州为单位的省域文学研究;以黔中、黔北、黔西北等为单位的地域文学研究;以著名文化世家为中心的家族文学研究;以族属为单位的族别文学研究;以知名文士为中心的作家个案文学研究,等.文士过境云贵走廊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被人为割裂划入该作家所属省份、地域、家族、民族、流派等范畴的文学史,从文化线路层面论述道路文学的研究成果鲜见.从文化线路视野去探究云贵走廊道路文学遗产,特别是道路诗歌的作者类型、路景、内容及特点,提供有别于贵州地域文学史或文化史研究的"路域"文学研究
随着内地高校民族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问题已显得非常重要.内地高校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学校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尊重支持他们的传统文化习惯,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正确对待个别民族学生犯下的错误;需要教师心里不排斥他们教学中因材施教,课堂外对他们感化影响;需要民族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正视自己基础薄弱的现状,鞭策自己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自觉提高素质能力,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内地高校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靠学校,靠老师,更靠学生自己.